在1948年,陈毅作为重要军政人物,急需一名忠诚可靠且技术过硬的专职司机,协助他完成繁重的工作。寻找这样的人才并不容易,在解放战争时期,司机的数量和质量都难以满足要求。常志刚凭借其精湛的驾驶技术,最终脱颖而出,担任了陈毅的专职司机。他是如何从一名普通司机成长为一位独当一面的干部的?
常志刚的早年生活并不顺利,家境贫寒让他很早便承担起生活的重担,为了生计,他跟随舅舅离开家乡,来到沿海城市谋生。在沿海的大城市,急需大量司机来满足工厂运输和商业需求,舅舅在看到这一行业的潜力后,建议常志刚学习驾驶技术。
常志刚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驾驶培训,他只能依靠自己一边工作一边摸索,面对着各种不懂的问题,自己琢磨着解决。没有教练,也没有指南,常志刚就这样凭借一股韧劲和对汽车的兴趣,开始了自己的驾驶生涯。他掌握了驾驶技巧,还逐渐成为了一个能熟练驾驶各种类型车辆的高手,无论是大型货车,还是轿车、客车,常志刚都能驾驭得心应手。
1945年,常志刚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他决定投身于军队,报效祖国,得知他的驾驶背景和技术,组织迅速意识到他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于是将他推荐到聂凤智将军的身边,担任专职司机。
聂凤智在常志刚到达后,专门交代了几句:“到济南后,务必小心行事,你现在代表的是共产党,要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切记不要犯任何错误。更重要的是,随时抓住机会,宣传我们解放区的情况,让他们了解我们的理想和目标。”常志刚深知这份责任的重大,牢记聂将军的教诲。他深知,自己不单单是一个司机,还是解放事业的见证者和传播者,必须时刻保持警觉。
在与国民党官员以及美军的接触中,常志刚表现得格外谨慎,每一次行动都关系到组织的安全,因此每一项任务都不容有失。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他还不忘践行聂凤智的嘱托,利用与敌方的接触机会,巧妙地宣传解放区的现实情况,坚定敌人的疑虑,捍卫自己的立场。
常志刚曾与几辆美军车同行前往济南,途中遭遇一条大河,河水湍急,令所有车辆不得不停下。美军的几位司机一开始对常志刚并不看好,因为他驾驶的是一辆掉漆的老吉普,而他们则驾驶着全新的、性能优越的美制军车。一路上,他们都在自信地遥不可及,仿佛已经将常志刚甩在了车队的后方。
几位美国司机在尝试先过河时,车子进水熄火,陷入了困境,就在他们束手无策时,常志刚凭借着多年的驾驶经验和卓越的技术,成功驾驶那辆老吉普顺利通过了激流,稳稳地驶到了对岸。
随着常志刚声名远扬,党组织认为他是陈毅同志专职司机的不二人选,常志刚被选中担任陈毅的专职司机,而在他正式上岗之前,粟裕将军专门召见了他,交代了两条重要指令:“第一,必须确保陈毅同志的绝对安全;第二,陈毅同志不准自己开车,必要时,你可以采取一切措施,确保这一点。”常志刚在听取命令后,毫不犹豫地站直身体,敬礼并大声答道:“请首长放心,我一定誓死保护司令的安全,绝不让司令亲自开车。
1948年,常志刚临危受命,成为陈毅的专职司机,陈毅正要前往参加一场关于挺进中原的战斗会议。为了确保这次出行的安全,粟裕特别叮嘱常志刚:“这次的道路条件复杂,且充满风险。无论陈毅同志说什么,绝不能让他开车!你知道他喜欢开车,尤其是在这种长途跋涉的情况下,一定要阻止他。还有军长怕热,习惯把车窗敞开,你在驾驶时要特别小心,防止车辆颠簸把军长抛出去。若发生任何不测,军法必严。
常志刚牢记命令,心里明白,这是对陈毅的保护,也是对自己责任的担当,车队刚刚出发不久,陈毅便开始显得有些按捺不住。“常志刚,你下来,我来开。”陈毅一向直率,说话也不拐弯抹角。常志刚闻言,心里一紧,知道这时绝不能让陈毅开车,便抱住方向盘坚定地说:“老总,我知道你喜欢开车,可今天的路况太危险,您还是别开了。我来开,您只管坐好。”陈毅见常志刚这么坚持,心里虽然有些无奈,但也知道他的用心良苦,便只能坐回副驾驶。
到了晚上,车子正行驶在太行山的险峻路段,崎岖的山路让每一段路都变得异常艰难,几次急转弯和颠簸,陈毅的身体差点被甩到车门外,眼看着他越来越难以支撑,常志刚心里一阵焦急。他清楚,如果真的把陈毅摔伤了,是对军长的极大失职,自己也很可能面临军法的严惩。
危急时刻,常志刚突然想到一个办法,他迅速对陈毅说道:“老总,咱这样行不行?我用绳子把您绑在座位上,您可以安稳地休息,我也可以专心开车。这样一来,您睡得好,我开得也安心。”陈毅听了这提议,觉得十分有道理,于是便同意了这个方法。常志刚快速用绳子把陈毅稳稳绑在了座位上,这样即使车子再次颠簸,陈毅也不会受到伤害。
常志刚继续着艰苦的驾驶任务,而陈毅则在被绑着的情况下终于能稍微休息片刻。经过几天紧张的驾驶,他们终于顺利到达了目的地。一下车,陈毅便笑着对刘伯承和邓小平说:“你们可知道,我可是被五花大绑来的!”话音刚落,刘伯承和邓小平不禁哑然失笑。
一次战役期间,常志刚带陈毅前往前线视察,途中,由于阳光反射,常志刚误将车压倒了庄稼。按党的政策,这样的失误应受到批评,但陈毅并未责怪,而是亲自回到现场测试,才发现问题源于强烈阳光导致视线受阻。了解真相后,陈毅立即撤销处罚,并将自己珍藏的墨镜送给常志刚。
在解放前的寒冬,常志刚因怕冷想要索要一件军大衣,但因供货紧张,后勤部门拒绝了他。常志刚向陈毅反映后,陈毅亲自去军需处,要求平等对待所有战士,最终常志刚得到了他需要的大衣。
有一次,陈毅决定迁移指挥所,以便更好地指挥战斗,大家都在匆忙地整理和打包重要物资,但当所有人忙碌时,陈毅却坚持要把他的二十四史带上。
这让常志刚有些困惑,他觉得这本书很重,占了不少地方,实在是没必要带,他忍不住问道:“老总,这书这么厚,后头又不是买不到,为啥非得带着呢?干脆就留在原地吧,反正以后也能再买。
常志刚本以为陈毅会一笑置之,但令他意外的是,陈毅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他停下手中的事情,深深看了常志刚一眼,说道:“小刚啊,这本书你不能丢,它可不是简单的历史书。这些书讲的是我们祖国的过去,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根基。如果连自己的历史都不懂,又怎么能理解和领导这场革命呢?
常志刚听后,心里一时有些不解,毕竟在他看来,这些书与当前的战争指挥似乎没什么直接关系。陈毅见状,耐心地继续解释道:“我们打这场战争,是为了战胜敌人,更是为了给人民带来和平与安定的生活。了解历史,就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帮助我们从过去的教训中汲取智慧,为未来铺路。
尽管他未能完全理解这番话的深远含义,但他意识到自己和陈毅在思考问题的深度和角度上确实有很大的不同。那一刻,他感叹道:“原来是我浅薄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1954年,陈毅因工作需要被调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准备前往北京履职,陈毅召集常志刚,向他说明了这一调整的情况。常志刚心里明白,陈毅是非常信任自己的,但他当时的考虑却是,老伴仍在上海工作,家庭已经安定下来,调动工作意味着要离开上海,还要面对很多生活和工作的调整,他提出,希望能够留在上海,继续为当地的工作做贡献。
经过一番商议,组织方面决定将常志刚调到上海的上钢一厂,担任保卫科长一职,行政级别为17级。临别时,陈毅和张茜为了表达对常志刚的感激之情,特地安排了一个简单的饯行宴。小伙房精心准备了几道菜,大家围坐在一起,气氛既温馨又庄重。
饭桌上,陈毅看着常志刚,语重心长地说道:“这十年来,你始终陪伴在我身边,驾驶我的车,风雨同行。烈士们前赴后继,洒下了热血,我们才能有今天的国家。新中国的建设需要更多的老同志挺身而出,勇敢承担重任。你为我开车十年,期间从未出过任何差错,我深感感谢。现在,你的工作换到了新的岗位,若是有任何不适应或困惑,随时可以回来。
常志刚听完这番话,心中既感动又坚定,他虽然明白陈毅的好意,但作为一个山东汉子,他一向直率、坦诚,话也从不拐弯抹角。他毫不犹豫地答道:“首长,您放心,‘好马不吃回头草’,我已经答应了去新的岗位,就会尽全力去做。新的工作无论多么艰难,我都不会辜负您的期望。您这么多年来对我有恩,我一定会继续努力,尽职尽责,做到最好。
虽然离开了陈毅身边,但他始终牢记陈毅的教诲:在新的岗位上,要以更大的责任心和勇气,投入到建设祖国的工作中。对于常志刚而言,尽管告别了熟悉的工作环境,但每一次的挑战和责任,都是他为人民、为国家奉献力量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