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的消息传遍全国,一位来自东北的老太太杨凤珠,得知解放军是由第三野战军负责,急忙启程来到上海,寻觅她失散多年的儿子蔡群帆。几经辗转,老太太得知儿子是第三野战军20军的参谋长,心中喜忧参半。蔡群帆也回到了故乡,却发现家门紧锁,空无一人。母子俩终于在陈毅的帮助下重逢,母亲的经历远超他的想象。她为何能在60多岁时成为连级干部?
1938年,蔡群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地下工作后,终于在组织的安排下,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被派往上海浦东,担任中共浦东工委的委员,并兼任工委书记,蔡群帆深入研究敌情,也开始组织和领导当地的抗日工作。就在这个过程中,战争局势不断恶化,特别是1941年,日军调集重兵进攻浙东,面对强敌的进攻,抗日的地方军队毫无还手之力,浙东一度陷入了敌军的控制之中。
正如毛主席所指示的,革命并不会因任何困难而停滞,蔡群帆带领浦东工委下属的武装力量,毅然决定南下浙江,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他们穿越敌人重重封锁,迅速在浙东山区展开游击战,发动群众开展反抗行动。
在浙东立足不久,蔡群帆便得知敌军将在崇寿乡的相公殿一带进行“扫荡”,这种“扫荡”行动通常是日军为了消耗抗日力量而进行的大规模抢劫和焚烧,企图彻底摧毁当地的抗日力量。消息传来后,蔡群帆毫不犹豫地决定采取行动,面对敌人的强大兵力,他和其他几个支队指挥官迅速召开会议,商讨应对策略。
他们迅速制定了一项精密的作战计划,首先,蔡群帆决定正面迎击敌军的主力部队,为了给敌军制造压力,他指派了最为精锐的两支队伍,准备与日军主力进行正面接触,迫使敌人无法呼叫增援,打乱其战斗部署,另两支队伍分别担负起伏击敌军后路和截断敌军退路的任务。
行动开始前,蔡群帆组织队伍迅速隐蔽,精确掌握了敌军的行进路线。敌军并未察觉到潜伏的危险,继续按计划行进,准备执行扫荡任务。突然间,伏击队从山林中突然杀出,敌军措手不及,瞬间陷入了混乱。虽然敌人最终逃脱,蔡群帆指挥的队伍成功歼灭了约一半的敌军,并缴获了一批武器装备。
1943年年底,被任命为金萧支队的支队长,金萧支队原本是一个规模不大的游击队伍,在蔡群帆的带领下,队伍迅速壮大,战斗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在接下来的18个月中,金萧支队与日伪军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参与了大大小小的战斗超过一百场,成功歼灭了敌军2000余人。
蔡群帆以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深入敌后的重要地点,频繁打击敌军的补给线和指挥所,使得日伪军对这支游击队充满了忌惮。蔡群帆不只着眼于当前的战斗,还考虑到抗日战争的长远发展,他着力拓展了多个根据地,最终成功建立了路西根据地。随着部队战斗力的增强,金萧支队也从最初的800余人迅速发展到近2000人,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抗战胜利后,蔡群帆凭借在金萧支队积累的丰富经验,在一纵担任参谋处长后。1949年5月初,随着第三野战军(简称三野)成功解放浙江,蔡群帆的家乡终于迎来了久违的自由与解放。
在上海即将爆发的战役中,三野的任务仍然繁重,特别是蔡群帆所在的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他的责任更是重大。为了确保战斗的胜利,他在指挥上做出准确决策,还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工作,确保部队的战斗力得到充分发挥。
上海解放的战斗结束,部队获得了暂时的休整机会,在这短暂的假期里,蔡群帆终于得以抽出时间,去看望多年未见的母亲。他心中既有激动又有些许惆怅,期待着与母亲的重逢,却又隐隐担忧母亲近些年的经历,毕竟十多年来,他们没有再见过面。就在这短暂的归乡之旅中,蔡群帆怀揣着满腔的思念与期待,踏上了回家的路。
当他走到曾经温暖的家门口,准备敲开那扇门时,却突然停下了脚步,眼前的景象让他怔住了——院门紧闭,竟然挂着一把生锈的大锁,锁的边缘已经布满了厚厚的锈迹。即便隔着这扇沉重的铁门,他依然能看见门上覆盖的蛛网,仿佛这个家早已被遗弃了很久。
院子里杂草丛生,原本精心打理的花园变得荒芜一片,四周一片死寂,曾经欢声笑语的家园如今一片萧条,仿佛被岁月遗忘。看到这一幕,蔡群帆的心仿佛被重重地压了一下,眼前的荒凉景象让他不由得产生了强烈的不祥预感。
他急忙转身,急步走向左边邻居林大婶的家,敲响了她家的门。门开了一道缝隙,林大婶看到他,先是一愣,随即露出了一丝不解的神情。“林大婶,我妈呢?”蔡群帆问,语气中带着急切。
林大婶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不晓得呀,前阵子也没见你妈回来过。”她低声说道,语气中隐约带着一丝无奈。
经历了多年战争的他,深知敌人的残忍和战争的无情,在抗战时期,日军屠杀百姓如同割草;在解放战争中,蒋军视老百姓为草芥,许多家庭因为战争失去了亲人。他早已习惯了无数战友的牺牲,也清楚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灾难。
自己投身革命,为了理想与信仰而奋斗,而母亲作为他的唯一亲人,早已深受牵连,他心中涌现出一种深深的自责和愧疚,母亲含辛茹苦将自己抚养长大,又为他节衣缩食送去学堂。他身处战火纷飞的前线,无法照顾她,甚至连一次平凡的团聚都未能实现,他的内心如同被尖锐的刀刃刺入,痛得几乎无法呼吸。
原来在蔡群帆离开不久,敌人对我党人员展开了更加残酷的抓捕行动,试图消除一切抗日力量。杨凤珠作为蔡群帆的母亲,毫无疑问地进入了敌人的“黑名单”,这一消息传到我党的耳中,党组织意识到杨凤珠面临的巨大危险,为了确保她的安全,立即决定将她转移到更加隐蔽的抗日根据地——山东。
在山东的抗日根据地,杨凤珠迎接了一个新的生活,她没有因年老而选择退缩,她依旧用尽全力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她没有因为长年生活在战乱中的艰辛而抱怨,而是悉心照顾伤员,尽心做饭,帮助大家度过艰难的日子。她的细心与耐心很快得到了同志们的认可。由于她早年有过缝纫的经验,在部队的被服厂找到了工作,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能力和坚韧的毅力,她成为了抗日队伍中的一员光荣的战士,还在这片艰苦的战场上逐渐成长,最终升任为连级干部。
蔡群帆也在急切地想要确认母亲的安危,心中的牵挂越来越强烈,得知母亲的下落后,他急忙给上级打电话,期望能得到更多的线索。电话那头很快接通了,指挥员的声音传来,“我正想和你说个事,你母亲现在正在陈司令办公室,赶快回来吧。”蔡群帆听后心头一松,心中充满了激动和喜悦。短暂的沉默后,他连忙说道:“好,领导,我马上回去。
挂断电话后,蔡群帆带着满心的期盼和紧张,踏上了返回的路程,他的心情复杂而激动,每一刻都在想象与母亲重逢的那一刻。几小时的行程仿佛变得漫长,每一分钟都像是煎熬。终于,当他到达目的地时,母子二人紧紧相拥,泪水与笑容交织在一起。在这个温暖的瞬间,陈毅将军也听闻了杨凤珠的事迹,不禁感叹道:“母亲英雄,儿子更是英雄。
多年未见,母子终于在这片战火未曾消退的土地上重逢,她穿着整齐的军装,英姿勃发,眼神中透出一种久违的光彩,比他记忆中的那个岁月里更加精神焕发。她不再是那个为家操劳、忧心儿子未来的弱女子,变得更加沉稳、坚毅,如同一位历经战火的将军。
杨凤珠望着自己的儿子,蔡群帆变得愈发成熟稳重,身上多了一份从容和威严,那种曾经稚嫩的少年气息早已被岁月磨砺得无影无踪。
令杨凤珠最惊讶的是,蔡群帆竟然已经成家了,听着儿子轻声告诉她,他即将做父亲了,杨凤珠内心充满了无比的欣慰与激动。她难掩内心的喜悦,眼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她曾担心自己未能看到儿子成家立业的那一天,今天,这个希望终于变成了现实。
母子重逢后,蔡群帆弥补了多年未能陪伴母亲的遗憾,每天都尽可能与她共度时光。母亲杨凤珠虽然年岁已高,依然精神矍铄,身穿军装的她看起来比以前更加坚毅。1950年,他赴朝参加抗美援朝,并在长津湖战役中表现出色,带领部队突破敌军封锁,他被授予大校军衔,任南京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
1953年,蔡群帆又参与了同联合国军的谈判,成功为被俘志愿军士兵争取了归国机会,母子二人在战场上并肩作战,也在国家的建设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杨凤珠继续在军中服役,而蔡群帆则继续为新中国的稳定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