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经常辞官回乡,靠啥生活?其实古人有一特质我们丢失了

浮渔史记 2022-11-13 07:50:48

纵观历史官场,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那就是只要在做官期间有不满的地方,无论是对皇帝的政策不满,还是对官场的生活不满,这些官员们总是喜欢辞官回乡,对此,人们不禁纳闷,没了官职,他们又靠什么生活呢?

事实上,如果用现代人的思维去思考古人,得到的往往是相反的结论,要想明白为什么古人辞官后还能生活,首先要弄清楚现代与古代社会的差异。

01

现代社会和古代社会的差别

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差别是多样性的,不过从百姓生活水平上看,主要的差别还是生产技术提高了,而先进的生产技术又增加了老百姓生活中的物质多样性。

例如服装行业,在古代,人们只能穿粗布制成的衣服,保暖效果不佳,款式也很有限,尽管古代也有比较优质的丝制服饰,可其昂贵的价格,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够消费得起的。

又比如食品行业,古代不比现代,没有成熟的食品加工链,加上缺少现代添加剂(符合国家标准的添加剂),因此食品保质期往往都很短,且不利于存储和运输,所以,古人在饮食上能够选择的食品也是相当有限的。

同理,生产技术的差距涵盖了各行各业,对于古人而言,市场上的物资是十分有限的,平时赚到的钱,拿到市场上也买不到什么好东西,所以很多人除了基本的衣食住行以外,其他的钱都会存起来。

对于那些辞官回乡的官员们来说,他们离开了官场,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开销自然也随之变小,哪怕做官时间再短,其俸禄也能保证一家人基本的生活了。

现代社会则相反,大家都想存钱,但生活中到处都是现代商品,随便进趟超市,出来结账时就是好几百的花销,现代社会物资倒是丰富,可也使得人们很难再把钱只用于基本的衣食住行上。

02

农耕社会的好处和缺点

除了生产技术低下使得古人能存下钱以外,古代官员敢轻易辞官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古代处于农耕社会,只要有田地,基本上饿不死。

出生在现代都市的城里人可能体会不到,只有真正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才知道农田对于生活来说有多么重要,哪怕你在城里找不到工作,或者厌烦了大城市,只要你在农村有块田地,随便种点吃的,都能让你活下去。

古代生活就是农耕生活,除了朝廷官员,普通老百姓家家户户都靠种田为生,每个季节种对应的农作物,每块田地都有相应的作用,除此之外,家家户户还会在门前门后种植大量的果树,有的还会养殖鸡鸭猪等牲畜,更有甚者,还会在水塘里养殖一些鱼,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

所以,只要古代官员在辞官之前,家中有地,大可放心辞官。那么,古代官员们是不是都有田地呢?答案是肯定的。

古代官员们的俸禄不仅仅是钱,有的朝代还分发土地,而且即便不分发土地的朝代,官员们也可以拿着俸禄去买地,虽然官级大小不同,朝代与朝代也有区别,但买地这件事都是官员们可以做到的。

著名诗人陶渊明告老还乡,也是因为家中有地,心里不慌,如果家里没有地,他也没心思作出流传千古的诗句不是吗。

当然,农耕社会也有自己的缺点,农业规模小,商品经济不发达,抗压能力弱,一有天灾就容易饿死人,朱元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年如果不是他的家乡发生旱灾,父母双双去世,他也不会投靠皇觉寺,明朝的建立恐怕还得晚几年。

03

古人的特质

除了落后的物质生产水平以及农耕社会有土地就能生活的性质以外,古人辞官其实还有一个最根本的缘由,那就是他们拥有一种现代人不具备的特质,在他们看来,精神生活品质,高于物质生活品质。

刘禹锡曾经说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简陋的房屋由于高尚品德的存在,显得并不简陋,这其实,就是古人追求精神生活的表现。

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现代社会当中也有,可惜的是,随着资本的侵蚀,社会已经渐渐变成了物欲横流的社会,这种追求精神生活品质的人,也越来越少,当追求物质生活成为主流,追求精神生活的那波人自然也就销声匿迹了,因此追求精神生活,也就成为了古人的特质。

除了现代,无论哪个朝代,官员的生活都要比平民要优渥得多,因此辞官回乡对任何官员来讲,都是一件做减法的事情,未来的生活一定更加糟糕。

可是对于那些通过科举制度,考进官场的文人而言,如果官场失意,或者需要与他人同流合污,一同欺压老百姓,那么即便生活优渥,也是违背本心之事。

古人之中有相当大的一批官员对自己的品性看得十分重要,因此哪怕物质生活上有所欠缺,只要精神生活能更加富足,辞官回家便在情理之中。这一点,从陶渊明回家后,作出大量的诗词也能看出,如果不是精神富足,陶渊明哪有兴趣吟诗作对呢。

04

结语

现代社会中,追求精神生活似乎是一件可笑的事情,在许多人看来,成功人士的标准就应该是有房有车,那些打着追求精神生活的旗号,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的人,不过是社会竞争中的失败者而已。

然而,追求精神生活真的那么不堪吗,显然不是。陶渊明为什么能流传千古,还不是因为他放弃仕途,归隐田园,庄子为什么能流芳百世,还不是因为他放弃楚王抛出的橄榄枝。从这些人闻名到现在来看,可见世人心中,一直存在着追求精神生活的火种,有的人不认可精神追求,只是这团火种还未点燃罢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