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熙的后代:子女个个嚣张自傲,唯一孙辈在美国经商生3子

浮渔史记 2022-11-13 07:05:39

民国时期曾有一首流传许久的童谣“蒋家天下陈家党、宋家姐妹孔家财”,在二十世纪上半叶,“蒋、陈、宋、孔”四大家族分别控制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命脉,众人对蒋中正、陈果夫、宋子文并不陌生,但对于“孔家财”的实权者孔祥熙并不熟悉。

孔祥熙富可敌国,但他的孩子们却个个“奇葩”,嚣张自负的四个子女为何没有名气?子嗣众多的孔家,为何只留下了一个孔家后代在海外生存?

01

从维持温饱的书生到富可敌国的商人

在说到孔祥熙四个子女的嚣张前,有必要提一下孔祥熙给他们提供的“资本”:孔祥熙乃是文化、胆识集于一体的“商人”,他创造的财富曾令美国人都为之惊叹。

孔祥熙自幼熟读百书,不同于祖辈一直追求的考取功名,孔祥熙更喜欢经商。

接受过西方教育的他拥有了更加开阔的视野,1907年,孔祥熙从耶鲁大学毕业,学有所成的他回国工作。

看到当时中国的贫困落后,他和爱国实业家一样,希望“实干兴邦”,他创立了铭贤学堂,将国外的先进思想、先进文化传递到学堂的热血青年中,无形间为中国培养了一批爱国人士。

1912年,颇有商业头脑的孔祥熙从煤油灯处看到商机,便买下了煤油的代理权,开始代理煤油。

由于经营有方,他第一桶金赚的盆满钵满,从“校长”到“商人”,他的身份转变注定了他此后的路。

后来的孔祥熙涉足了铁砂、商号等多个行业,在蒋介石的帮助下,通过“工商部部长、事业部部长”等各种官方身份牟取暴利,短时间内敛财无数,美国政府暗中调查孔祥熙的财富时,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20亿美元。

这个数字足够中国人民在当时抗日战争再战五年,如此富可敌国,孔祥熙的四个子女自然从小生活在锦衣玉食的豪门生活中。

物质上的高配不代表教育上的高配,当精神世界跟不上物质生活时,注定会“翻车”。

02

从儿女双全到子女沦为“笑柄”

孔祥熙虽然曾培养过不少人才,但自从他踏上了经商之路后,对于四个孩子的管教似乎就有所缺席。

他和宋家大姐宋霭龄结为夫妻后,生下了四个孩子,老大孔令仪算是较为稳重低调的一个,她对政治、经济均无兴趣,对自身的穿搭、饮食较为讲究。

孔令仪的衣食住行用“精致豪奢”形容并不为过,早上必喝燕窝、衣服必不重样、出行必须汽车、护肤必须法国产品……

如此注重保养自己的女人,婚姻却一波三折,她和一个名叫陈纪恩的男人在一起后,由于双方家境悬殊太大、三观不同,家境一般的陈纪恩最终选择了放手,二人的婚姻没有维持太久就无疾而终。

不久后,孔令仪和黄雄盛走到一起,二人虽然携手度过了一生,但由于身体原因,孔令仪并没有留下后代。

纵使她家财万贯,却难以拥有自己的孩子,这对于一生高傲的孔令仪来说无疑是一个遗憾。

孔祥熙的二女儿孔令伟在民国时期名声极大,提到“孔二小姐”,众人都会想到她的“女身男相”。

她完全没有女性的装扮:孔令伟梳大背头、身穿西装、口叼雪茄、佩戴手枪,如男人般走在街上。

除了她的装扮很男人,她的行事风格也很男人,她曾经和男人挽袖搏斗、持枪射击,还和有夫之妇公然同居,引得国民一片哗然:这个孔二小姐确实不一般!

不知道是否是性取向的问题,她始终不愿和男人接触,终身未婚的她没有后代,最后在孤独中离世,享年75岁。

孔祥熙的两个女儿虽然衣食无忧,却都没能留下后代,他的两个儿子并没有遗传孔祥熙的聪慧能干,多了些许纨绔子弟的放荡不羁。

孔祥熙的长子孔令侃作为孔家第一个男孩,家中亲人对其极为宠溺,无形中助长了孔令侃嚣张跋扈的气焰,而他此后“专挑有夫之妇”下手的事迹也成为了民国群众茶余饭后的笑料。

03

从“四大家族”到无人问津

孔令侃出国留学,不满足于“小灶”,必须要空运食物到学校;追求女生更是霸道至极,从之前追求少女到后来追求少妇,孔令侃愈发热衷于追求难以得到的“有夫之妇”,以至于民国时期的文人墨客对其避而远之。

孔令仪、孔令伟两个女孩只是在情感上较为洒脱,但她们二人至少懂得基本的礼仪道德,孔令侃除了对个别权力滔天的人尊重外,对其他人颐指气使、从不尊重。

即使是他的亲舅舅也从不放在眼里,他随意冲进舅舅的办公室大喊大叫、甚至想要抢占舅舅宋子文的妻子,好在孔家父母极力制止才避免闹剧发生。

一系列行为并没有得到孔家人的制止,孔令侃在肆意妄为中愈发猖狂,尽管他最后和盛升颖的夫人如愿结婚,却也没能留下后代,最后在美国孤独离世。

四个孩子中,唯一较为低调的就是孔祥熙的小儿子孔令杰,孔令杰的生活虽然也较为豪气,但相对于自己的哥哥姐姐,他个人的品行较为端庄,孔令杰在美国留学期间,和美国女影星黛博拉结婚,随后黛博拉为其剩下一个儿子,孔令杰为儿子取名“孔德基”。

二人由于性格不合,在1980年离婚,孔令杰没有再娶再生,只为孔家留下了孔德基,孔令杰成为了继承孔家巨额财富的继承人。

04

小结

孔德基没有什么理财能力,加上他很少回国,许多人对其并不熟悉,那个呼风唤雨的孔氏家族在时代的潮流中逐渐被世人遗忘。

而从孔祥熙的白手起家到后来的富可敌国,再到后来的逐渐没落,孔家的兴衰令人感慨不已:“三十年前看老子,三十年后看后代,孔祥熙个人无疑是成功的,但他的教育却发人深省。”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