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思妻谢雪萍,80岁初次见100岁的张学良,评价他:是个狠人

浮渔史记 2022-11-13 07:05:53

2000年,80岁的谢雪萍第一次见到了张学良,那时张学良已百岁,即便自己双眼模糊,也要盯着谢雪萍瞧个仔细,定要看看自己素未谋面的四弟妹究竟什么模样。

在普通人眼里,这次千禧年两位老人的初遇稀疏平常,无甚可谈,然而对双方来说,却意义非凡。因为这次见面,他们对对方的形象更加深刻,不再仅停留于只言片语中的模糊影子。

就像谢学萍,未碰面之前,一直觉着张学良是个“狠人”,在自己真正接触之后,便也发现其身上的柔弱之处。那张学良为何对谢学萍侃侃而谈?这还得提及他们共同的家人张学思——谢学萍之夫、张学良的四弟。

01

张学思——两人之纽带

两位老人之间的联系全在张学思,张学思少将的离世,令谢学萍和张学良悲痛欲绝,一个忍受着丈夫含恨而终三十载的孤单,一个满怀与弟弟一别数十年却永不能见的遗憾,他们在见面的那刻,对张学思共有的恩念之情即刻迸发,感同身受,惺惺相惜。

谈到这,不免疑惑本是同一家族的两人,为何时隔多年才终于见上第一面?溯及以往,还得从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说起。老蒋于24日被迫签订协议,同意联合抗日,获得释放后不久便将张学良软禁起来,因此失去人身自由。

时间来到一年后,张学思前去探望大哥,因为众多军统特务和武装宪兵的跟踪监视,兄弟二人根本没有单独谈话的机会。眼看着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到了张学思临走之际,张学良总算寻着良机,安排赵一荻借玩牌分散特务们的注意力,领着张学思去到书房一个隐秘的角落。

由于窃听器的存在,两人不能开囗说话,于是拿着纸和铅笔开始了一场属于兄弟二人之间的秘密交流,纵然“无声”,但力透纸背,这一张纸,擦擦写写,均是两人喷薄而出的爱国之情。

然而,谁曾料想,这短短一面竟是两兄弟的最后一面。之后,张学良辗转多处,于1946年来到台湾,一去便是44年,而张学思则一直为民族事业奔波,远赴各个战场,两人之间始终无缘再见。

试想,如果张学良没有发动那场事变,是不是兄弟二人便不会受这离别之苦?也不会天人永隔?可是,谁又说得准呢?战争年代,像张家兄弟这样生离死别的情况比比皆是,又有几家不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纵然如此,张学良在后来采访中表示永远不会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别说软禁50年,即使被枪毙了也不在乎。张学良为了国家大义不顾个人性命的这股狠劲,着实令人折服,然而他的狠还体现在很多地方。

02

张学良,狠在哪?

虎父无犬子,张学良的性格可能跟他杀伐果决的父亲张作霖有关。张作霖起于草莽,后投身绿林,归安清廷后协助剿匪、消除蒙患,一系列动作下来,被冠以“东北王”的名号,成为北洋军阀奉系首领。

1928张作霖在皇姑屯遇难身亡后,作为长子的张学良,排除万难子承父业,一周便果断宣布“东北易帜”。这两件事情的发生体现了张学良在军事上的狠,实际上,他对自己要求更狠,最有例证的一事便是张学良戒毒。

张学良受双亲吸食鸦片的影响,耳濡目染,年幼的他心里便埋下鸦片的邪恶种子,再者当时军阀世家也以吸食鸦片为时髦,以此彰显身份的尊贵,吸食鸦片便在众纨绔子弟之间蔚然成风。

1925年11月,为了缓解战事带来的压力,张学良拾起鸦片烟,刚开始只是少量,后来逐渐增多,形成了毒瘾,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很长一段时间都放不下。

期间,张学良有过几次戒除毒瘾的想法,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没有明显效果。偶然一次他与杜月笙交谈中,提到这事,杜月笙便向他介绍一位名叫米勒的德国籍美国医生,据说这位医生对戒除毒瘾很有经验。

得益于米勒制定的科学脱毒、戒毒方案和家人朋友的帮助安慰,最主要是张学良本人顽强的戒毒意识和意志力,吸毒长达9年的张学良成功戒毒,如获新生,这也是他后来长命百岁的原因之一。

关于张学良戒毒,谢学萍在她的囗述回忆录中也提到,“为了戒毒,把自己绑在床上...一把手枪放在边上,谁要是同情我,就把谁杀了...”,由此可见,张学良为了戒毒对自己是真的狠。谢雪萍既知道张学良的狠,也见识到了张学良脆弱的一面。

03

张学良的“柔”

1990年,张学良终于完全恢复人身自由,没过几年,他携家眷部众侨居夏威夷,其中包括夫人丁凤至和秘书赵一荻。

谢雪萍抵达夏威夷后,张学良十分开心,时常与她聊起父亲张作霖,皆是溢美之词,也会聊他们几个兄弟姐妹的童年趣事,聊到他对东北老家的想念。回忆往事的张学良言语之间满是怀念。

此外,张学良对赵一荻的深情也叫人生羡。谢学萍见到赵一荻之时,赵一荻已经病卧不起。面对陪伴自己多年的爱人即将香消玉殒,张学良不舍极了,他坐在轮椅上握着她的手守护着她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然而手握着再紧也拼不过死神的力量,两人终是阴阳相隔。

在赵一荻离世一年左右,张学良终是追随着他的赵小姐去了。这样相守的爱情,张学良和赵一荻给了对方,惊艳了他们彼此的岁月,也惊艳了世间。

然而,张学良的柔软不只给了家人,也给了国家。另外北伐战争中,张学良弃守郑州后,给白崇禧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就是,“郑州城里有粮食,我可以把它全烧了,让你没吃的,但是我没烧,我希望它们能赈济灾民;黄河大桥我也可以把它炸了,让你追不上我,可是我没炸,因为桥是国家的财产。我有这份心,我希望你也有这份心!”

这一封信中字里行间都是张学良出于大局观保全郑州原样,忧国忧民的思量,这种超越个人得失的爱国爱人民的精神让人为之动容。

张学良既狠又柔,如果谢雪萍没有真正接触过张学良,可能不会知道他脆弱柔软的一面。有时候,不知全貌,不予置评,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或一件事,必须深入实践,实践才出真知。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阅读: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