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热搜上出现这样一个话题:
互联网人均985,多得是声音在说“大学生烂大街了”“普通本科还不如不读”。的确,高等教育不断普及扩招的今天,上大学好像越来越容易了,曾经包分配的本科生,现在变成被HR随手筛掉的群体。
二本,是指本科录取二批次的院校,随着新高考改革,这个范围也越来越模糊了,三本被取消,大趋势下一二本合并。二本的边界看似消失了,但鄙视链条却依然存在。
在这个话题下,也也多得是互联网成功人士们高高在上的指指点点:
人人都能上大学了,交钱就行!
二本不是有手就能考上?
没考上的高中是有多摆烂啊?
你考不上就是不努力啊!
尖子生还能考二本,得多烂的学校?
……
高考考上本科线很难吗?
考上二本就是差劲的吗?
很多人意识不到,比高考分流更残酷的,是50%概率的中考分流,也就是说,考上普通高中,已经比一般同龄人厉害了,而去年高考1300多万人,全日制本科录取人数不过400多万,别说二本了,考上本科你就已经是同龄人孩子的前20%了。
而分数线能上,不过是第一步,有的地方内卷严重,有的学校学费昂贵、或者专业冷门、条件苛刻,许多同学也只能拿着超越分数线几十分甚至更多的成绩,高分低录。
为什么那么多人看不起所谓考上二本的“差生”?出生大城市的、家境殷实的、教育资源不差的、打小学习和兴趣多开花的、掌握更多信息差的、亦或者天赋异禀的那些学生,理解不了底层学生的难度,并不奇怪吧?
有的人在一本率99.5%的高中“不努力”,考上一本甚至211,
有的人在一本率个位数的高中“拼命”,考上二本。
不去计较天赋的差距,光是资源和环境的差距,是努力就能磨平的吗?
不针对所有人,但对很多人来说,考上二本已经很了不起了!根本不必妄自菲薄!
用最近很火的一句话来说,“那不是黑历史,那是你我来时路”!
难道因为二本学历未来的困难,就要否定曾经为此付出的努力吗?去看看所谓的学历鄙视链,就算你考上清北,也照样有人来鄙视你。
更何况,大学不是人生的终点,努力的人未来依然还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