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曝光多家交友软件暗藏色情语聊、撮合卖淫嫖娼等违法乱象。图/央视视频截图
暧昧的涉黄网络聊天背后,暗藏见不得人的陷阱。
近日,央视财经曝光多家交友软件暗藏色情语聊、撮合卖淫嫖娼等违法乱象。从平台设定只能花钱与异性聊天的规则,到兼职“聊天员”诱导用户充值消费,再到将用户引到线下进行黄色交易,一条贯通线上色情与线下卖淫交易的“桃色产业链”浮出水面。
不同于非法色情网站,上述聊天平台以提供聊天撮合服务为幌子,用户从手机应用市场就能下载。然而,平台一方面诱导男性用户进行色情消费,另一方面也“暗戳戳”鼓励女性用户提供色情服务。
以“她伴”这款App为例,男性需充值换取聊天资格,女性则靠诱导消费获取分成,社交关系沦为赤裸裸的交易。如此强化性别差异的产品设计,显然与网络聊天平等交友、自由结缘的理念背道而驰。
在此基础上,还诞生了“聊天员”这一灰色职业。在报道中,一位招募女性“聊天员”的“师父”讲解聊天话术和挣钱技巧表示,要主动去搭讪、账号要包装得漂亮、头像昵称要吸引人、要加入视频特惠等——说到底,就是吸引更多男用户,提供擦边聊天服务。
这些平台不仅是色情信息的“保护伞”,更是线下色情服务的撮合者。在央视报道中,来自软件开发公司的项目经理表示,必须将用户引到线下进行黄色交易,并坦言交友软件的利润率能达到300%至3000%。
此类平台之所以猖獗,根源在于现有监管机制难以穿透其“合法外衣”。针对网络色情的新特征,必须有的放矢地开展治理,从而压缩非法信息的传播空间。
从监管机制着手,要从传统的内容审核,延伸到产品设计的伦理审核。单纯从内容看,这些平台的聊天“有荤有素”,色情聊天主要在私密语聊房间进行,传统的内容审核可能并不奏效。但是,这种设计为只能为异性消费的产品,从一开始可能就已经走“歪”了。
从产业特征出发,关键要切断提供色情服务的中间环节。无论是组织兼职“聊天员”,还是聊天软件本身,都是通过大众更常用的平台进行导流、推广的。而一些讲述“聊天员”励志故事的帖子,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网民常用的社交平台上,这要求这些相关平台提升审核判别能力,及时处置有害信息。
对于网络聊天,尤其要守住守牢未成年人保护这道关。从报道看,这些平台对男性用户无需实名认证或资料审核,甚至可以随意填写个人信息,人们有理由担心会有青少年受到诱惑,踏入网络色情的深渊,受到身心伤害。
我国刑法在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一节中明确规定,向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传播淫秽物品的,从重处罚。一旦发现有未成年人用户卷入其中,必须坚决有力严惩,释放绝不姑息的态度。
此外,鉴于上述聊天软件可以轻易获取的情况,应用商店也要履行好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规定,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技术手段,建立完善上架审核、日常管理、应急处置等管理制度。当用户在聊天平台“投诉无门”时,应用商店作为关键渠道,应及时处置不良聊天软件。
在网络上与陌生人聊天交往的自由,不是突破法律与道德底线的借口。唯有让法治的刚性、技术的伦理与平台的责任形成合力,才能揭开聊天软件的“画皮”,终结“桃色生意”的狂欢,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撰稿 / 南木(媒体人)
编辑 / 柯锐 徐秋颖
校对 / 陈荻雁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小黄书功不可没,纵容同性恋[抠鼻]
色情网站是禁不绝的,除非人类基因改变,采用无性繁殖或者克隆繁殖
这一种软件,不要太多广告上啊,说不用充金币,结果你一聊天就充币,充了以后聊了没几句又要让你充,而对方呢?雇的人呢?就聊你喜欢听的,让你不知不觉中跳下他们的陷阱
大同订婚案,比这危害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