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千秋: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成功地阻止汉武帝走向毁灭

文史砖家 2024-08-08 17:15:03

文|格瓦拉同志

征和二年(前91年)初,汉武帝在位的第51个年头,汉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政治清洗运动爆发,史称“巫蛊之祸”。这场几乎导致汉朝覆亡的运动,其“导火索”无疑是阳陵大侠朱安世对丞相公孙贺家族的控告。

朱安世是阳陵县的帮派头目,生性粗暴强悍,经常以力欺人,身上背着不少的命案,是朝廷重点缉捕对象,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逍遥法外,直到征和元年(前92年)在丞相公孙贺的亲自部署下才被抓获归案。朱安世自知必死无疑,为了在临死前拉着公孙家族“殉葬”,便在供词中声称公孙贺的儿子、时任太仆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并且暗中利用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

公孙贺被灭族,揭开“巫蛊之祸”的序幕

朱安世的供词送达御前之时已是次年正月,汉武帝看到后惊怒交加,即刻下诏逮捕并严刑审问公孙贺父子。因为熬刑不过,公孙贺父子最终承认了罪状,并牵引出众多的同党。经过搜查,果然在这些人的家中搜出用于诅咒的桐木人。汉武帝见巫蛊一事证据确凿,便下令诛灭公孙贺及其同党三族,而朱安世、阳石公主也同时被杀,“巫蛊之祸”就此爆发。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终结,生性残酷多疑的汉武帝坚信诅咒自己的肯定还大有人在,于是下令穷究此案,并派遣自己所亲信的水衡都尉江充专司其事。江充是个典型的奸佞小人,一贯喜欢诬陷、排挤跟他不对眼的人,所以在接奉圣旨后,便带领胡人巫师到处搜捕、栽赃,试图将所有的政敌都一网打尽。其中,就包括因为琐事而先前与他结怨的太子刘据。

江充无疑是“巫蛊之祸”中的罪魁祸首

江充既然存心谋害刘据,因而在搜查太子居所时,暗中授意手下人栽赃陷害,声称在东宫花园地下挖出用于诅咒的桐木人,并准备派人奏明皇帝。刘据见江充陷害自己,本想亲自到皇帝面前陈明冤情,但此时汉武帝身居甘泉离宫养病、不通音信,致使此路不通。在穷极无奈的情况下,刘据便听从老师石德的建议,矫诏发兵诛杀江充,并烧死胡人巫师。

江充的党羽苏文侥幸逃生后,迅速赶往甘泉宫告变,汉武帝闻讯后急忙派左丞相刘屈氂率军讨伐“叛军”,而刘据为保命,便率领卫队在长安城内与刘屈氂展开激战。据史料记载,这场大混战持续五天时间,死亡多达数万人,鲜血像水一样流入街边的水沟,场面十分血腥、恐怖(“合战五日,死者数万人,血流入沟中。”见《资治通鉴·卷二十二》)。

刘据因遭诬陷愤而起兵,最终兵败自杀

最终,太子刘据兵败逃窜,并在湖县泉鸠里躲避抓捕时自杀身亡,时在同年八月。刘据自杀后,先前暗中帮助亲儿的皇后卫子夫畏罪自杀,而太子妃史良娣、长子刘进、儿媳王翁须、女儿也都在长安遇害,唯有刚出生不久的孙子刘病已幸免于难,此即日后的汉宣帝刘询。与此同时,受刘据牵连被杀的皇室、大臣、平民多达数万人,长安城内俨然一座“人间地狱”。

虽然长安城内外血流成河,但汉武帝却并不打算就此收手,而是授意刘屈氂扩大打击面,誓言将所有嫌疑分子一网打尽。在极端恐怖气氛下,朝野内外人心惟危。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已经看清楚,任由汉武帝这样疯狂下去的话,那些自忖必死之人很可能会铤而走险,抱团大搞反叛活动。如此一来,帝国兵连祸结,很可能会重现暴秦末年的“盛况”,在数年之内走向崩亡。

汉武帝试图扩大打击面,有使汉朝崩亡的危险

因此,要想避免重蹈暴秦的覆辙,挽救帝国于危难之中,唯有劝说汉武帝赶快停止大清洗,并通过给太子刘据平反,来表明朝廷安抚人心的态度。不过,作为政治清洗运动的幸存者,公卿百官深知汉武帝天威难测,一旦劝谏不成功,必然会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因此,满朝文武屏息敛声,没有一个人敢于站出来劝阻汉武帝的疯狂举动。

就在局面滑向完全失控之际,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却勇敢地站出来,给汉武帝上了一道替太子申冤的奏折,并明确请求皇帝停止政治清洗运动,防止帝国走向崩亡。这个小人物,是时任高寝郎的田千秋。

高寝郎是高寝令的属官,职责是看守汉高帝刘邦的陵墓-高陵(在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窑店乡三义村北),相当于守墓卫队的小队长,属于不入流的微末小官。根据史料记载,田千秋在高寝郎的位置上做了多年,由于没有过人的才华,也没有贵人的提拔,始终得不到晋升的机会。如果没有这次冒着生命危险的上书,田千秋根本不会为世人所知,更不可能被载入煌煌史册。

田千秋本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田千秋虽然身份卑微,但混迹官场多年,也深知天威难测的道理,明白要想在保住性命的同时还能把事情办妥,就必须讲究说话的技巧。因此,田千秋在申冤书中并没有就“巫蛊之祸”的起因、责任等问题发表见解,而是聚焦于太子刘据起兵这件事,从父子亲情的角度入手,将其解释为家庭内部的龃龉、小摩擦,根本不值得小题大做。

根据《汉书》的记载,田千秋的原话是:“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罢哉!”翻译成现代汉语即是--“儿子擅自调动父亲的军队,本是一件挨顿鞭子就能解决的小罪,就算是天子之子犯错杀人,又算的了什么呢?”轻描淡写几句话,就把一场“蓄意谋反”解读为“小孩子的无心之失”,将太子的罪过轻轻地掩盖过去。

汉高帝刘邦画像

田千秋知道自己位卑言轻,就算这些话有道理也很难让汉武帝信服,于是又加上一重“保险”,将皇帝的先祖刘邦拉出来替自己“撑腰”。于是,田千秋在替太子申诉冤情之后,随即加上一句话--“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意思是这些话都不是我田千秋的“原创”,而是一个白头老翁在梦中教给我这样讲的。田千秋整日看守高陵,这“白头翁”毫无疑问就是指汉高祖刘邦。

虽然“刘邦托梦田千秋为刘据申冤”这事很可能是杜撰,但绝对是说服汉武帝的最佳方式,原因无他,这位“千古一帝”非常迷信,对鬼神异常敬重。在汉武帝看来,田千秋既然梦见汉高祖对他说了这番话,那想来是刘据自杀一事惊动了先人的神灵,十有八九是真的。更何况,田千秋官位极低,且平素从未受过太子的恩惠,犯不着冒着身死族灭的危险替他申冤。

汉武帝接纳田千秋的建议,认识到自己铸下大错

其实,汉武帝在此前已经多少了解到太子自杀的真相,所以见到田千秋这份申冤书后,便真的相信祖先借这个小官之口替刘据申冤。因此,汉武帝在看完奏疏后非常感慨,随即命人将田千秋召进宫中问话,见他身长八尺有余,容貌英俊伟岸,便更是欣赏不已,立即下令提拔他做大鸿胪(九卿之一,掌管诸侯及藩属国事务,相当于今天的外交部长)。

由于汉武帝接纳了田千秋的申冤书,因此追捕、杀害太子“党徒”的活动被紧急叫停,并着手开展平反冤狱的活动,朝野内外的人心由此逐渐变得安稳下来,一场由皇帝指挥、足以导致帝国崩亡的大危机就此划上句号。为了给天下人一个“交待”,汉武帝下令夷灭罪魁江充的三族,并诛杀参与迫害、逼死太子的相关人等数万人,连丞相刘屈氂也被腰斩。

田千秋画像

最后说说田千秋的结局。刘屈氂被杀后,田千秋接任丞相,由不入流的微末小官,到跃升为位极人臣的丞相,中间用了只有数月时间。这一反常举动,不仅震惊了国人,连匈奴单于闻讯后都感觉不可思议,直言汉武帝在用人方面过于随意。田千秋在汉武帝、汉昭帝两朝做了13年的太平宰相,直到元凤四年(前77年)卒于任上,享寿应在70岁上下,谥号为定侯。

参考书目

1.【东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99年版。

2.【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5年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