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中后期管理,这些细节做好了,黄瓜产量有保障

嘉慧观察美食 2025-01-31 19:32:49

在我国内外市场持久对农作物的更新供给缺口背景下,国内黄瓜种植户屡屡出现丰收又不丰收的情况。

种植周期内,黄瓜在采摘初期的丰产会让种植户盲目松懈后续管理,但黄瓜中后期管理也非常重要,会直接影响最终的产量和经济利益。

张大哥就是其中一位在多年的黄瓜种植中感到头疼的种植户,今年他请来了一位高级农艺师搞清楚问题所在。

请这位农艺师发现的问题是什么?

如何通过合理的种植调整来解决这个问题?

黄瓜中后期的病害问题。

张大哥今年种了近亩地的大棚黄瓜,浇水施肥期间都打理得非常及时到位,在采摘初期也已经有了丰产的势头。

但就在到了中期,张大哥却发现自己的黄瓜开始出现许多奇怪的问题,最明显的就是病害越来越多。

张大哥说:“我自己也不知道这是什么病,但总之就是能看到黄瓜上面有好多黑点,就像长霉了一样,非常影响卖相。”

于是请来了这位农业领域专门研究作物病虫害地区病害问题的高级农艺师进行现场查看,以便找到症结所在。

专家现场查看后指出的问题有:

1.霜霉病。

霜霉病属于真菌病害,一般来说主要表现为黄瓜幼苗小叶长得非常扭曲或者发黄后死亡,而成株多会表现为叶片上出现灰色霉层、枯萎干枯和徒长等受害现象。

2.炭疽病。

炭疽病也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但主要表现状态不同,它对黄瓜叶片的伤害主要是让叶片上长出很多黑褐色小点,并使之慢慢扩散变得越来越大,形成深褐色的小凹孔。

3.靶斑小黄点。

这种奇怪的症状其实就是白粉病,主要体现在叶片的背面,表面主要是小淡黄色粉末状斑点,而叶面则会变得暗绿甚至发紫,严重时整片子叶都会从植株上脱落。

以上三种病害都是张大哥需要解决的问题,且每种病害都有一定诱发条件,其中三种病害诱发原因有一定相似性,因此专家主要指出了诱发它们的共同因素。

影响病害诱发的因素。

1.温度。

霜霉病又叫做温室蔬菜霜霉病,由于得名时间较早,因此导致了与其他蔬菜也会感染上霜霉病的误区,现在明确了这个问题并展开研究之后,发现霜霉病实则是引起于温室内空气湿度过大时带有大量霉菌孢子的环境下。

在这种条件下,空气温度若偏高发热就会加速孢子的生长速度,并提高感染几率,而一旦感染就会伴随整个黄瓜生长周期一直存在,导致即使不再入大棚后也难以治愈,再加上霜霉孢子极具粘附性,很容易感染到其他植物甚至跑到其他大棚传播病毒,因此在蔬菜生产中是非常难处理的一种病害。

2.湿度。

湿度是影响许多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湿度比较大的时候,植物体表产生的水分蒸发较慢,做好的防御对于真菌感染就会失去意义。

而且对于气孔也会产生影响,湿度过大会使气孔长期处于打开状态以减少体表过多水分没有排出的问题,这就让真菌更有机会进入植物体内生存繁殖。

3.植株抗性。

良好抗性通过遗传基因表现出来并从而影响植物生长状态,而植物抗性对真菌感染危害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些真菌只对特定抗性的植物产生危害,比如小麦白粉病就是这样,它只对抗性较弱且体表较湿润或有损伤的小麦进行寄生。

4.打药预防。

适时有效地采取预防杀虫药物使用可以降低传染几率,因此打药频率和使用药剂类型也是影响真菌感染几率的重要因素。

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可控的因素包括湿度、植株抗性和打药预防,因此实施正确的方法能有效地控制发病几率。

细节把控提高产量保障。

为了提高黄瓜产量保障,就需要将天气不可控因素控制范围内可控因素全部调节到最适宜状态。

高级农艺师针对当下张大哥大棚中发生的主要三种病害情况给出了以下几个种植建议:

1.改进浇水方式。

大棚特有湿度是温室内高温蒸发所致水分,浇水时带入并使其增加,因此为了降低大棚湿度极大程度地不让它因浇水而增多,最好在大棚内采取小垄栽培覆地膜的方法和方式。

这样做不仅可以促进阳光均匀地照射到植株,也可以避免浇水时水量过多难以排出的问题,非常方便清理且不增湿,同时地膜还可以提升土壤温度促进根系生长。

2.清理残枝败叶。

要想促进光合作用提高植株自身抗性,就必须保证植物体内营养不被太多叶片争抢,因此要定期清理残枝败叶。

及时去除已枯萎或者生长过于绵软甚至已被虫食等原因导致不能再利用的母蔓和影响光合作用的黄叶枝条,不仅能让植株生长更加通透,也能更省时省力省心进行药剂预防。

3.减少负担。

适当病害多发生在黄瓜结瓜后期,因此要想降低发病几率,就不能让黄瓜负担过重,让它遭受不必要压力:

一是不要让植株产果过多,可以根据黄瓜品种喜果数量并结合自身需求合理设定每棵树产果数量;

二是挂果后各个母蔓不要继续打顶,以减轻负担促进安全成熟。

4.合理使用药剂。

对于各种真菌药剂来说,一般来说在发病率达到了5%之后就要及时喷药了,而且应时使用合适剂型,并注意轮换使用不同成分药物,以免因残留影响后续效果更会导致反向抵抗和毒害。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