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能不能逐渐混出头,只看这3种“稀缺能力”

舒山有鹿呀 2024-10-30 20:03:24

有一个“二八法则”。

百分之二十的中上层,拥有百分之八十的资源。而百分之八十的底层,只能为了百分之二十的资源而苦苦竞争。

决定人之层次的,究竟是什么呢?我想,有这四点。

首先,是一个人的家境;其次,是一个人的靠山;第三,是一个人的人脉;第四,是一个人的能力。

家庭、背景、靠山、人脉这些条件,我们无法改变。但是,个人的能力如何,还是可以进行提升的。在同阶层的情况下,能力较强的人,往往可以胜出。

一个人,能不能逐渐混出头,只看这三种稀缺的能力。

一、谁没有感情,极度理性,谁才能突出重围。

纵观二十四史,所有取得成功的人,无一例外,都是没有感情的,只有极度的理性,在关键的时候,就跟机器人一样。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秦始皇嬴政,对任何人都没有感情,哪怕是相父吕不韦,也是用完就杀;汉武帝刘彻,对任何人都没有感情,哪怕对于皇后卫子夫的宠爱,也只是看中卫青、霍去病而已。

唐太宗李世民,就更不用说了,玄武门之变,将兄弟干死,逼迫父亲李渊退位,妥妥的狠人;宋太祖赵匡胤,稍微心软一点,就被弟弟赵光义干掉,烛影斧声。

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做事儿,就不能有任何的感情,只能保留理性呢?因为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情不立事,善不为官。

太过于仁慈,就无法带兵打仗;太过于讲义气,就无法管理财富;太过于重感情,就无法做事情;太过于善良,就无法做官。

情关,最基本,也最难过。基本在于,这是保持理性的前提;难过在于,人是有感情的生物,注定重感情是他们巨大的缺陷。

二、谁摆脱惯性,灵活转变,谁才能突出重围。

只要是人,就存在一定的惯性思维。

比如一个学生,读书多年,只会用肤浅的学生思维思考问题。随着他到了社会打拼,保持学生思维的他,就会被社会毒打,而很难赚到钱。

在学校,固然要保持学生思维。可到了社会,就不能保持学生思维的,而应该灵活变通,采取适应环境生存的成年人思维。

最典型的,就是维护自我的利益思维。有利益的事儿,才去做。而没有利益的事儿,就不要去做了,甚至也不要去接触。

思维转弯的过程,既是困难的,也是痛苦的。首先,人之思维惯性很严重,变通不容易;其次,普通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接受不了残酷的现实。

假设,你是一个善良的老实人。有一天,我告诉你这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要想胜出,就只能吃掉别人。这个时候,身为老实人的你,绝对无法接受。

其他的情况,也是如此。无法接受,就是惯性思维对于超出认知的现实的抵触。灵活变通,就是社会对于成年人的筛选标准。

三、谁脸厚心黑,手段过人,谁才能突出重围。

民国怪才李宗吾先生认为,历史上凡是可以冒出头的,基本都是“厚黑”之人。

所谓厚黑,就是脸皮厚,内心黑。脸皮厚,指的是不在乎别人的看法,自己有自己的一套;内心黑,指的是手段狠辣,不能有任何的仁慈。

比如说三国时期的司马懿,为什么他可以笑到最后?因为他就是“厚黑”的集大成者。

遇到困难,就装疯卖傻,丝毫不理会别人怎么看待他。占据优势地位,就翻脸不认人,违背承诺,直接干死了曹爽,不给他留活路。

对于这种脸厚心黑的行为,相信很多人都特别反感,认为这不是什么良好的品性。

只能说,有着良好品性的人,在一开始,就被淘汰了。只有脸厚心黑的人,才能笑到最后。汉高祖刘邦如此,明太祖朱元璋也是如此,都是脸厚心黑的狠角色。

普通人无法接受脸厚心黑,所以只能成为普通人。绵羊很善良,但它就是被大灰狼吃掉。没办法,社会是一个“逆淘汰”的过程。

写到最后

不论是保持理性,摆脱感情,还是突破惯性,灵活转变,亦或是脸皮变厚,内心变黑,这都是竞争的“稀缺能力”。

老实人重视感情,所以他们被人辜负;老实人刻板固执,所以他们一辈子贫穷;老实人脸皮薄,优柔寡断,所以他们无法占据优势地位。

日常的老实、善良、重感情,确实是美好的品质,是人类骨子里边的真善美。 可恰恰是这些真善美的品质,会让人无法熬出头。

人类社会,只讲究“内卷竞争,弱肉强食”。这就导致,老实善良的人沦为底层,手段狠辣的人步步高升。不论你我是否接受,这都是无法改变的现实。

文/舒山有鹿

0 阅读:15
猜你喜欢

舒山有鹿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