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遗憾(一):《惜秦皇:功越千世,谤满史章》

灵感涌社会 2024-12-26 09:38:58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每当读起李白这豪迈的诗篇,心中便涌起对秦始皇嬴政那滔滔江水般的敬仰与叹惋。他,以虎狼之师、雷霆之势统一华夏大地,终结了数百年的战乱纷争,却在悠悠青史中背负着 “暴君” 的骂名,成为历史长河中一处令人痛心的遗憾。

嬴政初继秦国王位时,秦国虽强,但六国犹存,天下仍破碎于纷争之中。他心怀壮志,任用贤能,李斯、尉缭等能臣在其麾下各展其才。远交近攻之策稳步推进秦国的霸业,秦军金戈铁马,踏破六国都城,十年间,韩、赵、魏、楚、燕、齐相继纳入秦之版图,九州初定,华夏一统。这是开天辟地的伟业,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雏形由此诞生,其意义之深远,无论怎样赞誉都不为过。

统一度量衡,让天下交易有了公平的准则,商业得以蓬勃发展;车同轨,道路相连,促进了各地的交流与融合;书同文,文化的种子得以在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华夏民族的精神纽带从此紧紧缠绕。这些举措如点点繁星,照亮了华夏文明前行的道路,为后世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不可摧的基石。修筑长城,是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以血肉之躯在边疆筑起一道守护家园的屏障,虽工程浩大,却也是为了帝国的长治久安;开发岭南,是拓展华夏版图,让中原文明的光辉播撒到更遥远的南方,促进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可为何这样一位功在千秋的帝王,会被污蔑为暴君?是因为那严苛的秦法吗?秦法虽严,却也是乱世之后定国安邦的猛药,它强调秩序与责任,赏罚分明,在秦国崛起之路上功不可没。只是在六国旧贵族的眼中,这触动了他们的利益与特权,于是他们在秦末的乱世中,煽动起民众对秦法的恐惧与不满,将嬴政描绘成一个嗜杀无道的君主。阿房宫尚未建成,却成为了他奢靡的罪证;骊山陵寝虽工程浩大,但又何尝不是那个时代帝王丧葬文化的体现?只是在历史的流传中,被无限放大、扭曲。

当我们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凝视那个站在时代巅峰的身影,应当看到的是一位高瞻远瞩、坚毅果敢的帝王。他的一生都在为华夏的统一与昌盛而拼搏,虽有严苛之举,却也是时代背景下的无奈选择。嬴政,他当得起 “千古一帝” 的尊号,他的功绩应当被铭记、被传颂,而非在历史的角落里蒙尘受谤。愿今日之我们,能以客观、理性、崇敬之心,重新审视这位伟大帝王的一生,还历史以公正,让嬴政的英名在华夏文明的天空中闪耀出应有的光芒,不再留有那令人痛心的遗憾。

0 阅读:0

灵感涌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