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托银行“职场霸凌”从上海干到了厦门

尔风道理 2024-11-20 11:58:37

问道者 杜一用

学校会发生“霸凌”,银行也会。中国信托银行“职场霸凌”的名声已经从上海传到了厦门。伴随着这种家长式的管理文化,中国信托银行的厦门网点频频出现风控问题。

有两位来自甘肃的父母,已经到厦门自贸区内的中国信托银行网点静坐了有好长一段时间。这对父母专为孩子而来,孩子曾经是中国信托银行厦门分行的校招生,但试用期内就被辞退了。厦门分行给出的理由是“不合适”,孩子的父母认为真相根本就不是这样。

无独有偶。今年9月,有一位网友自曝了他在中国信托银行上海分行的试用期经历。这位上海员工和厦门员工在中国信托银行遇到的情形惊人相似。上海员工2023年6月加入中国信托银行上海分行,被录用时签了三年劳务合同,说好的试用期是6个月。6个月快满的时候,上海分行以“性格有问题”为由,把试用期延长了3个月。6个月其实已经是劳动法规定的最长试用期限。

不过,上海员工在转正后反而选择了主动辞职走人。按照他自曝的口吻,中国信托银行上海分行存在“职场霸凌”。从台湾派来的直接主管会当面骂他是“废人”,并扬言“试用期想让他走就让他走”。延长试用期刚开始,主管就给他派了一个活:做一个大陆地区全产品的PPT。这是一个他这个职位很难胜任的工作,尽管他多次虚心向主管请教,主管不仅没有提供指导,反而冷嘲热讽。2024年5月,上海员工带着满腔怨气离开了中国信托银行,发誓再也不进台资企业。

在中国信托银行,“职场霸凌”俨然成为讳莫如深的话题,这种针对新兵蛋子的“职场霸凌”可能还是小儿科。仅厦门分行网点,今年来已经有多名员工,因为忍受不了这种“霸凌”文化而被迫离职,他们当中不乏业务能力强,已经为中国信托银行作出多年贡献的老员工。裁撤老员工,自然与银行所谓的成本控制有关,裁撤后可以以更低的薪资雇佣新人。

令离职员工愤怒的,中国信托银行还会在员工离职时要求签订一份“自愿离职书”,否则不予办理离职手续。签订“自愿离职书”的意义,银行可以合法合规地不用对离职员工进行补偿。为了达到员工自愿离职的目的,厦门分行管理层应该是无所不用其极,否则也不会出现甘肃父母到网点静坐的一幕。

中国信托银行是我国台湾最大的民营银行,目前在大陆有6家分行,上海和香港都有多个网点,广州、厦门、深圳各有一个网点。中国信托银行2011年进入大陆,在大陆的第一个网点设在上海。厦门分行网点设在厦门自贸区内,设立的时间是2016年,比广州晚了一年,比深圳要早好多年。

中国信托银行这种“家长式”的霸凌文化显然已经动到了银行生存的根基。

近年来,中国信托银行厦门分行网点大笔坏账频频出现。根据公开信息,仅海沧法院就有两笔。厦门海沧一家企业集团就存在4300万元坏账,2023年被海沧法院强制执行,通过拍卖企业房产也只执行了261万,还有大概4000万元本金收不回来;2022年泉州一家公司存在2400万元坏账,被海沧法院强制执行后,目前也还有1400万元本金追不回来。

中国信托银行的这两笔贷款并且都透着诡异。在贷款合同中,银行签章部分的主管信息都被涂改隐藏,这在国内银行的贷款流程中是不被允许的。

诡异的还有。有一家企业在2019年经营状况就出了问题,贷款逾期后,有三家内资银行早在2019年就通过司法渠道追讨贷款,但中国信托银行至今仍然按兵不动。站在银行清欠的角度,催讨的态度这么消极是不是出于维护某种利益关系考量?

对中国信托银行来说,风控随意和“职场霸凌”或许只是企业文化的一个表象,深层次的原因可能与银行内部形成的帮派利益有关,对于听话的人一路绿灯,高层还保驾护航,升迁自是不在话下,签章自然也可以蓄意隐瞒;不听话的则以各种理由压榨挤兑后逼迫离职,银行成为某些人权利肆虐的游乐场。想想,这还是银行吗?

0 阅读:82

尔风道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