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航空市场已经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大航空阵营,常规航空公司和廉价航空公司,南航超薄座椅逼近廉价航空,更是上了热搜,南航真的要成廉航了吗?
一、南航的超薄座椅逼近廉价航空?
据南方都市报的报道,有不少市民反映中国南方航空(后称“南航”)的部分航班采用了“超薄座椅”,调侃称“沙发椅”变“硬座”,乘坐体验大打折扣。
南方航空配置的轻质座椅引发争议。据了解,这是南航在进行全经济舱客舱布局改造,飞机安装薄座椅后能增加座位14-28个,该项目预计每年可增收3亿元。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为更好实现降本增效,东方航空、厦门航空等公司已开始使用薄座椅,并出现了航空餐食缩水的情况。
4月8日,高女士乘坐了南航的航班。这趟由上海飞往北京、时长约两个半小时的行程,让她感觉仿佛坐上了“现代刑具”。她告诉记者:“因座椅太薄,乘坐该航班时会感觉到腰酸背痛,且后座的人稍微碰一下椅子,我都能明显感受到不舒服。”
从高女士提供的照片来看,飞机前后排座椅的间距较为狭窄。身高为156厘米的高女士,坐下后也仅能恰好放下双腿,“这个位置比高铁二等座的位置窄多了”。糟糕的乘坐体验不仅让她食不下咽,也让习惯上飞机就睡着的她,难以入睡。她希望,今后各航司售票时能标明座椅的信息,“我肯定不会买配置了这种薄座椅的航班”。
此前,南航在年度业绩说明会上称:“安装轻薄型座椅不代表廉价,更不代表低端,与航司定位和票价水平无关。”据了解,采用新型轻质座椅后,南航每架全经济舱飞机能增加座位14-28个,窄体机队静态座位数增加744个,项目预计增收3亿元/年。
二、南航真的要成廉航了吗?
近日,南航因部分航班采用 “超薄座椅” 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热议。不少乘客纷纷吐槽乘坐体验直线下降,甚至戏称其为 “刀片椅”“老虎凳”。这一现象不禁让人深思,南航这么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首先,南航采用超薄座椅,从空间利用的角度来看,这是航空公司在飞机内部布局上的一种策略调整。传统的座椅相对较厚,占用了较多的空间。而超薄座椅可以在有限的机舱空间内腾出更多的位置来设置座位。一架飞机的客舱空间是固定的,如果通过使用超薄座椅减少每个座位的前后空间占用量,就能够增加几排座位。多出来的座位,在航班满座率较高的情况下,是一笔可观的额外收入来源。
第三,然而,南航在向类似廉航模式靠拢的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其仍然按照正常的航班价格来收取费用。从乘客的角度来看,当他们购买机票时,预期的是能够获得与票价相匹配的服务与乘坐体验。但如今,座椅变薄,乘坐舒适性大打折扣,而票价却没有相应的降低。南航客服回应称 “票价由市场决定,与座椅变化无关”,这一说法显然难以让消费者接受。在消费者心中,服务质量下降了,价格就应该有所调整,否则就有失公平。这也是为什么南航此次座椅改造引发了如此多乘客的不满。相比之下,真正的廉价航空公司,虽然在服务上有所精简,如不提供免费餐食、行李额度有限等,但它们的票价通常明显低于传统航空公司,消费者在购票时对于这些服务的缺失是有心理预期的,因为他们是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了机票。
第四,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他们并不反对航空公司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自身定位,包括向廉价航空模式转型。但是,关键在于任何改变都应当基于公平原则——即票价应该准确反映乘客所能获得的实际服务水平。只有当航空公司能够做到这一点时,才能赢得顾客的信任和支持。
具体到南航的情况,若决定进一步推进低成本运营模式,则需认真考虑如何平衡票价与服务质量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可以通过推出不同档次的产品组合满足各类旅客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借鉴国际上成功的廉航案例,学习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客户满意度。总之,只有当航空公司真正做到票价与服务成正比时,才能够真正被消费者所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