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军开这次的发布会绝对含金量十足,哪怕是以智驾为卖点的余承东,亦或者是7万块配高阶智驾的比亚迪王传福,这次在雷军面前都要逊色几分!
文/黑码
小米刚刚举办的这场发布会,很显然是把今年的车圈彻底打乱了,原计划定价80多万的小米SU7 Ultra直接被雷军六折上架,全球最快量产版四门跑车售价仅52.99万元,毋庸置疑,这个价格直接让业界炸锅了。
整场发布会的内容可以说是十分饱满,目前最高端的小米手机15 Ultra卢伟冰只用了十分钟便直接公布了价格。即使是面对友商空调领军人物的强势攻击,小米也只是用二号人物许斐进行了简单的回击,而雷军的目标只有一个。

关于小米SU7 Ultra,雷军很早之前就进行过一次预热,而且也凭感觉公布了一个81.49万的价格试探大家的反应,只是他没想到米粉会如此富有十分钟就定了3680台。
不过米粉也没有想到,最后雷军会把正式价格定到出乎所有人预料,而雷军这样做的目的除了是给米粉一个惊喜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想做一台米粉买起来没有压力的豪车。
而不是像某些厂商故意做台高端车把价格定得非常高当门面,看似品牌实力很足,实际上根本没有用户买单,说直白点就是想做个样子让人觉得这家品牌高端,这种现象在业内已经形成蝴蝶效应,影响很坏。
所以当雷军把这个行业痛点指出来的时候对号入座的友商大概是尴尬的,小米SU7 Ultra把价格定的如此低算是打破了这种行业乱象。

然而这并不是这次最扎心的事,可能很多人都没注意到,雷军对智驾的担忧那才是真的一针见血,作为电车时代地必争之地,今年智驾算是卷出了新高地。
当比亚迪王传福官宣全系产品配备高阶智驾的时候,对鸿蒙智行这种以智驾为卖点的品牌无疑是釜底抽薪,要知道以智驾闻名的问界M9可是卖到了50多万。
而且余承东说过鸿蒙高阶智驾低于30万就是要亏钱的,王传福的低价策略明显是把智驾的全面普及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高科技真想要服务于人类绝不是高高在上的姿态。
纵观新能源后半程之争,很多品牌都已陆续把智驾装车,从技术推进角度讲,这是利好用户的一件事儿,但真正用过智驾且遇到过不开心的事儿就知道目前智驾最大痛点是什么。

鸿蒙智驾的先进性基本是业内共识,而比亚迪和小米也稳站第一梯队,平常常规使用基本可以做到零接管,但无论是第一大厂比亚迪还是智驾稳站车圈第一的余承东,均未走出让大家心里彻底踏实的那一步。
那就是用户在使用智驾时出了问题到底由谁来负责,再先进的技术也免不了BUG,微软进化了几十年也没能做到完美。我认为智驾同样面临这种问题,谁也无法避免百密一疏。
但是今天对于不打智驾牌的雷军却第一个站出来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不管是战略性打法还是出于对于自家技术自信,雷军显然是走在了王传福和余承东前面。
雷军原话是这么讲的,“虽然小米智驾目前已经是第一梯队,但是技术总有失误的时候,他欢迎大家使用小米智驾,而不是只管把功能放到车上这不让用那不能弄”。

而且他还表示,为了让大家用得放心,关于小米智驾问题,现在小米已经在联合保险公司制定赔付方案,假如用户在使用小米智驾过程中出现问题,最高可赔付300万,具体实施细很快就会推出。
雷军走出的这一步绝对称得上是新能源时代智能驾驶里程碑事迹。
我进过很多新能源品牌车友群,对于我们的智驾能力,大家普遍都认为实用性很高,应对大多数场景反应都很智能,但是真要让用户全程不接管心里还是多少放心不下。
比如我看到一位用户是这么讲的,他用的那家品牌使用智驾的第一步就是各种教程,通篇看完都是在教用户如何接管,如果没按它们的方法接管这责任划分就不好说了。

其实大家心里都非常明白,鸿蒙智驾的确非常厉害了,比亚迪的高阶智驾同样也很稳定,但是不到厂商正式把那句话说出来那一刻,始终都担心自己会不会是运气不好的那位。
余承东和王传福现在做的事儿基本相同,都是在主观努力让用户知道他们技术厉害,殊不知这种情况用户们早就知道了,但这并不是我们现在希望厂商做的。
我们需要的是在使用智驾后遇到问题时厂商能够提供什么服务,直白说就是用智驾发生的事故品牌方愿不愿意兜底,我相信这是很多智驾用户都关心的一件事儿。
所以我一直以为,把智驾卷到如此高度的余承东和王传福应该是最先站出来解决这一痛点的,没想到最后是雷军率先站了出来,一家不把智驾当卖点的品牌。

虽然现在小米的方案也不是最好的,但只要有人已经站出来关注这个问题,相信更好的办法友商已经在酝酿了,成熟可放心使用的智驾就快来了,不信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