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说|刘艺:走向公共

构筑空间 2025-02-17 15:07:47

刘艺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四川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中国建筑大师

空间与生活交织相融

历史与文化相因相生

公共投射城市的底色,自然赋予人工以生命

建构中有生态的考量,亦有人文的包容

通过对公共空间的塑造, 重新探讨其与生活的关联。用空间表达对自然的尊重,关注人的体验,保持观察与想象,从而激发出城市与建筑新的可能性。

公共空间是促进人与人交往的桥梁

从字面上看,设计,即是设置计划。空间的设计可以理解为对于生活本体的塑造。在城市中人需要独处,但更多时候需要参与社会生活。这也表明了公共空间于人的重要意义。

公共空间作为载体与媒介,能够助力我们实现生活的交互。设计的意义不仅在于创造具有美感的视觉形式,更在于对公共生活的想象及其运作机制的设定。通过对物质与空间的操作,构建公共生活的容器。

△ 成都当代艺术馆、图书馆

公共空间是促进人与人交流的桥梁,一方面是安全、有边界的空间,另一方面需要建立人与人之间交流互动的规则,才能具备承载公共生活的能力。

△ 成都天府美术馆

公共空间投射城市特质

不同的公共空间塑造了不同的城市气质,重庆是一个被压缩的“垂直城市”,而成都是一个更加松弛的“水平城市”。

成都的休闲、放松、舒适,源于平原舒缓的地理和农耕传统,以及温和的气候。这些是我们在谈论公共性时无法脱离的城市背景。

△ 成都自然博物馆

因此,公共空间应该表达城市的特质。通过人的参与和活动的引导去塑造公共空间,反之,公共空间也塑造了城市的日常生活。

时间也是公共空间的潜在线索。我们的传统与习俗都来自于过往,建筑师需要通过知识沉淀和艺术创造,用空间来表达时间,让人们可以跨越时空去思考: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

跨越固有的界限

边界是限定空间的元素,每一类空间在今天的城市里都是被明确界定的,我们需要突破固有的限定,从而创造更加有趣的生活。成都的特殊性在于其气候温和,大多数时候室内外空间是可以交织在一起的——生活不以一道门或一扇窗作为界限,可以从室内延伸到室外,人与自然有更多的互动和交融。

阳光、雨露、微风、植物都能给予人愉悦,自然是公共空间的背景,生活与万物相生相伴,从自然中获得能量和灵感。

△ 中建滨湖设计总部

另一方面,相对气候因素,设计更需要突破的是观念上的界限。

只有在日常之外,人的情绪与意愿被激活的时候,公共空间才具备更大的价值。我们可以做一些“越界”与“出格”的尝试,比如突破功能类型与混合空间类别,打破头脑中约定俗成的思维。成都作为一个足够包容的超大城市,应当创造更多可能性。

如同成都的交子人行桥,既是桥又是公园。无论是桥还是公园,人都对既有类型是有想象的。但当他们真正走上去的时候,会发现这里既是桥又是公园。两种类型的叠合,会激发很多新的行为。这就是创新空间能够带来的城市能量,空间不断突破认知,才能释放更多可能性和自由。

△ 成都交子人行桥

设计助力社会进步与繁荣

城市空间应该像热带雨林一样,是一个由多样“物种”构成的和谐系统。今天的城市功能空间基本是条块化的,尤其是经历过城市的高速发展之后,很多新建空间处于割裂的低效状态。表现为形式上的单调、关系上的孤立,内容上的匮乏,因而无法培育多元丰富的城市生活。

建筑师的工作是社会性的,因此必须回应诸多公共议题,其中非常重要的是促进人与人的交往互动,激活公共空间的能量,从而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等多个维度的可持续发展,助力社会整体的进步和繁荣。

编审 / 中建西南院融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 / 中心工作室管理部

编辑 / 谢昕 陈周超

校对 / 陈序 向嫄 刘作卓

审核 / 刘艺 乔晖 刘珂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