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官北调加速,什么信号?

波哥看楼市 2024-08-07 22:00:07

作者 |罗乾波出品 |波哥看楼市

7月19日,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

近日,东南沿海地区官员密集北上履新的人事安排引发广泛关注。6月以来,至少有八位来自江苏、浙江、广东的干部相继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就职。其中,浙江有三人调任吉林,江苏有三人调任辽宁,广东有两人调任黑龙江。

简析:

据波哥看楼市观察,这或许是今年比较集中和较大的一次发达城市往东北地区派任相关官员的动作了,同时也充分反映出几个主要问题——

一是,国家振兴东北的动作一直没停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二是,本次是就地任职,跟过去的挂职模式不一样,因为,从任职来说,随着干部的人事关系转移到任职单位,其具体负责的工作成效和政绩将会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据,不再是“过路和尚”的任职干部需要开启实打实的“干事模式”。

过去,部分挂职干部存在“镀金”思想和“过客”心态,一些地方政府不会放太多权力给挂职干部,部分挂职干部也清楚挂职结束后不会在当地任职,不愿意过多参与管理,“导致很难比较深地介入到当地事务中”。

这或许可以解释,最近几年东南沿海干部上东北,以任职为主,而非过去的挂职。有专业人士分析,挂职和任职对个人和当地政府传递了不同的信号,承担的责任和对应的心态也会有所不同。

发达城市向东北地区传经送宝,诸如输送项目资源、执政理念、扩展眼界等,在人才流动的过程中,都会有所展现,也将影响此类区域的改变。

据有关报道,上述模式,在多年的积累下,已经产生出了较大的效果。

例如,有数据显示,吉林连续两年一季度GDP增速全国第一,辽宁连续5个季度GDP增速高于全国,三省出口增速跑赢东部沿海,辽宁、吉林甚至开始告别连续10多年人口净流失的局面。

看得出来,南官北调的帮扶模式和任职型人才输出等,对振兴东北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另,据澎湃新闻报道,今年以来,已有至少已有 10 名来自江苏、浙江、广东的干部,分赴辽宁、吉林、黑龙江工作。这些调任东北的官员,多数负责发改、工信、贸易、科教、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工作,颇具针对性。

事实上,这不是沿海官员第一次密集上东北,从2017年开始,苏浙粤与东北三省的干部交流干部就已逐步常态化。

下面,再来初步了解一下东北和主要发达地区深度携手的典型过程:

2005年3月,“东三省”与“长三角”人才双向交流就开始了。彼时,上海、江苏、浙江、辽宁、吉林和黑龙江6省(市)共同签署的《“东三省”与“长三角”人才开发合作协议》承诺,两大区域将在人才培训、开发和交流等领域开展合作,逐步建成统一开放、规范高效的人事人才服务体系。

2005年10月,首批来自黑龙江的21名处级和副处级干部分赴上海、浙江接受为期三个月的挂职培训,其后,6省(市)在协议框架下持续开展合作,先后有数千名干部参与了双向任职和挂职交流。

2016年底,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组织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与江苏、浙江、广东三省建立对口合作机制。

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下称《对口合作方案》)明确了辽宁省与江苏省、吉林省与浙江省、黑龙江省与广东省的对口合作关系,要求形成常态化干部交流和人才培训机制,在东北地区加快复制推广一批东部地区行之有效的改革创新举措。

等等

由此可见,上述不同区域的交流和合作,近20年来,比较频繁。

而本文开头的新闻,在两大地区的干部交流上,尤其是所派出的江浙粤地区的官员,目前更侧重于正式任职东三省某城市的模式了,需要实干出实绩;比如,去年哈尔滨大火,就是前深圳市长许勤调任黑龙江省委书记后的一大改变。

因此,政府也看到了江浙粤官员,到了东三省后,还是把不少现先进的理念和资源等一起带了过去,对推动东北地区的发展,切实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在这个多年来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反面案例,故而也有网友提出一些消极的声音,譬如——“他们改变不了东北,但东北可以改变他们”,并介绍了一个案例:

原辽宁某位已落马的书记在职业生涯的前20年,基本都是在江苏高校、省里和苏州任职,可以说工作的环境是很好的,思维和价值理念也是比较先进的。毕竟还当过中国第一地级市苏州市委书记。

后来这位书记到吉林和辽宁任职,在辽宁期间,爆发了震惊全国的贿选案。他对这些事情,都知道,但都不管。并且他自己还收了一些钱。

这位书记当然不缺这几个钱,但他对拉票贿选无动于衷,自己也收点东西,其实不过是表达自己不和当地政治大环境、大生态对抗,甚至是主动融入的一种态度罢了。

东北给这位同志带去了非同一般的“思想洗礼”。

因此,在观察“南官北调”这个现象时,要尽量全面客观,但是国家振兴东北或其他非发达地区这个宗旨不会改变,出现一些个别的蛀虫也并不奇怪,可整体的大势和核心内核还是好的,这才是相对合理的观察角度。

好了,这点就不多扯了,大家都懂。

此外,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一下:

为何,近两年南官北调,似乎有了加速的趋势呢?

据波哥看楼市独家观察,毕竟,以前,东北曾经一直是国内工业发展的核心集聚地,诞生了许多威名赫赫的企业,加上历史文化、区位环境和科教医疗等雄厚的基础,按理说,东北的发展应该是可以延续的。

可是,世界在不断变化,世事难料,后面随着该区域工业的衰落,整体的经济发展也快速掉了下去,例如,因为国企太多,彼时退休的都要领养老金,使得东北率先形成养老危机等。

再来简单分析一下为何加速的主要原因,波哥看楼市认为:

其一,如上,效果已经彰显出来,GDP、外贸、人口净流入等在不断好转,说明这个人才引进的政策是十分正确的,对破解东北地区的颓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再次征调精兵强将奔赴东北履新,在地方政府的相关抽调人员来说,也就更有动力了,藉此能给官员们传递出一个有效的信息,东北,并非一只“瘦虎”或“弱虎”,只要摆正心态、全心为民和积极施为,也是可以建功立业的。

其二,经过这么多年那么多人的或深或浅的积累,一直被诟病的东北区域的营商环境,也在十余年来的持续沉淀中,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同时,该区域的官场生态也受到了一些洗礼和改变。

如果没有这些方面的改变,也不可能取得上述的业绩,这是一个反证法。

也即,可反映出一点——虽有不良习气,但都在逐步消散,发展也在渐渐提速。

对此,有业内朋友如此评论,可共大家参考:

“东南沿海地区的官员,对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有独到的见解和经验,北上后可以从理念上革新东北治理,而且最重要的是从根本上解决当地裙带关系,从内部进行改革。

而且南方官员,还可以把在发达地区工作的资源和网络,带到东北,促进招商引资,他们对营商环境极其看重,视为军令状。

今年3月,辽宁省特地召开全省4万人大会,会上着重强调一句话:

对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零容忍,该调整的调整,该撤职的撤职,该开除的开除!

将营商环境跟乌纱帽挂钩,这才是从根本上的革新,更是一场跨越山海的振兴接力。”

这跟波哥上述的主要意思基本一致,也主要是从积极的角度来思考的。

因为,从国家层面来讲,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曾经在国内工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拥有宽广的灵山秀水的、近亿人口规模的片区,东北三省,近来虽然落伍了,但是也要尽快赶上来,于国于地于民等,皆是功德。

写在最后:

行文至此,可能会有一些朋友要问,为什么要实行南官北调?

因为,在波哥看来,10多年来,这已经是一个比较基础的问题了,不需要去多费口舌了,因此,上面,就未对此展开了。

其实,讲白了,就是一句话——由于营商环境不佳,导致东北经济等发展得不好,所以需要发达地区的官员去破局和救市,而已。

如果稍微复杂点,即为——全国都是一盘棋,实行南官北调,根本目的就是整合各地区的管理和发展经验,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均衡发展。强弱搭配下,能更好地利用东南沿海地区的成功经验,而快速推动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有一句口头禅在商界流传: "投资不过山海关"。这句话反映了东北地区投资的风险,因为在这里投资往往伴随着复杂的局面,商人容易被"杀猪"。为了改善东北的营商环境,中国领导人提出了一项重要政策:官员南官北调。

这一政策,旨在实现南方官员到东北地区任职,以改善当地的营商环境。此举有助于提供安全保障,减少腐败风险,同时也有助于官员展示政绩,推动经济发展。这些南方官员通常具有广泛的人脉和资源,有助于引进资本和改善营商环境。

南官北调政策的实施,以及可能的官员回避制度改革,将有助于打破地方势力对营商环境的控制,为东北地区的振兴提供新动力。政策的调整对于重塑东北地区的经济格局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因此受到广泛关注。

故而,大家可以看出,有效破解过去的不良习气、快速优化区域的营商环境、激活各类主体进入区域发展的信心、迅速提振区域内的经济等业绩,对东北而言,也是一盘大棋,叠加近年来效果的显现,也需要去加速了;不然,将在国际性下行的大趋势中,将跌落得更快。

因此,在各类因素的综合下,东北三省必须要快速跟上来和有效尽量跑起来,这已经不是一个区域的问题了,也影响到了国家整体的战略和经济等方面的布局。

唯此,方可打破投资不过山海关的魔咒。

本文为「波哥看楼市」(ID:bgkls2023)原创文章,其版权归我方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的敬请点赞和转发为谢!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