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一飞行员驾机叛逃台湾,拿奖金娶特工,晚年下场大快人心

山河月明史 2024-09-28 14:05:07

1965年,飞行员李显斌被台湾广播里描绘的“美好生活”蛊惑,驾驶着轰炸机,利用执行任务的机会,毫不犹豫的带着两位队友廉宝生和李才旺叛逃至台湾。

期间,不愿意同流合污的廉宝生在飞机上自杀,李才旺在受伤后被迫滞留台湾,而李显斌则是拿到了280万的奖金,直到26年后回乡探亲才被抓捕。

那么至此,他过上广播中所期望的那种梦寐以求的生活了吗?被捕后的他得到什么样的惩罚了?

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37年,李显斌出生在山东省的一个贫困农村。

这个年代,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大多数农村家庭都在为生存而挣扎。

李显斌的家庭也不例外,他们过着贫困的生活,每天都在为温饱发愁。

然而,尽管家境贫寒,李显斌却成为了家中的宝贝。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子,李显斌从小就受到父母异常的宠爱。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父母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李显斌,即使自己吃不饱穿不暖,也要确保儿子不受半点委屈。

从小到大,李显斌几乎不需要做任何家务劳动,所有的事情都有父母代劳。

即使在农忙季节,其他孩子都要下地帮忙,李显斌却可以悠闲自在地玩耍。这种生活方式逐渐培养了李显斌懒惰的性格。

不仅如此,父母对李显斌的溺爱还体现在各个方面。

在那个年代,普通人家的孩子根本没有机会进学堂。但李显斌的父母却想尽办法让他接受教育。

他们省吃俭用,甚至借钱,就为了让李显斌能够上学。

然而,李显斌并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他在学校里常常调皮捣蛋,但父母却从不责备他,反而总是为他开脱。

这种无条件的宠爱和保护,让李显斌逐渐形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

在他的世界里,一切都应该围绕着他转,这种自我中心的思想在他日后的生活中埋下了祸根。

这个比李显斌大五岁的女孩来到家里后,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劳动,进一步加剧了李显斌的懒惰性格。

这种生活方式让他越发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和同理心。

李显斌的这种性格特征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他习惯了享受特权,不愿意付出努力。

1955年,18岁的李显斌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他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成功通过了选拔,正式踏入了军旅生涯,进入了空军航校。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代表着新的开始和无限可能。

然而,李显斌却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热情和决心。从小娇生惯养的他,很快就发现军队生活与他想象中的大相径庭。

空军航校的训练是出了名的严格和艰苦。这种紧张的生活节奏对李显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他从未经历过如此严格的管理和高强度的训练,很快就显露出不适应的迹象。

在学习方面,李显斌的表现令人失望。理论课程需要大量的记忆和理解,但李显斌却常常心不在焉,上课打瞌睡。

他对复杂的航空知识缺乏兴趣,作业也经常敷衍了事。在实践训练中,他同样表现平平,对飞行技能的掌握远远落后于同期同学。

李显斌的消极态度不仅体现在学习上,在日常训练中也是如此。他常常找各种借口逃避体能训练,即使参加也是应付了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显斌的消极态度越来越严重。在考核中,他的成绩始终徘徊在及格线附近,有时甚至不及格。

这种情况引起了教官们的注意,他们多次找李显斌谈话,希望他能够改正态度,认真对待学习和训练。然而,这些劝导似乎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除了学习和训练方面的问题,李显斌在生活作风上也存在诸多问题,他经常违反纪律,不遵守作息时间,有时还会偷偷溜出营区。

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军队的规定,多次受到批评和处分。

李显斌对军队的严格管理和纪律要求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他经常抱怨训练太苦、纪律太严,认为这些规定限制了他的自由。

尽管如此,由于当时飞行员紧缺,加上李显斌在飞行技能方面还算及格,学校并没有将他开除。

但他的表现却让他在同学和教官中的口碑变得很差。

很多人都认为李显斌不适合成为一名军人,更不用说是空军飞行员这样需要高度责任心和纪律性的职业。

毕业时,由于表现不佳,李显斌只获得了最低级别的军衔。

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但并没有激发他奋发图强的决心。相反,他对军队生活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

他的情绪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找到了宣泄口。某天晚上,他在调试收音机时无意中听到了来自台湾的广播。

广播中描绘的台湾生活令他心驰神往:优厚的待遇、自由的环境、丰富的物质生活。这些描述与他当前枯燥、严苛的军队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深深地吸引了他。

广播中还提到,如果有大陆飞行员驾机投诚,将会获得丰厚的奖励。这个信息像一颗种子,在李显斌心中生根发芽。

他开始幻想着如果自己叛逃到台湾,会过上怎样优越的生活。这种想法一旦产生,就如同野草般在他心中疯长。

从那天起,李显斌开始秘密策划叛逃。他变得更加谨慎,表面上装作一切如常,但内心却在不断酝酿着叛逃的计划。

他开始仔细研究飞行路线,收集有关台湾的地理信息,甚至暗中记录部队的一些机密信息,以备日后使用。

经过几个月的秘密筹划,李显斌终于等到了机会。

1965年11月11日,李显斌驾驶着一架伊尔28轰炸机,带着两名战友李才旺和廉宝生,以例行训练为名起飞。

起飞后,李显斌按照平常的路线飞行,以免引起怀疑。

当飞机逐渐远离基地,接近预定转向点时,李显斌突然改变了航向,朝着台湾方向飞去。这个突然的变化立即引起了李才旺和廉宝生的注意。

李显斌没有回答,只是继续坚定地向台湾方向飞行。

廉宝生也意识到了情况的严重性。作为一名忠诚的军人,他无法接受自己成为叛国行为的帮凶。

他开始激烈地劝说李显斌放弃这个疯狂的想法,但李显斌充耳不闻。

飞机继续向台湾方向飞行,情况变得越来越紧急。

李才旺和廉宝生都明白,如果不能阻止李显斌,他们就会成为不光彩历史的一部分。两人开始商议对策,试图夺回飞机的控制权。

然而,李显斌早有准备。他牢牢控制着飞机,不给两名战友任何机会。飞机越来越接近台湾,李才旺和廉宝生的劝说和威胁都无济于事。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廉宝生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他明白,如果无法阻止叛逃,至少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表明立场。在飞机即将进入台湾领空的那一刻,廉宝生突然打开座舱盖,纵身跳出了飞机。

这一幕震惊了机舱内的其他两人。然而,事已至此,李显斌已经无法回头。他继续驾驶飞机向台湾飞去。

李才旺目睹了整个过程,内心充满了愤怒和绝望。他知道自己已经无力改变局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飞机降落在台湾的机场。

就这样,李显斌成功地叛逃到了台湾。

到了台湾之后,正如他所期待的,台湾当局给予了他丰厚的金钱奖励。

这笔数额可观的奖金让李显斌一时间感到无比兴奋,他终于可以过上自己梦寐以求的优越生活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显斌却发现,这笔所谓的奖励的金钱根本就取不出来。

如果想要取出来的话,需要缴纳40%的税费,也就是说,虽然看似给了他很多的钱,但实际上并没多少。

而且作为一名叛逃飞行员,李显斌的身份始终是一个敏感话题。

台湾军方对他的态度是既利用又防范。他被安排在空军工作,但升迁之路却异常艰难。

李显斌很快发现,无论他如何努力工作,都难以获得真正的信任和重用。这种处境让李显斌感到深深的挫败感。

不仅如此,李显斌还发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被监视。他的社交圈被严格限制,与大陆有关的活动都会受到密切关注。

在个人生活方面,李显斌也经历了两段失败的婚姻,这让李显斌感到深深的孤独和痛苦。

他开始意识到,自己虽然在物质上获得了满足,但在精神上却变得一无所有。他失去了家人、朋友,甚至失去了自己的根。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显斌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痛苦。他开始后悔自己当初的叛逃决定。

他常常回想起在大陆的生活,虽然物质条件不如现在,但至少有亲人朋友在身边,有归属感。

而现在,他虽然衣食无忧,却感到前所未有的空虚和孤独。

李显斌也曾想过回到大陆,但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他的叛逃行为已经断绝了回头的路。

1991年,得知母亲病重的李显斌终于下定决心要回国探亲。他本以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件事情早已被人抛诸脑后。

但是没想到他在回家陪伴了母亲10天后,准备飞走的时候,命运在青岛机场迎来了转折。

他被公安人员逮捕,多年来一直悬而未决的叛国罪终于在此刻得到了清算。

经过一年的调查和审理,1992年,法院对李显斌作出了判决。

考虑到他的叛国行为性质严重,给国家安全和军事利益造成了重大损失,法院最终判处李显斌15年有期徒刑。

2001年,服刑近10年的李显斌假释出狱。之后不久,李显斌的健康状况就急剧恶化。

2002年,李显斌在病痛中离开了人世。

令人唏嘘的是,当他的死讯传出后,竟无人前来认领他的遗体。

最终,出于舆论的考虑,李显斌的骨灰被带回了台湾。这个曾经叛逃到台湾,又回到大陆服刑的人,在死后又以这种方式回到了台湾。

李显斌的一生,特别是他的结局,深刻地揭示了叛国行为的可耻性和严重后果。

他晚年的孤独和痛苦,就是对他叛国行为的最好惩罚。

参考资料:

大陆叛逃台湾的解放军结局——中国台湾网

李显斌叛逃案追诉纪实——北京青年报

0 阅读:150

山河月明史

简介:昨天已是历史,明天还很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