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新中国成立后,边关的安定就成了中央领导的最关心的问题。1949年的冬天,王震来到了边塞,开始了自己的戍边行动。
而随之而来的任务一个接一个,除了将土匪和国民党残余解决掉外,还要面临着生产建设的问题。

但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后来中央权衡利弊后,觉得王恩茂更适合边疆改造,就将他把王震换了回来去任铁道兵的司令。
究竟当年对的新疆有多难治理?王震在新疆的工作难道是出了岔子才让他被调任内地的吗?

自古边疆安定则中原兴盛,当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边疆的安定就成了头等的大事。当时的新疆面积大、地域广,与之相接触的国家也都埋下各种不安定的因素。
尤其是与苏联接壤的那一段一直都是各方势力争夺的势力范围。当时在西北还有国民党的一小部分残余拼死抵抗。

而外部的苏联与境内的宗教势力开始相互勾结,又想要在边疆分裂祖国的领土,所以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中央的压力特别大。
当时王震就被赋予了这个重要的任务,前去新疆布局,稳定一方的领土安定。此时的他并没有像战争时期那样一打了之,而是想办法耐心说服,实在不行再想办法清除。

说实话,新疆这个地方非常复杂,并不像内地好治理。抛开负隅顽抗的反动势力以外,更多是经济萧条、社会的滞后。
王震的担子相当重,他要面对的不单单是哪一个方面。为了改变刚接手的状况,王震算是明白这些不仅仅靠打仗,自己要做的太多了。

从农业来说,他不仅戍边,还通过“屯垦戍边”的想法。大批的士兵开始自足自给,一边耕地,一边守卫边疆。
这样一来,军粮算是解决了,王震亲自带领战士们开始耕种。还改善当地的农耕条件,修葺水利设施。不仅保证了当地农民切实的问题,还将整个军队打理得井井有条。

粮食有了,交通也要跟得上才行。于是王震着手带人打通了独库公路,让新疆的南北彻底融为一体,无论是对军队也好,对发展经济也罢,都促进了新疆的发展。
可以说王震给日后的新疆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改变,石河子市的王震纪念碑前一直都有新疆本地人的鲜花,至今都有人感激王震将军的付出。

可谁能想到,王震还是没有避免出现的问题,以至于最后被调任了新疆,让王恩茂接过了重任。
出现岔子王震在新疆稳定了3年后,就开始对牧区地带开始退牧还草。当时王震想减少对牧场的破坏从而推动过度放牧的侵害。

所以在当地推行了牧民定居的方案。但是不少牧民已经习惯了走到哪里就吃到哪里的生活,让他们定居在某一个地方不动的话,他们也担心自己牲口吃不好。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不少牧民开始激烈反抗,甚至在与军队的对峙中起了冲突。于是这个问题在当年闹得很大,不少牧民都有意见。

说实话,王震的想法只是想保护环境、改善牧场。但是这种方法对于当时的新疆实际情况来说有些过早。
毕竟当时的社会环境来说这些做法就有些急功近利。事实也证明了改造后的牧区情况并不是太好。

此时这个问题还是引起了中央的注意,考虑再三后,毛主席觉得王震没有充分考虑牧民之前的传统生活习惯,所以才对王震进行了调任。
于是中央免去了王震第一书记的职务,将作为二把手的王恩茂提了上来。中央决定让他担任了新疆分局的第一书记兼任政治委员,代替老上司王震的工作。

此时的王震本身身体已经不好了,就去了苏联治病,他回国的时候就去了铁道兵当了司令,致力于全国的铁路建设。
可以说,就算王震最后在新疆工作出一点岔子,但他早年间对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一片黄沙的戈壁渐渐有了城市的规模,成为西北部璀璨的明珠。

参考资料:1·凤凰网-《王恩茂一生扎根新疆,2001年因病去世终年88岁》
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王恩茂:两次主政新疆的开国中将》
3·共青团新疆-《新疆从哪里来?请记得这些开天辟地的人》
4·品学网-《王震在新疆工作操之过急?突然换成王恩茂主持,后改当铁道兵司令》
5·凤凰网-《王震将军率兵新疆屯垦戍边:“用刺刀去教训”土匪》
6·炎黄之家-《1952年王震遭批判后撤职离开新疆内幕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