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的核弹可以打到美国去,厉害思密达”。
这是朝鲜人对本国生产核导弹的高度评价。
(朝鲜核导弹)
自2006年首次核试验以来,朝鲜核问题便一直是东北亚安全格局中的重中之重。
美中俄日朝韩六国曾多次因为朝鲜的核武器问题存在而争执不下,一时之间,竟大有“炸平白头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一度引得全世界为之震颤。
与此同时,朝鲜核武器是否会对中国造成威胁,也成为众多军事爱好者关注的焦点。
如今的朝鲜已逐步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核打击体系。
特别是让该国著名的“火星-17”导弹,这款导弹的出现,直接标志着朝鲜具备了远程洲际打击能力,这也难怪,几乎所有人的朝鲜军人都将它视为国家真正的骄傲。
而从技术参数上看,这款导弹也确实值得这样的赞誉。该导弹于2022年中期完成试射,最大射程超过15000公里,飞行高度大约540千米,最高飞行速度能达到8.9马赫,内部可搭载2至3枚核弹头。
(朝鲜火星导弹)
朝鲜的不少军事专家认为,“火星-17”导弹极为先进,性能并不在中国的东风41之下。毕竟,仅从尺寸上看,东风41的重量和长度,还是稍显迷你。
单从这点看,朝鲜军人便能因为“火星-17”巨大的体积而感到由衷的自豪,并将这份自豪转化为动力,继续研发更先进、射程更远的下一代导弹。
(朝鲜的核导弹)
朝鲜能否威胁中国?当然,朝鲜人生产核导弹的行为,也曾在全世界引起巨大争议。
即使与朝鲜山水相连的邻国中国,也一度议论纷纷,朝鲜核弹是否会威胁中国。
毕竟,朝鲜与中国地理相邻,其核武器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对中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也是民间对此议论纷纷的原因。
不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看,朝鲜的核武器对中国而言,远非是一种威胁。
不信?看看以前朝鲜对中国的态度就知道。冷战时期,中朝两国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成员,共同抵御了来自西方国家的威胁和挑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尽管冷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两国关系经历过一些波折,但近年来已逐渐升温,重新回到了友好合作的轨道上。
(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
其次,从现实利益出发,朝鲜也没有理由对中国采取敌对行动。
中国是朝鲜的重要贸易伙伴和援助国之一,两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甚至可以说,当国际社会因朝鲜核问题对朝鲜采取行动,致使朝鲜经济陷入困境时,中国的帮助成为了朝鲜走出经济困境的重要助力。
同时,中国也是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之一,对朝鲜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朝鲜在核武器问题上必然会充分考虑中国的利益和关切。
(朝鲜的导弹)
再者,从朝鲜自身的角度来看,其核武器的主要目标是威慑美国等西方国家,而非主动挑起战争。
尽管朝鲜在某些时候可能会采取强硬姿态来展示其核实力,但这更多是一种政治和外交手段,并非真正的军事行动预兆。
而且最重要的是,受限于技术因素,朝鲜核武器对中国的直接威胁相对有限。一方面,朝鲜的核武器数量和打击能力还不足以对中国构成严重的战略威胁;另一方面,中国也拥有强大的核威慑能力和防御体系,能够有效地应对来自朝鲜的潜在威胁。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朝鲜研发核武器对中国毫无影响。
朝鲜国土面积有限且技术相对落后,而研发核武器需要极强的工业生产能力和科研能力。朝鲜在核武器研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诸多挑战和困难,而这些挑战一旦出现,便可能造成极大的、不可逆的影响。
例如,公开资料显示朝鲜的核武器试验场所紧邻中国东北,其中中国的长白山距核试验场仅110公里。一旦发生风吹草动,便有可能祸及中国境内,对中国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2013年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引发中朝边境地震,中国延边地区震感明显,便足以说明这一风险的存在。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朝鲜拥核也为美国强化亚太军事存在提供了借口。2016年美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就是名义上针对朝鲜,实则监视中国。
此外,美国还借机推动日韩军事合作,并利益朝鲜核问题几次给中国施压,进一步挤压中国在东亚的战略空间。
在朝鲜核问题的背景下,日本、韩国国内都冒出了要拥有核弹的声音,地区军备竞赛有可能直接点燃,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很可能加剧地方敏感局势)
这不仅会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构成挑战,还可能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和战略利益。
另外,朝鲜因经济困境可能存在向恐怖组织或其他国家出售核技术的风险,这将严重威胁全球核不扩散体系。
不过即使如此,朝鲜的核武器问题也远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危险和严峻。
(朝鲜导弹部队)
中朝两国关系深厚,朝鲜也不会轻易拿核武器来冒险,通过和平方式解决这一让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其实仍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参考资料:
1、环球时报《朝鲜宣布试射洲际弹道导弹》
2、北京日报《金正恩现场观看导弹试射:绝不会改变核武力强化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