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模拟题
引拍是乒乓球和羽毛球等运动中的基础动作。当球飞过来时,运动员需要转肩并将球拍先向后引至合适的击球位置,借助挥拍时拍子的惯性将球击出。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适时后退,更好向前

打乒乓球时,运动员手中的球拍不是径直挥向飞来的球,而是要先向后撤退,在蓄足势能后再大力出击。这看似简单的技术动作,却充分阐述了适时后退的智慧。
这样的智慧,在自然界无处不在。一条河流,想要东流入海,就必须不断前进。然而,遇到高山险隘,如果一味莽撞,即便撞得头破血流,也冲不开。此时,它应该暂停前进,酌情后退,绕开阻挡物迂回前进。靠着这样的方式,河流最终流出高山,跨越险隘,奔流入海。
河流如此,我们的人生亦如此,本该有进有退,必要的时候,能够以退为进。然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常赞许“进”,却否认“退”,似乎“退”就是“消极回避”,毫无意义。事实上,这样看并不明智。我们不妨像河流一般,适时后退。
适时后退,方能更好蓄力。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在十年的隐忍中磨炼复仇之剑;司马迁忍辱负重,于幽暗书斋里铸就史家绝唱。他们的退让不是懦弱,而是如弓弦般蓄势。正如张良拾履时弯腰的姿态,最终换来了黄石公授予的《太公兵法》,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在看似丧失尊严的表象下,完成了精神境界的升华。退,往往是为了更迅捷地进;伏,常常是为了更高远地飞。
适时后退,方能抓住机会。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懂得审时度势,等待合适的时机出击至关重要。秦末,刘邦率先攻入咸阳,本可凭借这一优势自立为王。但他深知自己的实力尚不足以与项羽抗衡,于是选择暂时退让,还军霸上,等待时机。鸿门宴上,刘邦更是凭借谦逊的态度和巧妙的应对,化解了项羽的疑虑,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在随后的楚汉相争中,刘邦耐心等待,抓住项羽的破绽,全力出击,大败楚军于垓下,赢得天下。刘邦的成功,得益于他懂得以退为进,在等待中寻找最佳的进攻时机。
当然,适时后退,并不意味着一退到底。原则问题,必须坚守;底线面前,寸土不让,这些,都是毫无疑问的。只是,现实中,涉及原则和底线的情况并不多见。在面对一般的问题和情况时,不妨在心有钢骨情况下,也能具备柔软的身段。该退的时候,后退几步,或许能赢得“将相和”美名,铸就“六尺巷”佳话,得见海阔天空。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将欲进之,适时退之。”当我们学会在适当的时候退后一步,便会发现眼前的天地豁然开朗。因此,适时后退,不是怯弱,而是迂回前进的智慧。让我们秉持这样的智慧,像河流一般奔流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