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27号那天,朝鲜板门店签署了《停战协定》,这就意味着打了三年的朝鲜战争快要收尾了。
联合国、中国还有北朝鲜的代表,一个个都在协议上留下了自己的大名,但奇怪的是,朝鲜战争的另一个关键方,南朝鲜的代表,却始终没来签字。
尽管这次的协议谈得很顺畅,但就在不久前,因为某个人的缘故,毛主席气呼呼地跟彭德怀讲:“先别急着签字,咱继续干!”
究竟是啥情况呢?
【联合国军受到重创,不得不选择谈判】
中国志愿部队刚去朝鲜没多久,也就大概半年光景,那帮以美国带头的联合国军队,就灰溜溜地被逼得又撤回到了三八线那块地方。
这时候,美国总统杜鲁门心里明白:美军在朝鲜那边已经打不下去了,局势挽回不了了。现在,要想继续在朝鲜半岛说话算数,唯一的办法就是划线谈判,和对方和解。
而且,当美国搅和进朝鲜半岛的冲突时,苏联却在那边迅猛发展,一步步在东欧加强势力。
打完第五次战役后,中美两边心里都明镜似的:照现在的形势看,想把对方完全从朝鲜半岛撵走,那是不可能的事儿。
1951年7月10号,中美两边正式坐下来谈第一次停战的事儿。在这次谈判里头,美国那边可出了大洋相。
谈判一开始,美国那边儿的谈判团坐着小车慢悠悠地到了,让人意外的是,他们车上竟然飘着一面白旗。
中朝两边都清楚白旗代表着啥,就是搞不懂美国人这时候又在搞什么鬼把戏。不过,按照他们那自大至极的脾气,是打死都不会投降的。
其实,中朝两边在谈判时都提了个要求,那就是得带上红色的旗子。红色嘛,代表着吉祥如意,也就是希望这次谈判能一路顺风,顺顺利利地进行下去。
不过,美国人的看法可不一样,他们觉得红色太像社会主义色彩了,心里头不太乐意接受,倒宁愿举个白旗子。
不知美国人在事后搞清白旗意思的时候,心里会不会觉得懊悔?
美国在谈判桌上显得既自大又无力,说话不算数,能拖一天是一天,总的来说就是“动手时想聊,聊天时想动手”。
现在,两边主要的争议点在于如何确定那条军事分界线。
中朝两边商量后,提出了几个建议。一是把三八线作为两边军队的界限,二是让所有的外国军队都撤走,还有其他的一个建议。
不过,美国人非得拉着记者一块儿去谈判,还不让我们说不行,否则就给你扣上“妨碍新闻自由”的帽子。
谈判还没正式拉开帷幕,也没啥成果能对外说的,记者这时候来了能干啥呢?
然而,实在是没办法,为了能够尽快结束战争,中朝这边最终还是答应了美国那不合理的要求。
美国人见你松了口,立马就变得贪心不足,不光是不肯让军队撤走,就连之前说好的“在三八线停火”的方案,他们也直接给拒绝了。
强硬地提出,军事分界线得定在鸭绿江上的空、海军防线,跟开城、平康还有北汉江一带的陆军防线,中间某个位置上。
要是按美国人的那套分法来算,那中朝军队可得往后退36到68公里了!
两边好不容易商量好把军事分界线定在三八线那块儿,结果美方冷不丁跟中朝这边要起了“海空优势补偿”,说啥都要把三八线北边1.2万平方公里的地盘划给他们。
美国那边说他们在海空上有优势,难道中朝在地面上的优势就不用考虑平衡一下吗?
美国那边居然想出了个主意,说要用“抛硬币来定夺”。这话一出,在场的中国和朝鲜的谈判代表们都笑得前仰后合。
美国那边的人急眼了,喊道:“还是让炸弹、大炮、机枪来说话吧!”
后来,美国军队的一架飞行器直接在中朝代表团的住处上头扔炸弹并开枪扫射,接着还搞起了所谓的“夏天大行动”和“秋天大行动”。
到了1951年10月快结束的时候,李奇微在夏天和秋天发动的攻击没成功。这时候,他又琢磨着想和谈了,还自己提出来把谈判的地方挪到三八线边上的板门店。
最后,两边终于商量好了,决定就按照他们现在实际碰面的那条线,当作军事上的分界线。
另外,两边都赞同拿这个当分界线,两边的队伍都撤回去2公里,弄一个不带武器的安全地带。
本来觉得军事分界线的事儿搞定后,其他就都好谈了,结果没想到,战俘问题又成了双方谈判的头号难题。
【战俘问题】
1952年10月14号那天,联合国军调动了6万大军,还带上好多飞机大炮,朝着志愿军把守的上甘岭阵地冲了过去,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想要靠打仗来改变战争形势,好让他们在谈判时能更有底气。
志愿军历经千辛万苦,最终牢牢守住了上甘岭,把敌人的猛烈进攻给打退了。
联合国军队终于明白过来了,他们没法靠武力把中国从朝鲜赶走,这场仗再打下去也没意义了。
打那以后,两边都没再搞啥大动静的进攻,战场形势也就大致在三八线那块儿稳住了。
可没想到的是,谈判重新开始之后,美国人好像还没吸取够教训,居然又在战俘问题上搞起了新花样。
美韩那边提供的战俘名单,全是用英文字母写的名字和编号,一个中文或朝文字都没有。这给我们确认战俘身份和核对名单带来了大麻烦。
另外,说到战俘交换的具体做法时,美韩那边提出的要求可真是让人难以接受,太不讲理了。
那时候,美国和韩国那边的战俘人数大概是13万2千5百人左右,而我们这边呢,只有1万1千1百5十人。
从表面上看,两边战俘人数差得挺大,但实际上,这跟我军“让战俘回家、好好对待战俘”的做法有很大关系。
按照那时候的《日内瓦公约》的要求:就是一对一,两边得把俘虏都换回来,一个都不能少。
我们这边向来都是按这个规矩来行事的,没想到美韩那边突然开始闹妖蛾子了,想方设法要翻盘。
他们提出“对等交换”的条件,就是说,你们放一个人,我们也放一个人,要是还想要更多,那就得拿平民来换。
我们绝对不能答应,这样一来,两边的商量又卡壳了。
此刻,美韩军人为了出气,采取了诸多狠毒的办法,硬逼中朝战俘选择“不回国”。
之后,这事儿闹大了,变成了流血的大乱子。中朝两边的俘虏都不干了,开始反击,美军没办法,只能动手开枪镇压。
说不到一块去也就算了,两边都死咬着不放,看来只能先把谈判搁一边,啥时候再继续也说不好了。
【李承晚“作妖”】
1953年4月份,两边终于说谈判又开始了。在这停下的半年多谈判时间里,发生了不少事情,结果就让谈判又给重新提上日程了。
美国总统换成了艾森豪威尔,他还没当总统时就跟老百姓保证过,说要“尽快结束战争”。
美国在朝鲜半岛花了大堆钱,还派了不少人过去。因为这,好多战死的士兵家属一次次上街游行,喊话政府别再打下去了。
1953年3月份5号那天,苏联的老大斯大林走了,他们心里头盼着朝鲜那边的事儿能快点儿有个了断。
中美两国能坐到谈判桌前,多亏了苏联代表的帮忙,这次情况还是一样。当时,没有苏联代表在中间协调,中美双方很难有机会坐到一起来谈判。而现在,情况还是如此,苏联代表的介入再次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一段时间的激烈争论后,6月8日这天,双方终于就如何处理战俘的问题商量出了结果,这回是美韩这边做了妥协。
6月15号那天,朝鲜的停战谈判总算是把所有事儿都谈妥了。这下子,全球的记者们都急着赶过来,就想亲眼看看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儿。
彭德怀大将军,咱们志愿军的头儿,打算动身前往板门店,为的是参加19号那天的停战协定签字活动。
6月15号晚上7点,志愿军司令部下了道命令:打从6月16日开始,所有部队都不能再主动去打敌人,不过要是敌人敢来进攻咱们,那就得毫不犹豫地狠狠反击。
就在大伙儿都满心欢喜地准备庆祝战争终于落幕,满心期待迎接和平日子的时候,有些人却按捺不住,开始捣乱搞破坏了。
搞出这事儿的是紧跟美国步伐的韩国总统李承晚。他死活不同意美国和谈,非要跨过三八线,想把南北朝鲜给统一了。
但美国压根没理睬他,还是决定在停火协议上盖章确认,让战争告一段落。
李承晚决定采取比较极端的手段,并且放出豪言:“就算没有美国,我们自己也能搞定!”
为啥李承晚会跟美国唱反调,坚持不进行和平谈判,而不是乖乖当美国的小弟呢?美国本是他背后的支持者,但李承晚却偏偏要选择跟美国意见不合。这背后的原因让人好奇,他为何会主张不和谈呢?
【李承晚】
李承晚家境显赫,他是李氏朝鲜王族的后代,这个家族在朝鲜半岛上统治了足足五百年。
1894年甲午战争打完以后,日本人就开始在朝鲜搞现代化变革。那时候,李承晚算是老派贵族里的头面人物,他因为站出来跟日本人唱反调,结果被扔进了牢里,一关就是7年。
之后,李承晚就不得不踏上了流亡的路。没想到,他阴差阳错地到了美国。
李承晚虽然身处流亡,但他到美国时可是带着一大笔钱。他自个儿要求去学习,还拿了博士学位,专门研究国际法。
1919年那会儿,因为日本人欺负,一堆朝鲜人没办法,只能跑到上海躲起来。他们就在那儿搞了个“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那时候,大家选了李承晚当第一任老大,这家伙不光书读得多,还有王室的血脉呢。
李承晚这家伙,虽然他打过日本鬼子,但他心里头还是老一套,想着要把以前的李氏王朝那一套搬回来,继续统治朝鲜。他就是个保守派,对过去那套制度念念不忘。
他规定韩国小学生得记住朝鲜王朝历代君王的名字和他们的年号,这背后的意图挺明显的。
1945年,李承晚终于回到了韩国。挺有意思的是,他是靠美国上将麦克阿瑟的帮助才回来的,这样他在美国长达37年的流亡生活就算结束了。
不过在他当总统那会儿,韩国的经济基本上是停滞不前,说白了就是在往后退。
这并不是说李承晚没本事,带不动韩国发展,其实是他压根就没打算让韩国经济起飞。他直截了当地说:“不实现统一,就不搞建设。”甚至他还讲过:“光是我们南边自己搞建设,我心里别扭得很。”
但实际上,他喊出那个离谱的口号,就是为了抢权力,跟反对党斗来斗去,比拼智慧和勇气。
尽管李承晚表现得不怎么样,但他还是当上了总统。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血统背景,李氏王朝历史悠久,拥趸众多。那些不满李承晚的人,有不少都跑去了北方。
再者,最关键的一点是,李承晚背后有美国撑腰。美国给韩国提供了大量的经济资助,还有军事上的鼎力支持。
大家普遍觉得李承晚这个总统有点“不靠谱”,但他心里头可是憋着大志向呢。从1948年到1960年,他一直稳稳当当地坐着总统的位置,连任了好几届。
一方面,李承晚为了再次当选,曾向老百姓保证过,说要“让朝鲜统一起来”。
再说,汉城离三八线实在太近了,这让李承晚心里直打鼓。要是哪天美军真的撤了,中朝联军一股脑儿冲过三八线,那可咋整?
这两个因素让他在停战协议还没正式签字前就开始捣乱。
6月17日晚上挺晚的时候,李承晚下了命令,说要“对鸭绿江那边发动一次大的军事行动”,“要是需要的话,我们自己也能上”!
换句话来说,“就算没有你们美国军队的帮助,我们南朝鲜军队也完全有能力战胜中朝军队!”
而且,李承晚居然把两万多的战俘一股脑儿地送到了南朝鲜的训练基地,这完全违背了之前的协议。
就连强大的美国,用他们的飞机大炮都对付不了中国军队,真不明白李承晚哪儿来的底气。
可要是李承晚胆敢闹事,那他铁定得吃大亏!
【金城战役】
彭德怀马上给美国那边拍了封电报,直接问他们:在韩国你们说的话到底能不能作数?那个朝鲜停战协议,李承晚集团到底在不在里头?
美国人也挺逗的,跑来想给人助威,结果自己倒先栽了个大跟头。
后来,彭德怀直接给毛主席拍了封电报,里头写道:“咱们得给李承晚点教训,签字的事儿,能拖就拖一下吧。”
毛主席回电说得很直接:“先别急着签字,继续打,得让他们知道咱们的厉害。啥时候签,到时候咱再商量决定!”
7月13号那晚9点,金城那边开打了,志愿军展现出来的战斗力,跟刚到朝鲜那会儿比,那差别可不是一星半点。
1900吨炮火被一股脑儿地倾泻到了韩国四个师的防守区域,敌人的防线绵延几十里,瞬间被浓厚的烟雾笼罩。
随后,中国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杨勇亲自上阵,带着五个军的兵力,直接向敌人的阵地发起了冲锋。
仅仅一个小时,志愿军就完全掌控了战场局势,李承晚的军队只能节节败退。他们最厉害的“白虎团”也被志愿军打得溃不成军,连副师长都被俘虏了。
到了14号晚上,志愿军仅仅花了21个小时,就把战场上的敌人给全部解决了,他们一路往前冲,阵地往前推进了9.5公里,目标直指汉城。
后来,就算美军来帮忙也没用,志愿军展现出来的实力让他们大吃一惊。
这次战斗,我们干掉了七万多敌人,还抓了45辆坦克,把被占领的178平方公里土地都给夺回来了。
既给了李承晚一个教训,也让美国丢了个大脸。
美国没办法,只能接受这个局面,还实实在在地保证会停战。
停战谈判前的秘密会议上,美国收敛起往日的嚣张气焰,变得低眉顺眼,好好地向中朝两方许下了承诺。
7月27号那天,两边终于把《朝鲜停战协定》给正式签了。可李承晚这家伙,为了保全面子,硬是不肯在那纸上落笔。
但是,这回美国明确放话了:李承晚要是再闹事,我们可就不插手了。
朝鲜那场仗一打就是三年,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这才换来了国际上的认可和尊重,还有祖国接下来七十年的平稳发展。
世间公道,终究会让中国迎来应有的正义;人心都向往顺遂,即便是普通百姓,也有非要讨回的冤仇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