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6年武德九年,六月初三的夜晚,长安城的皇宫大门那儿,有个宫女悄悄给了守卫些好处,趁着黑夜溜出了宫,一路快步往东宫赶。
【一、】
白天时候,李渊接到了李世民悄悄送来的一封奏折。
说的是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在后宫胡来一气,跟那个宠妃张婕妤搞在一起,乱搞男女关系。更过分的是,他们几个还串通好了,打算对李世民下手,要他的命。
碰到这种事,谁都会火冒三丈,皇帝就更别提了。
然而,李渊只是露出了吃惊的表情。
两年前发生的“杨文干叛乱事件”,李渊已经错怪了太子一次,所以这次他得更加小心,不能光凭一封秘密奏报就给太子定罪。
咱们得赶紧把人找来,面对面把事儿说清楚,等真相搞明白了再往下议。
李渊回信说:“明日当面质问,你早点来参与。” 就是说明天要当面把事情说清楚,你早点到场。
说白了,就是叫李世民别担心,我已经下令,让太子和齐王明早进宫当面说清楚,到时候肯定会给他们一个交代的。
李世民心里想要的,就是李渊的那个态度。
说法存不存在无所谓,能不能把太子拉下马也不是关键。
对李世民而言,只要能把太子和齐王忽悠进宫里,他的计划就算是走了大半截。再加上李渊在不知不觉中帮了一把,这可真是给李世民送了个大助攻。
可能真是老天帮忙,事情都顺着李世民的心意在走。但没想到,张婕妤一冒出来,差点把这么好的形势给搅和了。
【二、】
张婕妤是李渊老年时候特别喜欢的一个妃子,早先时候,李世民和她因为一些事情有过利益上的不对付,所以两人之间就有了嫌隙。
李建成和李元吉为了拉拢后宫势力,对张婕妤等人极尽讨好之能事,送礼献殷勤。这样一来二去,他们几个就联手组成了政治小圈子,共同对付李世民。
张婕妤是李渊特别宠爱的一个妃子,她没多久就知道了那份秘密奏章的事儿,心里头吓得不行。她连忙让身边信得过的宫女偷偷出宫,赶紧去给太子报个信儿。
李建成一听到那消息,二话不说就叫李元吉来府上,一块儿商量怎么办。
根据《旧唐书》里的说法,李元吉跟李建成讲:“咱们得把宫里的兵马集结起来,找个生病的借口不去上朝,瞅瞅情况咋样。”就是得把咱的人马都集中起来,假装生病不去朝廷,看看局势怎么发展。
回过头来看,李元吉那会儿提的意见确实挺有头脑的。可惜啊,李建成太骄傲了,压根儿没往心里去。
不久之后,他就要因为自己的骄傲付出代价了。
李建成讲道:“军队都准备好了,咱俩得进去见见皇上,亲自问个明白。”现在军权都在咱手里,还是先入宫探探虚实为妙。
李建成觉得,长安的军事大权都掌握在他自己手里,秦王就算再有本事,手里没兵也闹不出啥大动静来。
另外,那份秘密奏折里讲的不过是后宫乱搞的那些事儿,李建成琢磨着,这事儿当面锣对面鼓地讲清楚不就得了,压根儿没必要大动干戈,闹到起兵那一步。
所以,他们俩决定明天一早一块儿去皇宫。
【三、】
那会儿,长安城里的秦王府,整个府邸都笼罩着一股子紧绷劲儿。
八百名身披战甲的勇士,趁着黑夜的掩护,悄无声息地从秦王府溜出,朝着玄武门的方向摸去。
带头的大佬,那就是李世民!
说起大唐那些有名的权力变动,玄武门总是频繁出现。在很多次的重大变故里,玄武门都扮演着关键角色。
在“玄武门之变”这个大事件里,李世民悄悄在“玄武门”那设下了埋伏。
张柬之搞了一场大动作,干掉了张易之两兄弟,还硬是让武则天退了位,这就是有名的“神龙之变”。后来,太子李重俊也不甘示弱,动手除了武三思,这就是“景龙之变”。再后来,李隆基也出手了,把韦皇后给收拾了,这场是“唐隆之变”。这些大事啊,全都是在玄武门那儿发生的。
为啥大家偏偏挑中玄武门来搞政变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玄武门就是皇宫的后门,要是想找皇帝本人,走玄武门绝对是条捷径。
要是从别的宫门打进去,那得经过好多好多宫殿,成功的机会就小多了。
要是选玄武门那条路,就只需搞定守门的将领就行了。
【四、】
武德九年那年的626年6月4号一早,天边才刚有点亮堂。
太极宫里头,裴寂、萧瑀还有陈叔达他们几个,早就等老半天了。李渊头天晚上就吩咐过,让他们一大早就得赶过来,一块儿处理太子和齐王那档子事儿。
猛然间,一串飞快的步子声传来,一帮装备齐全的军士,说是为了皇上的安全,请求皇上转移到海池的那艘船上。
这会儿,李建成和李元吉领着他们的护卫队伍走到了玄武门跟前,猛地停下了脚步。
考虑到要稳妥行事,他们俩没急着去皇宫。
等了一小会儿,有个挺眼熟的人影走了过来,一看,原来是玄武门的守卫头头常何。
李建成觉得,常何一露面,就意味着玄武门还是他说了算,毕竟他早就把常何给拉拢过来了。
在确保一切安全无虞后,太子和齐王就只带了几个侍卫走进了玄武门,剩下的人马都留在了门外头。
这时候,李世民已经领着长孙无忌、尉迟恭、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咬金、秦琼、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他们一帮人,早早地就在玄武门里藏好了,就等着那两个人现身呢。
李建成压根儿没料到,他特别信任的那个常何,实际上是站在李世民那边的。
两年前,常何接到太宗的指令,被召进京城,当上了中郎将,专门负责看守皇宫的玄武门。这事儿藏得深,太子和齐王压根儿没察觉到。
常何原本是瓦岗寨的人,后来投了大唐,他先后跟着李世民、李建成,还有赵郡王李孝恭一起打仗。从他的经历来看,真的很难说清楚,他到底是哪一边的心腹。
常何本事平平,名气也很小,要不是他负责守着玄武门,太子他们压根儿就不会留意到他。
因此,李世民偷偷安排他进了禁军,让他成了自己手里的一张重要王牌。
玄武门之变那晚前头,李世民之所以能悄悄带着800个守卫进宫,藏在玄武门那块儿,多亏了常何的帮忙。常何的作用实在太大,让李世民能顺利安排这一切。
【五、】
进了玄武门,李建成和李元吉就来到了临湖殿,那地方在玄武门和太极宫中间。他俩感觉周围的守卫情况不对劲,一下子就知道事情不妙,赶紧调转马匹,朝着宫外狂奔而去。
现在想溜,可没门儿了。李世民早就布好了局,把他俩一网打尽了。
箭矢划破空气,嗖的一声后,李世民一箭要了李建成的命。李元吉见状想溜,结果尉迟恭及时赶到,一箭也把他给解决了。
玄武门事件最后,李世民大获全胜,而李建成和李元吉则输得一塌糊涂。
李建成落得个惨败下场,主要是因为他行事不够周密。
不论是两年前给杨文干赠送防护装备,还是贿赂玄武门的守卫将领常何,甚至暗中计划除掉李世民,这些事儿都表明了某些人的不良企图。
这些糟糕的结果,全都是因为行事不够谨慎,让李世民早早地就得到了风声,结果先机尽失,最后只能以失败告终。
再者,李建成的骄傲自大,其实是导致他大败的关键因素。
东宫那儿高手如云,人才济济,丝毫不逊色于秦王府。贞观年间的好多名臣、猛将,其实都是从东宫走出来的,比如说魏征、王珪,还有薛万彻这些人。
李建成的问题是他不会挑人用,而且好的建议也听不进去,所以最后输得一塌糊涂,这是肯定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