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3月28日晚间发布的2023年度财报,其营收同比减少7.56%至4657.3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46.39%至121.63亿元,这也是万科管理层为2021 年净利润腰斩致歉后,企业再次出现年度净利润下滑。
并且表明2023年不再分红,同时下调高管薪资收入,看完财报发现万科的现金流实在太紧张了…
33年来首次不分红的决定,还是令市场感受到了万科传递的“寒意”。
万科不分红是绝对正确的,不光不应该分红,还应该想尽办法增发配股,现在不是考虑股东权益的时候,现在是公司生死存亡的决战时刻。
万科窟窿并不大,增发或者配股个300-500亿问题就解决了,实在不行,让平安帮忙兜个底,华夏幸福那么浑的水平安都敢趟,万科总比华夏幸福好多了,三五百亿对平安来说也只是毛毛雨,小意思。
万科那些吃相难看的高管,让他们把前面吃的少数股东权益吐出来,几十亿总是有的,也能帮助万科渡过难关。
有息负债3000多亿,现金却不足1000亿。但财报说明现金足够偿还未来一年内到期的负债。
今天我们就以万科为例从报表角度说一下如何避免这样的失败案例:
1、资产负债率高的企业不投
万科从2018年至2023年资产负债率从84.59%一路下滑到73.22%,如下图。

貌似比很多负债率高达99%的企业好不少,但我们要知道,任何一家企业,如果你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销售大幅下滑,你账面仅有的资产是完全不够还债的,因为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很多都是按照历史成本计量,遇到行情不好或突发情况,存货和设备等资产未必能带来与账面价值相匹配的现金流。以万科为例,2023年末账面货币资金998.14亿元,但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合计就有1988亿元,应付债券598.71亿元,账面现金远小于有息负债,何况还要维持日常运营支出,一旦销售受阻,资金吃紧,风险非常大,所以一般资产负债率大于50%的企业我都不投。
2、毛利率恶化的企业不买
2019年之前,万科的毛利率大多数年份都在30%以上,甚至有个别年份高达42%,但自从2020年开始,毛利率就一路下滑,2023年的时候只有15.24%。如下图:

毛利率是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好的公司能够不断提升其毛利率来保证业绩增长,毛利率下滑是业绩大多数企业业绩走低的开始,因为毛利率下滑意味着产品竞争力下降、行业内卷,当然也有企业是为了抢占市场,但这种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公司盈利恶化就从毛利率下滑开始,一时下滑还可以理解,尤其是连续下滑就要引起警惕,如果能在万科2020年毛利率大幅下滑的时候就提高警惕,也许能减少损失。
3、净利润含金量不足的公司不投
我们知道,会计上的净利润并不保证能实实在在收到现金。一般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来代表一个公司净利润的含金量,由于折旧费用不产生现金流,并且现金流是含税的,利润是不含税的,因此大部分经营良好的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都会远高于净利润,这代表企业在上下游产业链中有良好的地位。我们看万科的净利润含金量从2020年的1.28下降到2021年的0.18。如下图:

虽然2023年提升到0.32,但依然远远小于1,没有足够的经营性现金流,企业的投资和分红就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投资中要选择那些净利润含金量常年高于1甚至远高于1的标的。
4、不断筹资的公司不投
一个公司什么时候最缺钱呢?
有的是要大幅扩张业务,有的是资金链恶化,不管是这两个的哪一个,对投资人来说都未必是好事情。当然很多人会拿宁德时代和牧原的例子,但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喜欢那种稳扎稳打、低负债经营的公司,也就是巴菲特说的不需要太多资本支出的公司。
当年的恒大以及多年前的光伏都是大幅扩张后一地鸡毛。我们看万科的现金流量表,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从2019年的118.14亿元猛增到2020年的388.59亿元,翻了2倍之多,并且在2021年继续保持了387.94亿元的规模。如下图:

其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从2019年的790.17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061.14亿元,也从侧面印证了现金流的短缺,如果资金充裕的话,取得借款的现金应该是越来越少甚至为0才好。
万科营业收入同比去年下降了7.56%,但是归母净利润却下降了46.39%,说明毛利率和净利率都下降了不少,而源头正是房价下跌导致的利润下降…
2012年万科的归母净利润是125亿,现在2023年归母净利润是121亿。跌回2012年了!!!
概括地讲,万科现在困难重重,过去几年的扩张并没有收回足够的现金,导致万科无法接续经营,这对房地产来说十分危险…
万科想存活下去,要么房价回升,要么低价变卖资产。
前者很难,因为有句话比较流行:买涨不买跌。房价越跌,越没人买。
后者的行为已经出现了,低价处理资产,无异于断臂保命,这会让万科的市值很大幅度缩水…
这可是大事情啊!要知道,从2008年到2018年,万科的营业收入每年都实现增长,从未出现下降。净利润、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在这十年间每年都实现增长,从未出现下降,而且万科的ROE(净资产收益率)在十年间的平均值为20%。
万科到底发生什么了,使得2023年的年营收与年度净利润都减少了呢?万科眼下的“危机”,关键点还是钱!一是销售急剧下滑,二是融资方式加速转变。两端失血对高负债高杠杆运营行业的冲击,可想而知。今年前两个月,万科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225.5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334.7亿元,同比减少43%。惨淡的销售业绩使万科无法迅速回血,这引发市场担忧。
万科总裁祝九胜表示,开发业务收支不平衡、融资模式的转换、经营性业务布局庞大,是目前矗立在万科面前的“三座大山”。
针对这些挑战,万科该去怎样自救?
面临财务压力,积极主动的姿态是必须有的。公司正在通过各种措施来调整财务结构并优化资产组合,包括削减付息债务和实现重点项目的交易回款。万科还计划通过大规模资产交易和股权出售来增加现金流,以确保公司在未来几年内的安全边际。
祝九胜用“两岸援声啼不住,轻舟将过三重山”表达了万科的信心,“万科的左岸有客户、金融机构的支援声,右岸有大股东支持,以大股东为代表的国资国企的支持的声音、政府支持的声音。接下来,万科依靠自身的努力,一定会克服目前的三个困难。”
投资中最主要的就是坚守能力圈,不要去做难度太大的题,不然很容易陷入亏损,最好是坚守那些有稳定护城河、消费属性、弱周期的公司,有时候慢就是快,少亏即是赚!
不分红的万科不是一个好的投资标的,不符合我的选股要求,持续观察再做打算。
点个关注,投资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