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8年的一个平常午后,众将军聚在中南海的居仁堂内,房内气氛出奇的肃穆,随行的士兵严肃站立,目光注视前方的一些高级军官。
这时一个穿着军服的男子庄重地站起来:“我先来发言吧!”
他环视四周之后,清了清嗓子:“粟裕这个人,我和他有过很多来往,他阴得很,身上的问题太多啊!”
这句话一出,室内的气氛骤然降到冰点,小兵们忧虑地看着几位高级军官,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而靠墙坐着的男子则神色自若,微微点头表示:“陈元帅说得对,我以后会更加慎重,多反思自己。”
眼看着这场气势如虹的“批评”被粟将军接受下来,几位小兵松了口气,但问题来了,粟裕将军做什么了,陈毅元帅竟然要这样批评他?
众所周知,陈毅与粟裕如影随形,关系好得不得了,但在军委大会上,陈毅为何第一个发言批评粟裕。
其实他的发言带有明显的引导性,给“陈舍粟、粟舍陈”增加了一丝裂折,也成为他们关系不再像战争期间那样紧密的转折点。
也就是说,陈毅发言批评粟裕,其实是在帮他,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两个人。
粟裕1907年出生在湖南会同县一个普通农户,尽管身世平凡,可是父母却非常重视他的教育。
在这个动荡的时代,父母全力提供了小粟裕优质的教育,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于1923年被湖南省立第二师范选为优秀生,后来还在1925年成功考上该学校。
在学校期间,粟裕渐渐认识到新思想的重要性,因此,他积极参与了中国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这也是他走上革命道路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
相比之下,陈毅的革命道路则显得更为刚毅和冷静,他1901年出生于四川,曾前往法国勤工俭学,在那期间积极参与中国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
后来他开始思考如何唤醒更多国人的心声,于是他开始积极寻找能团结人心的组织,就在这个时候陈毅认识了粟裕。
陈毅和粟裕的道路虽然不同,但是他们都体现了他们对进步思想的重视,他们互相学习,最终在革命的道路上相互扶持,共创辉煌。
也就是说,他们之间的关系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好,陈毅当时发言说粟裕“阴得很”,其实是因为粟裕身上所背的罪名,远比这个更严重。
当时,有人出于别有用心,指责粟裕长期反对领导的命令和意见,到处争夺军权。这两个罪名若是成立,粟裕可就完了。
面临的不仅仅是被撤职,甚至以后再无翻身的可能。
粟裕曾经在彭德怀和聂荣臻手下工作,他性格刚毅,但没有出现任何反对领导的行为,在这点上陈毅比任何一个人都清楚。
他们之所以这样说粟裕,是因为粟裕曾经向彭德怀提出一个建议,希望军委能从各个军区挑选出一批精英主力军,组成一支由总部直接领导的战略机动部队。
彭德怀当时拒绝了这个提议,因为有别的事情要做,后来就有人故意歪曲、捏造事实,说粟裕对彭德怀领导不满。
至于所谓的争取军权之事,更是无稽之谈,粟裕作为一名战士,他怎么会不清楚这么做的后果。
陈毅第一个发言除了想要将问题简单化,也是为了保护自己,如果他不在这件事上率先表明立场,很可能会被牵连。
如果到时候两个人都倒下,谁都救不了他们。
会议结束后,粟裕向陈毅表达了感谢,果然他们之间的默契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
没粟,哪来的淮海胜利
如果按照粟总的设想成立一支机动部队,那可相当可观。
粟裕战神[点赞]
从1940年的黄桥战役,以新四军7000的兵力,绝对劣势的武器,利用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内部派系林立,粟裕将军消灭了11000多国军。打出了新四军的军威。为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培养了大批的干部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