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毛主席得知外甥女丈夫曾是国民党,立即问:有没有血债?

追溯历史五千年 2023-08-24 18:23:06

新中国成立后,众多毛主席的亲属曾被接待于中南海,毛主席一直干革命,为了国家很少见自己的亲人,让很想念自己的家人。

当时虽然工作依旧很繁忙,但毛主席还是会有空见一下,其中包括了经历困苦的毛泽连,直爽坦率的毛泽荣,以及希望借助毛主席的影响力谋取私利的文涧泉、文运昌等人。

无论他们是怎么样的人,但对于毛主席来说,他们是自己的亲人,面对他们毛主席始终以热情相待。

除此之外,当听到他们过得不如意的时候,毛主席还会适当地接济他们,但对于有些人过来要职位要利益,毛主席坚守自身原则,决不为权谋私。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1951年的某一天,中南海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这个人既不是毛主席的亲人,也与毛主席没有血缘关系,但毛主席对她十分关心。

这个人就是毛主席堂妹毛泽建的养女陈国生,也是一个可怜人,但幸运的是她活下来了,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

时间回到刚建立新中国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毛主席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当年毛主席立志要建立新中国,甚至放下豪言“不成功就不回家乡”。

在他成功后,家人乡亲们都想让毛主席回去,但毛主席因国家大事繁忙,无法抽出时间回家乡探望,因此便委托儿子毛岸英代替自己回乡问好。

回到家乡的毛岸英遵照父亲的叮嘱,向乡亲们问好,探访乡情,期间他得知了毛泽建的女儿陈国生的存在。

毛岸英高度重视,立马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毛主席,并且请当地人帮助寻找毛泽建女儿的下落,不久后就找到了她,也就有了后来见到毛主席的场景。

毛泽建是毛主席的堂妹,他们两家交往密切,然而毛泽建的父母都身体欠佳,家庭负担重,生活艰难。

因此在毛泽建9岁那年,文七妹和丈夫决定将她领养过来,这样一来,毛泽建从东茅塘搬到了上屋场,并且被毛主席起名为毛泽建,后来毛泽建成为了毛家“泽”字辈唯一的女性。

然而天意弄人,家中的困境迫使毛泽建被送到杨林乡肖家当童养媳,当时毛主席在外上学,压根不知道这个事情。

直到他有一次回乡探访,才知道这件事,后来毛主席找到毛泽建以及她的婆家,后来劝退了她的婚事。

退了婚事后,毛泽建非常感激毛主席,得知毛主席当时的想法,便决定跟随毛主席的步伐,致力于为人民求幸福的事业。

至于陈国生,她亲生父亲叫梁泽南,母亲叫陈淑元,她还有一个舅舅名叫陈芬,因为舅舅陈芬与毛泽建结为夫妻,因此陈国生与毛泽建有了一段母女缘分。

1921年,18岁的陈芬在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衡山、耒阳一带从事农民运动,担任衡山县委书记、湘南区特派员等职务。

1928年,陈国生的父亲梁泽南在去井冈山的途中遭到敌人逮捕,没多久就被杀害。

陈淑元带着6岁的陈国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后来为了防止敌人加害女儿,陈淑元将陈国生以陈芬、毛泽建养女的身份,寄养在外婆家,并改姓陈。

然而造化弄人,没多久陈芬也牺牲了,后来毛泽建被人出卖被敌人抓捕,敌人知道毛泽建是毛主席的妹妹,想从她口中得知毛主席的消息。

但毛泽建打死都不说,狠心地敌人便将她杀害。

父亲、养父母相继牺牲后,陈国生一直与外婆生活在一起,后来与一个名叫宋毅刚的国民党军人结婚。

1951年,毛主席邀请陈国生到北京叙旧,询问了陈国生的生活状况,得知她的丈夫曾是国民党成员,毛主席关心询问他是否有血债。

陈国生回答:“没有,他只是一个平凡的督察员,来自贫穷人家,因被抽壮丁才加入国民党。”

于是毛主席对陈国生说:“如果有民愤,有血债,你就不要回去了,留在北京,把小孩也接过来。如果没有血债,也没有民愤,你马上回去,叫他好好改造。”

可见,毛主席将陈国生当成了自己的家人,所说的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她着想。

5 阅读: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