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和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分别引领了一个时代,他们的关系纵深且复杂。
他们是革命中的同志、生活中的朋友,也是工作上的长官和下属,以及革命事业的传承者,他们共经历过无数共同战斗的岁月和新中国诞生的历史时刻。
尽管其间也存在矛盾和分歧,甚至邓公三次升起和落下也与毛主席有一定的联系,但这并未妨碍毛主席对邓公的欣赏和培育。
主要是因为他们都在为国家发展努力,但在建设国家的时候,原本就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能够作出最正确的判断才是最终的目的。
在1973年底的一次政治局会议上,毛主席特别邀请了邓小平,期间对邓小平作出了评价,他说:“邓小平是个好人。”
新中国刚成立,毛主席最关注的是国内经济建设和外部国际环境,除此之外,毛主席还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培养新的国家领导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少奇、华国锋、邓小平等六人都曾进入毛主席的眼中,他们都有着很大的能力,都能作为国家主席来培养。
刚开始,刘少奇被视为第一接班人,后来毛主席还在公开场合宣称:“刘少奇是我的接班人。”
但值得注意的是,培养一名合格的领导人是极其不容易的一件事情,需要涉及的问题有很多,一段时间后,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刘少奇没有成功接任。
如此一来,毛主席又要选新的领导人,刚开始毛主席并没有看好邓小平,因为邓小平的地位在刘少奇、林彪、华国锋等人面前并不显眼。
因此毛主席也并未明确表示邓小平为接班人,然而后来毛主席对邓小平的能力做出了肯定的评价。
后来邓小平成为毛主席最喜爱、最倾向的接班人选,这一点可以从毛主席对邓小平频繁的赞美中看出。
毛主席曾在会议上公开作出了对邓小平的欣赏,甚至当着众多党内核心同志的面说:“邓小平同志说事情要按照辩证法去办,我赞成!”
这是对党内高级干部思想方法和工作能力的高度评价。
然而直到1966年,在国民经济基本完成调整,群众期待生活改善的当口,邓小平被剥夺职务,需去江西工作。
那个时候的邓小平早就有所预料,后来他告知妻子卓琳,卓琳表明愿意跟随丈夫一同去江西工作,邓小平感激不尽,不久后便收拾行李去江西。
那个时候的邓小平已经快60岁,中央军委专门派飞机送他到江西。
在飞机上,邓小平非常寂静,他看着北京逐渐在远处消失,他的心情复杂而感慨,谁都不知道他在想的什么。
1969年秋,邓小平和卓琳带着家人来到江西新建县的一家拖拉机厂,这是一个小型的工厂,工作内容虽多但并不复杂。
就在邓小平还没适应的时候,厂长罗朋热情的接待了他,并亲自带领邓小平来到工作地点。
后来通过聊天得知,厂长曾是邓小平的手下,他一直记得邓小平,邓公听后非常惊讶,当即握住了厂长的手。
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他们能活下来是多么艰难的事情,如今碰上真是太有缘了。
后来邓小平参观厂里,发现厂里没有张贴任何标语,墙面洁净,这让邓小平有些意外,一般来讲工厂是混乱的,这也显示出了厂长的管理很到位。
罗朋接待了邓小平,提供茶水水果,十分热情,邓小平感动于罗朋的照顾,但他表示自己是来工作的,不应受特殊对待。
后来邓小平在这个小厂工作生活,厂长罗朋和工人们对他十分呵护,后来邓小平将瘫痪的儿子带到身边照料,罗朋也经常送来补品,照顾他的生活。
邓小平复出后,他还记得这个善良的厂长,罗朋被调任江西省民政厅厅长,在新岗位上继续做出贡献。
所以不要在人有困难时落井下石,终有好报的!
厂长官运来了:厂长有眼光
善有善报
善有善报
善良的人总有福报
厂长人品好就应有好报
好
什么也不知道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