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咱们会议得好好琢磨琢磨关于批判邓小平的事儿,还有啊,等发布毛主席去世的消息时,咱可以把政治局的决定也一块儿发了,就是把邓小平开除出党。
1976年9月9号,毛主席刚去世没多久,江青就在中央政治局紧急开的会上使劲嚷嚷,说这时候得把邓小平往死里整,这简直就是“四人帮”最后能耍的手段了。
为啥说邓小平是“四人帮”眼里最扎眼的人呢?就算他被第三次整倒,处在那么个绝境里头,“四人帮”也还是不敢掉以轻心。这事儿得从1975年开始唠。那时候,邓小平的威望和能力,那是公认的。他搞改革、抓经济,把国家整得挺有起色。可“四人帮”那帮人,心里头不爽啊,觉得邓小平挡了他们的道儿。所以,就算邓小平被整倒了,他们也觉得这家伙是个隐患,得时刻盯着。他们生怕邓小平哪天又冒出来,把他们的计划给搅黄了。这就是为啥,邓小平成了“四人帮”最痛恨的存在。哪怕他处在那么个艰难的境地,也没能让他们放松半点儿警惕。
1975年那次大整顿,是邓小平人生中特别闪耀的一刻。特别是他站出来开会,直接点名批评“四人帮”那会儿,就看得出他行事有多果断,说话有多在理。瞧瞧“四人帮”那反应,就知道他这次出手既坚决又有分寸。
1974年7月17号,咱国家主席召开了中央政治局的一次大会,主要就是说说江青带头的那个“四人小团伙”的事儿。那时候,主席直接管他们叫“上海那帮人”,这也是主席头一回当着大家的面儿给江青他们提个醒。
1975年5月3号,主席在离开北京巡查长达十个月后,又一次召集大家开会。这回,他不再提“上海帮”,而是直接说了“四人帮”,还当着大家的面指责江青他们,说他们光反对经验主义,对教条主义却视而不见。
按照领导在会上说的话,邓小平在5月27号那天带了头,开了政治局的一个会,会上主要就是讲“四人帮”的问题,对他们进行了批评。
会议一开始,邓小平就着重讲了主席提的“三个要、三个不要”的原则,还特别点名了“四人帮”,说他们那些乱七八糟的行为得改改,别整天弄些小团伙、小派系那一套。
同时,叶剑英和李先念也在讲话里直接对“四人帮”提出了疑问和指责。
在这次会上,江青平时老爱瞎搅和,但这回因为邓小平是主席点名让他来主持的,所以她心里头虽然憋得慌,也不敢太放肆。至于“四人帮”里的其他人,在批判“反经验主义”的铁证面前,也都一个个被压得没脸见人,直不起腰来。
6月3号那天,邓小平又一次站出来开会,点名批评“四人帮”。会议刚开始时,大家都闷不作声,气氛挺尴尬的。这时候,叶剑英站了出来,直接问了三个问题,一下子就把场面给盘活了。
他觉得,拿反经验主义来顶替反修正主义,这可不是个好主意。眼下的局势,中央团结是重中之重,平时干工作得按照请示报告的规矩来,纪律原则得牢牢守住。
以后啊,碰到啥大事儿,都得先拿到政治局去商量。这事儿,咱们得重视起来,别自个儿先斩后奏,等出问题了再想着补救。还有啊,尽量别去打扰主席,他老人家事儿多着呢,咱们这样做,那就是给他添乱,添大乱了!
实际上,那时候在党中央惹出那些麻烦的人,主要就是“四人帮”。对这些铁证如山的事情,他们最终也只好低头认错,进行了反省。
王洪文进行了自我反省,坦诚自己过去容易听信一面之词,对此他深感懊悔。他对于政治局里大多数同志的讲话都表示了赞同,并且觉得这些批评十分宝贵。
江青接着也站了出来说话,她说自己在之前的会上自我批评得还不够狠,有些事儿还得再深挖深挖,好好反省一下。
在两次会议上,邓小平都实事求是地向主席汇报了情况,主席对此给予了高度的认可。
我觉得这真的挺好的,所有问题都直接摊开了说!
但是,他们依然拒绝承认那个“四人帮”。
过去做好事,现在却遭遇困境,反对总理、邓小平和林帅,甚至陈锡联也受到影响。庄则栋啊,别再什么事都往“四人帮”那儿靠了,这样陈锡联的处境会更加艰难!
从历史事实来看,这时候的主席已经在为自己的将来做长远的打算,他还打算通过邓小平来对“四人帮”进行一定的制衡。作为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国家权力的中心能够保持稳定和团结,只有这样,新中国才能迈向一个更高的台阶。
邓小平在说话时流露出一丝忧虑,他深知“四人帮”的能量不可小觑,同时也得弄明白主席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别怕出错,把责任扛在肩上,好好干!
这句话是主席直接给他的明确吩咐,现在看来,简直就是高手间的较量,含义深刻。
对于这事儿,我肯定是下定了决心的!
行嘞!
总会有人站出来反对,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树要是长得比林子里其他的都高,那风肯定第一个吹倒它!
得到主席的坚定支持与鼓励,邓小平得以毫无后顾之忧地与“四人帮”展开激烈较量。那两次政治局会议,对他而言,只是对抗江青一伙的小小序曲,但即便如此,其取得的成效也足以令人振奋。
最后,江青因为主席对“四人帮”的指责,没办法只能写了份书面检讨。虽然她话里还是带着不少推卸责任的味儿,但能让“四人帮”这样接受批评,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去指责、攻击别人,这事儿本身就挺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