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传:盛世帝王的登基之路
【人物注释】
- 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即清高宗乾隆帝(1711-1799),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谥号全称体现其统治合法性与功绩。
- 世宗:清世宗雍正帝(1678-1735),乾隆之父,年号雍正。
-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1693-1777),乾隆生母,被尊为皇太后,享年85岁。
- 圣祖:清圣祖康熙帝(1654-1722),清朝第四位皇帝,年号康熙。
- 庶吉士福敏:福敏为康熙三十六年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后官至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品级为从一品。
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乾隆帝弘历出生于北京雍亲王府邸(雍正帝即位前的府邸)。
他生得鼻梁高挺、身材修长,康熙帝见之十分喜爱,命其入宫读书,师从庶吉士福敏学习经史,过目成诵。后又跟随贝勒允禧(康熙帝第二十一子,品级为多罗贝勒,正二品)学习骑射,向庄亲王允禄(康熙帝第十六子,品级为和硕亲王,正一品)研习火器。一次在木兰围场(今河北围场县,清代皇家猎苑)狩猎时,康熙命侍卫引他射杀黑熊。
弘历刚上马,黑熊突然站起,他却控辔自若。康熙举枪将熊击毙,事后对温惠皇太妃说:"此子命贵重,福分将超过我。"
【时间注释】
- 雍正元年八月:1723年9月,雍正帝秘密立储。
- 雍正十三年八月丁亥:1735年10月8日,雍正帝病重被杀。

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帝在乾清宫(明清皇帝处理政务的主要宫殿)将弘历之名密写封藏于顺治帝手书的"正大光明"匾额后,确立其储君地位。雍正五年(1727年),弘历迎娶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富察氏(即孝贤纯皇后,1712-1748,乾隆帝嫡后,因丧子抑郁早逝)。雍正十一年(1733年),弘历受封和硕宝亲王(清代最高爵位,正一品)。当时准噶尔战事未平,又逢贵州苗族起事,雍正命他综理军机事务,参与决策重大方针。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丁亥,雍正帝在圆明园(清代皇家园林,皇帝夏季理政地)病重,弘历与和亲王弘昼(雍正第五子,品级为和硕亲王)朝夕侍奉。戊子日(10月9日),雍正帝病危,召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康熙帝第十七子,品级为和硕亲王)、大学士鄂尔泰(正一品,雍正、乾隆两朝重臣,后因党争被乾隆疏远,1745年病逝)、张廷玉(正一品,三朝元老,晚年被乾隆削爵,1755年去世)、领侍卫内大臣丰盛额、讷亲(正一品,乾隆初年权臣,后因金川之役失误被处决)及内大臣户部侍郎海望(从二品)入内接受遗命。己丑日(10月10日),雍正帝驾崩。王公大臣请奉灵柩回宫,庄亲王允禄等开启雍正元年密封的立储诏书,宣布弘历即位。随后遵遗命,由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鄂尔泰、张廷玉辅政,并命因病请假的鄂尔泰复任。又尊奉妃母钮祜禄氏为皇太后,册立嫡福晋富察氏为皇后。召回大学士硃轼(正一品,雍正帝老师,1736年病逝)回京,命大学士嵇曾筠(正一品)总理浙江海塘工程(防御钱塘江海潮的水利设施),赵弘恩署理江南河道总督(正二品,负责江苏、安徽等地河工)。
雍正帝大殓后,乾隆命以乾清宫南庑为守丧之处。
【地名注释】
- 肃州:今甘肃酒泉,清代为西北军事要地。
- 永仁宫:圆明园中宫殿,皇太后居所。
- 养心殿:故宫内廷建筑,自雍正起成为皇帝日常居住和理政的地方。
庚寅日(10月11日),乾隆命总理事务王大臣商议行三年丧制,命履郡王允祹(康熙帝第十二子,品级为多罗郡王,从一品)暂管礼部事务。
召回张照(刑部尚书,正二品),命张广泗(正二品,乾隆初年名将,后因镇压苗疆不力被处决)总理苗疆事务,大学士迈柱(正一品)署理湖广总督(正二品,统辖湖北、湖南)。
谕令大将军查郎阿驻守肃州(今甘肃酒泉),与刘于义共掌军务,北路大将军平郡王福彭(努尔哈赤曾孙,正一品)坚守驻地。
饬令扬威将军哈元生(正一品,乾隆初年将领,因苗疆战事不利被革职)等剿抚苗疆。癸巳日(10月14日),颁布雍正帝遗诏。
【时间注释】
- 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帝正式改元。
九月丁酉朔(10月18日)发生日食。
高起、宪德被罢免,仍保留尚书衔(从一品)。命鄂尔泰总理兵部事务,果亲王允礼总理刑部事务,庄亲王允禄总理工部事务,甘汝来为汉兵部尚书(正二品),傅鼐署理满兵部尚书(正二品)。
己亥日(10月20日),乾隆帝在太和殿(故宫主殿,举行登基大典处)正式即位,以明年为乾隆元年。
庚子日(10月21日),乾隆帝坚持为父守孝三年,拒绝群臣以日代月的短丧建议。命大学士硃轼协同总理事务王大臣处理政务。
辛酉日(11月11日),召回史贻直(兵部尚书,正二品)。壬寅日(10月22日),禁止各地进献奇珍异宝,严禁内廷僧人招摇。
颁布《乾隆元年时宪书》(历法),铸造"乾隆通宝"铜钱,派官员赴朝鲜颁布即位诏书。丙辰日(11月5日),赈济甘肃兰州、平凉等地旱灾。丙午日(11月25日),命庆复前往北路军营接替平郡王福彭。亲书敕令额驸策凌(蒙古喀尔喀部首领,一品公爵)不得离开军营。
丁未日(11月26日),雍正帝灵柩安放于雍和宫(原雍亲王府,后改为喇嘛庙)。戊申日(11月27日)起,乾隆帝每日至雍和宫行礼,直至乙卯日(12月4日)。
己酉日(11月28日),赏赐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双份俸禄,赐予鄂尔泰、张廷玉世袭一等轻车都尉(正三品),硃轼世袭骑都尉(正四品)。
庚戌日(11月29日),召回杨名时(礼部尚书,正二品)。辛亥日(11月30日),命海望署理户部尚书(正二品),傅鼐署理刑部尚书(正二品)。
乙卯日(12月4日),乾隆帝至雍和宫行大祭礼,奉皇太后入住永仁宫,自己移居养心殿。命朝臣轮班奏事,各举贤能。戊午日(12月7日),赏赐李绂侍郎衔(正二品),命其管理户部三库事务。
己未日(12月8日)起,乾隆帝每月至雍和宫灵柩前行月祭礼,直至灵柩迁移。
再次免除百姓拖欠的丁赋,并谕令官吏侵蚀的赋税也一并免除。逮捕傅尔丹(雍正朝将领,因贻误军机被下狱,1741年获释)。
庚申日(12月9日),开设乡会试恩科。免除贵州受战乱州县的赋税,未受扰地区暂停征收。
辛酉日(12月10日),乾隆帝至田村(今北京海淀区)孝敬皇后(雍正帝元配,1731年去世)灵柩前致祭。因本年乡试舞弊频发,逮捕治考官顾祖镇、戴瀚。大学士马齐(正一品,三朝元老)请求退休,乾隆允准。
癸亥日(12月12日),召回署理河东盐政(正三品,管理山西盐业)孙家淦,任命为侍郎(正二品)。
冬十月丙寅朔(12月13日),乾隆帝遣裕亲王广保(康熙帝之孙,正一品)代祭太庙。命副将军常德前往北路军营。丁卯日(12月14日),重申禁止各省进贡。
任命张广泗为征苗经略(统帅,正二品),扬威将军哈元生、副将军董芳以下将领均受其节制。
庚午日(12月17日),命履郡王允祹掌管礼部,召回原任尚书涂天相(正二品)。辛未日(12月18日),任命任兰枝为礼部尚书(正二品)。
壬申日(12月19日),免除江南等省漕粮、芦课及学租杂税。
下令处置曾静、张熙(因牵涉吕留良案,后被乾隆处决)。加封左都御史福敏为太子太保(从一品)。因王大臣办事拖延松弛,乾隆申谕要严明振作,不可与宽仁治国的理念相悖。调徐本为刑部尚书(正二品),涂天相为工部尚书(正二品)。
丙子日(12月23日),任命刘勷为直隶河道总督(正二品,负责直隶地区河工)。
【人物结局注释】
- 庄亲王允禄:乾隆初年受重用,后因卷入弘皙逆案,于乾隆四年被革职,仍保留亲王爵位,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病逝。
- 果亲王允礼:雍正、乾隆两朝重臣,乾隆三年(1738年)病逝,谥号"毅"。
- 鄂尔泰:乾隆十年(1745年)病逝,后因门生胡中藻案被撤出贤良祠。
- 张廷玉:乾隆二十年(1755年)病逝,生前被乾隆削去伯爵,死后仍依雍正遗命配享太庙。
- 张广泗:乾隆十三年(1748年)因金川之役久战不决被处决。
这段历史展现了乾隆帝初登大宝时的政治手腕与治国布局,为其长达六十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