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在中古代从来就不是主流兵种、只有元朝初期在北方草原地区和中亚东欧部分是骑兵、长城以南部分还是以步兵为主。秦、汉、唐、明、清时期的步军巅峰期时战力非常强悍、只有宋朝不行、从初期一直到国祚消亡都没有强过、灭南朝扫诸国也只是它们自己该被灭、比如李煜不被灭国是没有天理的。宋朝经济很强、实行的是高薪制、宋军是被去了战气的式,战将多以文官充任、一个个文雅内敛唯唯诺诺、士兵在高薪奉养之下、除了鱼肉称霸市井为恶乡里外、基本没有了斗志。宋朝初期也就有个潘美算个战将、还被抹黑、杨家将只是演义小说、历史上有杨业这个人物、不过是潘美手下的一名普通将军、后战死。太宗与契丹战差点被俘、战败后被契丹占去了燕云十六州,此后宋朝野民风就再也没有了斗志,直到北宋末两个皇帝被金俘虏后、宋朝(非官方)民间自发兴起了一点英气、岳武穆、宗泽、韩世忠等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从帝王起到统兵将军至士兵最没有战力和斗志的军队。
依靠身体素质、防御能力、近程投射、近程肉搏,宋步兵往往扮演大宋军队的中坚角色。
宋朝步兵平均作战负重是32公斤,训练负重还要高于这个数值,宋朝步人甲最重的时候,能达到40到50公斤。这意味着当时亚洲人的体能不娇小,单兵其实并不差,我们是有力量的。
而与宋朝同一时代的欧洲,贵族骑士锁子甲的重量也只不过15公斤,15世纪时的哥特式全身甲也不过是20公斤,宋朝步兵甲成为历史上当时最重的铠甲。
宋代兵书《武经总要》:“弩者,中国之劲兵,四夷所畏服也。”对华夏先民发明的弩作出了极高的评价,而宋代也是中国历史上弩兵器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
金国名将金兀术就曾说:“宋用军器,大妙者不过神臂弓,次者重斧,外无所畏”。
宋朝军队所面对的第一个少数民族势力是契丹(辽),那么宋军的编制到底如何?根据北宋兵书《武经总要》的记载,宋辽战争时的宋军主要用“李靖法”编组军队。何为李靖法?就是按照唐代名将李靖的方法对军队进行编组。
在这种编组中,军队中的士兵要同时携带远射武器与肉搏武器,长枪和弓箭人手一套达到100%,其他兵器装备则按比例配备,如刀占80%,弩则只占20%。整支军队在面对较远距离的敌人时可以用弓弩进行远程射击,对待接近的敌人时可以使用枪、刀等冷兵器近战搏杀,可以说做到了“远近皆可”。无独有偶,明代军队也使用类似的编组方式。
这种编队能近战?举例:
988年,宋军骑兵与辽军骑兵在唐河爆发大战,宋军骑兵与来袭的辽军骑兵正面搏杀,结果在以宋静塞骑兵为先锋的宋军的冲击下,辽军大败而归。
999年,契丹入侵,河北助手的八万余宋军听闻,皆自制铁锤、铁棒,争先恐后迎击辽军,但因为主将傅潜与友军有隙,被迫按兵不动。但从此事看,可知宋军此时的作战意志十分高昂,与某些“恐辽畏金”的说法完全相反。
1001年10月,契丹南下侵宋,宋将张斌与辽军遭遇。因为当时天气多雨,结果辽军的弓箭全都损坏而无法使用,张斌大破辽军。如果仔细翻阅历史,会发现宋军在与辽军的交战中,大量短兵相接的战斗中宋军都是取胜的一方,可以说,宋军的肉搏能力并不差,更不弱于巅峰辽军。
远能射,近能搏,才是中国古代军队的普遍情况。而大宋步兵就是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