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禾0酱油致歉背后:我们还能相信“零添加”吗?

远眺遇见 2025-03-21 21:10:25

3 月 20 日深夜,千禾味业一纸声明冲上热搜。

其旗下 “千禾 0” 酱油因商标争议和重金属检测结果陷入舆论风暴。这场风波不仅暴露了调味品行业的 “文字游戏”,更揭开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深层焦虑。

一、品牌信任危机:商标“擦边球”背后的消费陷阱

“千禾0”系列酱油包装上醒目的“0”字,曾被消费者视为“零添加”的代名词。但事件发酵后,千禾客服承认“千禾0”仅为注册商标,对是否真正零添加避而不谈。这种“符号暗示”的营销策略,本质是利用消费者对行业术语的认知盲区。当企业将“0”注册为商标,却未在包装显著位置标注真实含义时,已构成模糊边界的误导。律师指出,若“千禾0”与“零添加”无直接关联,企业可能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更值得警惕的是,千禾并非个例。天眼查数据显示,调味品行业注册含“0”元素的商标超200个,部分企业甚至将“零添加”注册为商标护城河。这种行业集体行为,正在消解消费者对“零添加”概念的信任基础。

二、零添加“罗生门”:标准缺失下的行业乱象

第三方检测机构“聚谷检测”指出,我国尚未对“零添加”制定统一标准。部分品牌宣称“零添加”仅指不添加防腐剂,却允许使用增味剂;而千禾的回应中,将“零添加”与“减盐”混为一谈,进一步加剧概念混乱。此次《消费者报道》的送检结果更具冲击力:13款标称“零添加”的酱油中,12款检出镉,7款含砷。尽管均未超标,但重金属的存在与消费者对“纯净”的期待形成巨大落差。行业专家分析,酿造酱油的原料大豆、小麦本身可能携带环境污染物,完全“零污染”难以实现。但企业若将“零添加”包装为“绝对安全”的代名词,则是对消费者的信息遮蔽。

三、消费者觉醒:如何打破信息不对等的困局?

测评博主“老爸测评”提出两条核心建议:1. 看配料表:真正的零添加酱油应仅含水、大豆、小麦、食盐,且执行标准为GB/T 18186;2. 警惕营销话术:优先选择标注“氨基酸态氮≥0.8g/100ml”的特级酱油,而非过度依赖商标或广告词。更深层的解决路径在于监管和企业责任。

市场监管部门需加速制定“零添加”定义,并对滥用概念的企业实施黑名单制度;而企业则应主动公开原料溯源和检测报告,用透明重建信任。

千禾的致歉声明,未能平息公众质疑。这场风波的核心,并非一个商标的争议,而是整个食品行业如何面对消费者的知情权觉醒。

当“零添加”从品质承诺沦为营销套路,企业透支的不仅是品牌信誉,更是行业的未来。消费者需要的不是文字游戏,而是真实的选择权。

或许,唯有当每一瓶酱油的标签都经得起放大镜审视时,“零添加”才能真正从口号变成底线。

0 阅读:0

远眺遇见

简介:感谢遇见,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