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前,郝梦龄正被调往四川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在赶去进修的路上。卢沟桥事变爆发,他听闻此讯,极为震怒,立即返回驻地贵州,他认为国难当头,作为军人就应当以死报国,主动请缨抗战。郝梦龄在请战书中说:“我是军人,半生光打内战,对国家毫无利益。现在日寇要灭亡中国,我们国家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我们应该去抗战,去与敌人拼命。”
1937年9月,郝梦龄率部从贵州北上。将军行抵武汉,在家与妻子、儿女临别前,他抚摸着儿女们语重心长地说:“我爱你们,但更爱我们的国家。现在敌人天天在屠杀我们的同胞,大家都应该去杀敌人。如果国家灭亡了,你们也没有好日子过了。”并写下一封信,封好后交给大女儿慧英,嘱咐三天以后再拆开看。十五岁的慧英不理解父亲的心情,硬要拆开来看,郝不允,父女在对抢中把信撕成碎片,丢进了痰盂,郝梦龄即同家人辞别。
事后女儿把信从痰盂里捞出,拼凑起来,一看,原来是将军留下的遗嘱:“次北上抗日,抱定牺牲。万一阵亡,你等要听母亲的教调,孝顺汝祖母老大人。至于你等上学,我个人是没有钱。将来国家战胜,你等可进遗族学校。 留于慧英、慧兰、荫槐、荫楠、荫森五儿 父留于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五日 。全家人哭成一团,不曾想这一去竟成永别。
1937年9月底,日军在平型关遭八路军115师重创后全线撤退,集结在代县附近,准备拿下忻口,直取太原。郝梦龄率部抵达石家庄后,编入卫立煌第14集团军序列,任前敌总指挥。此时山西雁门已经失守,晋北忻口成了山西御敌的第一线。
忻口位于太原北面,地势险要,是五台山、云中山中间的一个隘口,忻口左侧是连绵起伏的云中山,右侧为岗峦重叠的五台山,在这个峪谷川道中凸起一条高度不大,南北长16公里,东西宽3公里的山岭,头枕界河铺,脚伸至秦城,忻口镇紧贴在山岭北端右侧脚下,地势十分险要。是晋北通向太原的门户,是屏障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历来为军事要地,战略咽喉之处。
忻口的守与失直接关系到太原的安危,一旦日军突破此地,太原将无险可守。为了保卫太原,保卫山西,国民党任命阎锡山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为副司令长官,指挥部 6个集团军,共31个师、13个旅,约28万多人参加此次会战,由副司令长官 卫立煌任前敌总指挥,具体兵力部署是这样的。
以第9、17、17、19军及第14集团军等部组成中央兵团,由卫立煌副总司令指挥,负责守卫蔡家岗、灵山、南怀化、阳明堡一线阵地;以第18集团军(除120师)、第73师、第101师等部组成右翼兵团,由第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指挥,守卫五台山一线阵地;以第68、61、120师及独立第7旅等组成左翼兵团,由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指挥,防守黑峪村至阳方口一线阵地;以第34军、35军和第66师等部为预备队,由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指挥,在定襄、忻县一带策应各方。日军参加忻口会战的兵力共约 3个师团,7万余人,并配有350多门大炮,150多辆战车和300架飞机,此次会战有阎锡山的晋绥军、有共产党的八路军,卫立煌的中央军共同配合参战。
中国军队决定利用忻口的地理优势、坚固工事和庞大的集团军来阻击日军的疯狂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