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问武将要何赏赐,一个要美人一个要官,二人下场截然不同

夏夜流萤迟归 2025-02-14 11:59:41

【前言】

在大清乾隆年间,国库富足,呈现出盛世之态,不过这一局面却是以持续的征战作为支撑的。乾隆为巩固皇权,在其统治时期频繁发动对外战争,这就让武将在朝廷中的地位变得极为重要。然而,手握大量兵马的武将又很容易引发皇帝的猜疑,所以乾隆常常给心腹之人设置难题加以试探。要知道,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决定生死,这着实让人感到恐惧万分。

咱这儿要说的是海兰察和乌尔登这两位出身各异的武将。咱通过瞧瞧他们在金川之战里的表现,还有对乾隆赏赐问题的回应差别,就能看出乾隆咋利用权术来牵制自己的心腹。这真让人忍不住感慨宫廷里那生死局中的无奈和悲凉啊!乾隆那试探的招儿虽说挺高妙,可也把他多疑的性子给露出来了。而这俩武将呢,也成了皇权谋权的倒霉蛋儿,这辈子的遭遇那叫一个坎坷不顺啊!

【海兰察乌尔登初建功勋 各领风骚入乾隆法眼】

18 世纪中叶,那时候的大清国力强盛,疆域宽广。正值乾隆年间,盛世繁华,国库富足。不过,为了进一步扩大版图,就得常常出兵征战。为实现思想的统一以及军力的整合,乾隆对军队的掌控极为看重,军人若想晋升,得经过一道道关卡,想在军队里崭露头角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海兰察出身在普通的军户家庭,自幼家里就很贫穷。他打小身体健壮,性子直爽,特别向往那种能掌控风云变幻的军旅生活。只要村里有戏班来演展现武将功绩的戏,年少的海兰察总会看得聚精会神,对那些能够赴汤蹈火、为国家献身的忠勇将士满心崇敬。

入伍之后,他勤奋钻研军事知识,在战场上毫不惧怕激烈拼杀,打起仗来那股猛劲儿就跟疯牛似的。但凡到了交战之时,他老是冲在最前面,死死地咬住敌人不松口。经过几场边境的小战役,他很快就展现出了超越常人的英勇和胆量,因而获得了长官的赏识。海兰察对此特别自豪,认为自己总算有希望凭借军功跻身当时赫赫有名的“铁帽子王”之列,从而达成自己的军人梦想。

和海兰察不一样,乌尔登可是出自名门世家,打小就受到良好的家教。他家学渊源,在诗书画马方面很是擅长,是个地地道道的贵族子弟。乌尔登性格比较文静,平时很少露出笑容,就算是在皇宫禁卫军中,也老是一个两个地站在最后那排,认认真真地执行命令。

不过乌尔登对从文没啥兴趣,毅然决定投笔从戎。凭借家族积攒的人脉,他成功入选了皇宫禁卫军。在禁卫军中,他对自己要求严苛,能克制个人情感,对于其他兄弟们之间的打闹争斗从不参与。最终,他因超乎常人的表现被乾隆看中并提拔,正式成为一名军队中的武将。乌尔登既惊喜又感慨,他深知家族的庇护固然重要,但要真正站稳脚跟,还得依靠自身的实力。

有两个年轻人,一个出身平民百姓,一个出身富贵豪门。一个凭借着勇猛无畏,一个靠着谨慎小心,都慢慢地在军队里显露头角,得到了乾隆的看重。这两人之前毫无往来,一直到了金川那场战役,他俩才算是真正地互相认识了。

【金川血战两将挽狂澜于既倒】

在公元 1747 年,大清西南边陲的金川那旮旯发生了叛乱。这仗打得那叫一个激烈,乾隆大手一挥,派出了大批兵力去镇压叛乱。乌尔登和海兰察也在这拨人里头,他俩都想立个功,都争着要当这次战役的头儿呢。

一开始,乌尔登靠着家族的势力,得到了担任主帅的这个机会。可他太有书呆子气,对军情也不了解,在一次突袭当中,军队人心惶惶,连主帅都战死了,当时的局面变得特别艰难。乌尔登在这场战役中吃了败仗,心里特别郁闷,他清楚要是再出现判断错误,自己这个出身名门的将领可就彻底没希望了。不过,情况特别紧急,根本没时间让他自怜自哀。就在这生死关头,海兰察站了出来,和乌尔登一块儿领着剩下的部队撤退到了一个据点。

这会儿,海兰察和乌尔登亲密无间,通力合作。海兰察承担起部署战术的任务,而乌尔登则负责给士兵们鼓劲提气。海兰察深知战场的艰难,他冲在前面,和敌人拼死搏斗,给士兵们做出了榜样。乌尔登呢,他逐个营帐去探访,仔细询问军士们的难处,对他们进行安抚和劝导。在援军抵达之前,他们指挥着官兵们奋勇抵抗敌人,成功化解了危险。等援军一到,两人就领着大军展开反攻,把叛军全部消灭,还将敌主帅斩杀,让这场战役以胜利告终。

两人配合默契,合作无间,乾隆对他们另眼相待。平叛结束后,乾隆设宴款待二人,对他们加以嘉奖,海兰察和乌尔登就此成为朝中的新起之秀。海兰察出身平民,这难得的宴请使他愈发骄傲自负。而乌尔登的内心则颇为复杂,他清楚这场战斗的胜利多亏了海兰察,自己着实暴露了一些能力上的不足,因而不停地自责。

【一问双损 皇权谋权自有天意弄人】

乾隆想进一步瞧瞧这二人的品性,于是在宴席上冷不丁地发问,问他们还有啥需求。当时在场的文武官员们个个都不敢大声喘气,就怕稍有差错惹圣上不高兴。对于这两位刚刚立下功劳的武将来说,这可是个极为关键的问题。

乌尔登这人呐,既谨慎又明智,很懂得分寸,声称自己没啥别的奢求了,就一心想着为皇上效力。他心里清楚,在金川之战中,自己在指挥方面暴露出了不足。所以当下最为关键的,是得向皇上表露出自己的忠心,万万不能有那些不切实际的念头。其实呢,他这意思就是盼着乾隆能给他升职,让他能当个更大的官儿。

海兰察这人性格直爽,直截了当地说想要几个美人来伺候。这可把在场的文武百官惊着了,不过乾隆倒是哈哈大笑,没一会儿就赏了海兰察几名年轻的姬妾。实际上,海兰察平常对女色没多大兴趣,之所以索要美人,主要是想讨圣上欢心,好得到皇帝的信任。他才不管在场文武官员们的议论呢,就盼着乾隆能对自己的要求感到满意。

两种全然不同的回答,也昭示着两人命运的各异走向。乾隆看中了海兰察的爽快随性、没什么心机,觉得能够安心任用,所以对他继续加以重用。可乌尔登太过谨小慎微,这让乾隆对他起了疑心,觉得他可能有二心,致使他渐渐被冷落,最终还被以叛国罪赐死,连他的族人也受到了牵连。

乍一瞧,乌尔登的回答貌似挺忠心,海兰察的回答却似乎有些轻佻。然而乾隆可是深知人心的圣明君主,他看中海兰察的简单直率,而乌尔登过于谨小慎微,难免会让人起疑。乾隆通过两个问题,把这二人的性格和心思剖析得明明白白,也给他们安排了完全不同的命运。

海兰察在晚年时变得骄纵放肆、肆意挥霍,结果遭到乾隆的惩处。然而,在乌尔登死后的三年,乾隆才察觉到他其实是忠心耿耿地效忠君主,于是为他平冤昭雪,追封其为一等勋勋爵,只可惜这一切都来得太迟了。人生恰似初遇时那般美好,却错付了美好的时光,真是追悔莫及啊!

后人难免感叹,在那皇权的博弈之局里,武将仿若棋子一般,只得在刀尖之上谋求生存之道。乾隆的权术手段,着实有着天意捉弄人的意味,而武将们的命运起起落落,着实叫人揪心不已。

【结语】

海兰察和乌尔登,那可真是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不禁让我们深思,在权力跟前,一味地忠心未必就是正确的路。当面对君主的试探时,说话做事小心谨慎才是保护自己的办法。要不然,轻一点的结果是失去宠爱,重一点的那可就是整个家族被灭,这样的结局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不过,值得高兴的是,到了今天,君主的权力已经不存在了,老百姓拥有了更多能够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回过头看看过去,我们为那些消逝的生命感到惋惜,但同时也应该为历史的进步而感慨。

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个人的荣辱而停下脚步,然而每个人的命运却会随着时代的浪潮起起落落。海兰察、乌尔登,他们无非是皇权争逐中的牺牲品,他们的一生映照出那个时代的悲哀。乾隆虽手腕高超,但也显现出对人性的轻视。当我们回首往昔,不但要认清历史的冷峻,更要珍视当下的美满生活。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