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3月13日,中国国务院港澳办官网转载香港《大公报》题为《莫天真,勿糊涂》的评论文章,首次公开点名批评李嘉诚旗下香港长江和记以228亿美元向美国贝莱德财团出售和记港口集团80%资产的行为:
“面对如此大事大义大节,有关企业当三思,应好好想想有关问题的性质和要害是什么,好好想想自己要站在什么立场、站在哪一边。”
该交易涉及全球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及配套物流网络,其中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和克里斯托瓦尔港口引发特别关注。文章直指该交易绝非普通商业行为,涉嫌配合美国对华战略遏制。
作为改革开放后首批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的香港企业家,李嘉诚的商业轨迹始终伴随争议。其在内地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以利益最大化为核心的商业运作模式,暴露出罔顾社会责任、唯利是图的本质。
01【70年代:独善其身】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内地拉开改革开放大幕之际,急需外资注入以促进经济发展。
1978年国庆期间,李嘉诚与霍英东、马万祺等港澳代表作为首批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的香港企业家,参加了改革开放前夕的国庆观礼活动。
活动期间,国家领导人郑重接见各位代表,向港澳工商界人士阐述改革开放的发展蓝图,明确发出参与国家建设的邀请。当时出席的包玉刚、霍英东等爱国商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投资重心转向内地建设。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嘉诚回港后却销声匿迹,始终未向内地进行实质性投资。霍英东开发广州白天鹅宾馆期间,曾三次邀请李嘉诚共同参与,均被其以"需专注香港业务"为由婉拒。
直至1993年,当内地经济已实现跨越式发展、房地产市场初现腾飞之势时,李嘉诚看到行业处于暴利窗口期,才正式启动内地布局,相较霍英东等人整整迟滞了15年。
这种在国家建设初期回避风险、待经济腾飞时重金套利的商业策略,与霍英东等企业家不计得失支持国家基建的爱国情怀形成了本质区别。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国家为其提供优质营商环境后,李嘉诚在四十年间通过"囤地-套利-逃顶"的资本操作模式,如同巨型寄生虫般持续侵蚀着中国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
02【90年代:囤地牟利】

其麾下长实系在内地多个城市上演着雷同的囤地戏码。这个商业帝国践行"十年不开发,开发吃十年"的套路,通过土地增值而非实际开发经营攫取暴利。
2001年北京东四环尚处工业区阶段时,和记黄埔以7亿元斩获40万㎡黄金地块。这本是改善东部居住环境的契机,却被异化为资本套利工具。
该地块楼面价仅1750元/㎡,捂盘22年后于2023年以9万元/㎡天价预售,房价已是原始地价的50倍。

这种将土地视为金融衍生品的"土地银行"策略,通过人为制造供给荒,迫使普通购房者为资本盛宴买单,东四环二手房均价被推高至吞噬普通家庭三代积蓄的程度。
在成都高新区,长实系缔造了更赤裸的囤地神话。2004年以1030元/㎡楼面价圈占1036亩土地的"南城都汇"项目,总价21.35亿元本应是城市南拓引擎,却沦为资本腾挪棋盘。
开发商将项目拆解为8期缓慢开发,其中450亩土地沉睡16年,最终于2020年以78亿元将剩余房源土地打包抛售。仅此交易即获利数十倍,而前期开发中项目已多次问鼎成都销冠,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上海普陀地块开发困局,则揭露了港资房企的双标行径。2006年长实系联合本土企业拿下117万㎡核心地块时,承诺打造上海首个大型综合体。
然而当伦敦ConvoysWharf项目五年内拔地而起时,上海项目却以"规划调整"为名拖延开发,拿地13年后才以9万元/㎡高价首开,至2024年仍未全面竣工,最终以合作方破产、股权流拍收场。
从北京东四环到上海普陀,从成都高新区到全国21个重点城市,据2014年的数据显示,长实系在内地获取土地已有1652万㎡。这些本应建设学校、医院、公园的土地,在开发商账簿上仅是待价而沽的"金融品"。

地方政府出让土地,本为携手开发商完善城市功能,长实系却将城市空间变为投机利器,不仅扭曲楼市供需,更深层次瓦解城市有机生长能力:商业因配套缺失而凋敝,人才因居住成本高企而流失,使区域经济陷入"高地价-低配套-空心化"的恶性循环风险。
03【2010年代:套现离场】

早在2015年,新华社旗下媒体发表的《别让李嘉诚跑了》一文引发热议,直指其抛售内地资产行为引发的公众质疑。
这种"低成本+长周期"的囤地策略形成了天然的价格安全垫,其商业帝国始终精准卡位政策变动的窗口期,一旦市场风向变化便立即抛售离场,却未顾及此类行为对市场秩序的冲击。

2013年国务院"国五条"出台后,长江实业集团自当年8月起密集抛售内地资产:
以89.5亿港元出售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李泽楷旗下盈大地产以72.01亿港元转让北京盈科中心;减持和记港陆7成股权;抛售屈臣氏25%股份。
2016年中央首提"房住不炒"前三个月,上海世纪汇广场以200亿元天价转让,该地块2004年中标时楼面价仅12000元/㎡,通过拉长开发周期摊薄成本后,整体利润仍颇为可观。
2024年7月,长实集团东莞海逸豪庭项目以1.3-1.5万元/㎡抛售,较此前2.3-2.4万元/㎡均价近乎"5折",但项目利润率仍达6倍。

此类集中抛售行为易引发市场恐慌性抛盘,提前透支政策调控空间。当普通开发商尚在研究政策细则时,长实已完成套现离场,迫使同业陷入价格战,诱发土地开发断层与价格体系崩塌,最终需要公共资源介入修复市场秩序。
这种"攫取土地红利-绑架市场价格-抽离资本外逃"的循环模式,暴露出唯利思维主导下的商业逻辑,全然漠视对内地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影响。
04【现代版:农夫与蛇】

回望李嘉诚在中国大陆四十余年的商业历程,中国改革开放所施行的特殊政策、给予的土地优惠、开放的市场准入以及提供的金融支持,共同成就了他的万亿商业帝国。
1978年,他首次登上天安门观礼,使其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一跃飞升,这也助力他实现商业版图的扩张。
在香港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国官方在基础设施、港口、地产等领域为他大开绿灯,在中国内地,满怀信任地将诸多大型设施建设项目交由他名下的企业负责完成。

在改革开放的四十余年间,李嘉诚凭借“爱国港商”之名,在税收、贷款、土地资源等方面尽享红利。
然而当形势发生变化,李嘉诚一方面抛售香港和中国大陆的资产,另一方面积极在欧美收购基础设施企业。2015年,他完成了将公司注册地全部从内地外迁的一系列操作。
身为曾经的受益者,他毅然决然、毫不留恋地离去。
若说此前的资产抛售尚属商业层面的"断尾求生",中国损失的不过是一个逐利商人;那么此番与霸权共舞的港口交易,已然蜕变为动摇国本的"开门揖盗"。
05【地缘博弈:港口交易危机】

此次李嘉诚旗下港口资产出售行为令人扼腕。作为承担全球6%海运贸易量的战略通道,巴拿马运河是中国与拉美、加勒比地区贸易的核心动脉,我国21%的航运量及每年数万亿美元货物均依赖此黄金水道。
当前美国资本掌控运河两端港口,实质是在中国外贸航线上构筑起战略"闸门",我国企业的物流通道将直面美方"政治操作"风险。
掌握港口后,美方或对中方船只实施限流、加价、断供等"精准打击",这类"合法合规"的制裁手段,较之传统贸易战关税更具系统性杀伤力。

更严峻的是,美国可能在全球复制"巴拿马模式",通过资本运作掌控马六甲、苏伊士等战略港口,若形成"港口联盟"。恐使我国远洋运输或将陷入"有港难泊"的困境。
这种控制权的流失将冲击造船、航运、外贸全产业链,危及"一带一路"建设成果,破坏国际贸易秩序。
在关键节点,李嘉诚将这条维系中国海运贸易的生命线拱手让予美国,这种"主动缴械"实为向霸权主义递刀。资本秉持的"危机未至先抽身"哲学,在民族大义前尤显狭隘。
虽套现228亿美元,代价却是将中国三十年海外布局成果转化为美国地缘博弈筹码,其避险本能最终凌驾于国家航运命脉之上,是一种短视的商业抉择。
结语:资本无国界,但港口有主权;商人可套现,而国运难赎回。最后就用《大公报》的《莫天真,勿糊涂》的文章里的一句话来评价李嘉诚先生:
“这是没有腰骨的跪低,是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漠视国家利益、民族大义,背叛和出卖全体中国人。”[蛋糕]
参考资料:
四川观察:2025年3月6日-《突发!李嘉诚拟228亿美元卖掉43个港口,包括巴拿马两港口》
观察者网:2025年3月14日-《王俊熙:香港长和出售港口资产非“普通商业行为”,要好好想想自己站在哪一边》
人民日报:2020年9月3日-《“囤地”十六年,卖了78亿!李嘉诚公司惹怒了成都》
海峡都市电子报:2015年9月23日-《新华社瞭望智库发表《别让李嘉诚跑了》内容全文》
中新网:2015年9月10日-《李嘉诚再次重组,资产全部搬离中国》
环球时报:2023年8月20日-《李嘉诚北京一处住宅项目将开售:22年前拿地,房价达当年地价的50多倍》
观点网:2016年10月26日-《李嘉诚续抛内地物业 上海世纪汇广场200亿成交背后险资冲动》
时代周刊:2024年7月13日-《李嘉诚家族内地资产被卷进风波:东莞楼盘5折促销,上海普陀地标股权流拍》
央视网:2011年12月12日-《"誉天下"降价三成 北京低密度豪宅"过冬"》
中国财正经济出版社培训中心:2014年8月3日-《李嘉诚长和系在内地有多少地?》

四川观察:2025年3月6日-《突发!李嘉诚拟228亿美元卖掉43个港口,包括巴拿马两港口》

观察者网:2025年3月14日-《王俊熙:香港长和出售港口资产非“普通商业行为”,要好好想想自己站在哪一边》

人民日报:2020年9月3日-《“囤地”十六年,卖了78亿!李嘉诚公司惹怒了成都》

海峡都市电子报:2015年9月23日-《新华社瞭望智库发表《别让李嘉诚跑了》内容全文》

中新网:2015年9月10日-《李嘉诚再次重组,资产全部搬离中国》

环球时报:2023年8月20日-《李嘉诚北京一处住宅项目将开售:22年前拿地,房价达当年地价的50多倍》

观点网:2016年10月26日-《李嘉诚续抛内地物业 上海世纪汇广场200亿成交背后险资冲动》

时代周刊:2024年7月13日-《李嘉诚家族内地资产被卷进风波:东莞楼盘5折促销,上海普陀地标股权流拍》

央视网:2011年12月12日-《"誉天下"降价三成 北京低密度豪宅"过冬"》

中国财正经济出版社培训中心:2014年8月3日-《李嘉诚长和系在内地有多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