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何不篡改历史,说自己是第一顺位继承?他造反都传到欧洲了

丰丰谈历史 2024-11-07 10:50:55

自从建文四年朱棣靖难之后,朱允炆这个名字,和建文这个名号,就成了明朝皇室里的禁忌。

朱棣甚至下令:今年仍以洪武三十五年为纪,其改明年为永乐元年。

意思是,直接把朱允炆用过的年号建文抹除,朱允炆当皇帝的那四年,在所有记载当中都要沿用朱元璋的洪武年号。

但朱棣在做到这程度了,依然没有抹去朱允炆在史书上的痕迹。

在朱棣组织编纂的《明太祖实录》里,老老实实地记载这朱元璋去世之后的皇帝是朱棣,朱棣是通过4年靖难才登上皇位的。

朱棣当然不承认自己是在最烦,但无论他怎么修饰,任谁都看得出,他这就是在造反。

那么问题来了,朱棣既然深恨朱允炆,又已经贵为皇帝,为什么不干脆篡改历史,把朱允炆从史书上抹去,说自己是顺位继承的呢?

他是做不到,还是不想做?

其一,朱棣是对历史做了一定程度的删改的,奈何逻辑不通

可能有很多人会说,史官是有节操的,不是皇帝说要改什么就能改的。

但是历史上改史的案例可不少见。

比如说光绪皇帝,光看官方史料和长安的记载,看他的脉案,是看不出中毒的痕迹的,反而可以得出结论,他一直身体不好,逐渐衰弱也符合病情加重的症状,就是正常病逝的。

直到考古学家用法医的手段对他的遗骨做了鉴定,才确认他是中毒身亡。

史官毕竟也是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皇帝的死亡威胁之下还能保持本心,对真实的历史一字不改的。

更别提,有些史官本来就和皇帝是利益共同体,就算皇帝没有打招呼,他们也会自行趋利避害,做出对皇帝有利的记载。

例如《贞观政要》记载说,李世民看了史书里记载的玄武门事变之后,主动提出说不要掩饰他弑兄杀弟之事,照实记载就是了。

我们细看史料就知道,明实录里关于朱允炆的记载,有很多被朱棣修改和修饰过的痕迹。

我们来看看明太祖实录里,朱棣和朱允炆相关的内容是怎么写的。

根据明太祖实录里的记载,朱元璋生前最爱的儿子,是燕王朱棣,而不是太子朱标。他说“诸子中,燕王仁孝,有文武才略,能抚国安民。吾所属意”,恨不得把朱棣立为皇太子。

而真正的皇太子朱标,则“以柔弱牵制”,不讨朱元璋喜欢。朱元璋还对马皇后说,他想要废太子:朕与尔同起艰难,成帝业。今长子不称吾意,如何?

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更是觉得朱允炆坐不住江山,“欲建燕王为储贰,以承天下之重”,想立朱棣为皇太子而不是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奈何朱元璋一代雄主,居然因为区区翰林学士刘三吾的一句话,就“默然”,委曲求全地立朱允炆当皇太孙了。

可就算储位已定,朱元璋也还是心不甘情不愿,哪怕朱允炆当了6年皇太孙,朱元璋依然惦记着自己的宝贝儿子朱棣,临终前召朱棣入见。可恨朱允炆居然矫诏把朱棣赶了回去,自己登基为帝。

不得不说,明太祖实录里的这段记载,改得实在是太拙劣了。

实录说朱元璋在马皇后还在世的时候就想废太子了。可是马皇后比朱标早死10年啊,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一代雄主,用了整整10年的时间,居然连个没上过战场的太子都废不了么?

更别提,朱元璋在马皇后去世的时候写的祭文也流传了下来,上面赫然写着朱元璋想等朱标再成熟一些之后就退位当太上皇,和马皇后一起颐养天年。

这可和实录里说的朱元璋对太子不满意不一样啊。

实录里还说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想立朱棣为皇太子,却在因礼法限制立了朱允炆。

可问题是,我们翻看其他朝代的历史就知道,皇帝们在太子去世之后,基本上都是立自己的另一个儿子当新太子,而不是立太子的儿子当皇太孙。

难道礼法限制不了这些皇帝,唯独能限制杀得人头滚滚的朱元璋么?

朱元璋立朱允炆,唯一的理由只能是,他自己想立朱允炆。

朱棣连朱允炆为什么能成为皇太孙这么简单一事,都改得漏洞百出,他怎么抹得掉朱允炆的存在呢?

其二,靖难的波及范围太大,没法进行系统性的掩盖

如果朱棣非要挑战极限,拿刀架在史官的脖子上,告诉他们不管用什么办法,一定要写出一份朱允炆不存在、朱棣顺位继承的实录出来。

他能做得到吗?

毕竟朱棣可是做到了实录上不见建文的半个字、朱允炆在位期间的年号全都是洪武啊。

答案依然是,改个年号自欺欺人容易,让朱允炆从历史上消失,压根不可能。

因为靖难的波及范围,实在是太大了。

朱棣从建文元年,在北京正式起兵,到建文四年,打进南京城。

整整4年的时间里,战火波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大半个北方,以及江南地区,殃及的人数以千万计,死伤保守估计都有几十万。

在很多地方志里,都记载了靖难的惨烈状况。

例如《南宫县志》记载:燕京以南,所过为墟,屠戮无遗。

《邢台县志》记载:靖难兵起,传檄征响,秀抗不应。

朱棣哪有这么大本事去管明朝这么多地方的地方志怎么记载呢?

更别提,很多地方上关于靖难的记载,并不是记载于朱棣当代,而是记载于后世。

朱棣就算手眼通天,真的做到了他在位期间让整个大明朝的文字记载不能出现建文和靖难字样,他也管不了去世之后的事啊。

他死了,可是民间经历过靖难的人没有死尽。他们的经历代代相传,要么被写入族谱,要么被写入文人笔记,要么被写成演义小说。

别说民间了,就连朝廷里,都还有很多经历过靖难的人活到了朱棣之后,只等朱棣一死,就纷纷冒头。

例如朱棣靖难封了好几十个功臣,公爵侯爵伯爵俱有,代代相传。他们家族总要记载祖上的爵位是怎么来的吧。

更别提,朱棣去世没几个月,他的好大儿朱高炽,就迫不及待地赦免了许多靖难当中忠于朱允炆的人。

后边连着好几代明朝皇帝都收到过大臣们的上书,要求善待朱允炆的后人,要求恢复朱允炆的名号,要么赦免被靖难牵连到的人。

朱棣可没法从长陵里爬出来把这些记在全部抹去。

那他又何必从实录里把朱允炆抹去呢,还不如留着朱允炆的相关记载,但是把朱允炆写得不堪一些,好能混淆视听。

其三,明朝的对外交流太频繁,朱棣管不着其他国家的史书

我们再退一万步说,朱棣就是那么有本事,能在明朝范围内把所有朱允炆的记在全部抹去。

能行吗?

答案还是:没用。

因为朱棣管得了国内,却管不了国外。

和明朝相邻的朝鲜,在《李朝实录》里,记载了很多明朝的历史事件,其中就包括靖难。

朱棣的手可没这么长,管得了朝鲜人怎么写史料。他生母疑似不是马皇后这件事,就是从当时朝鲜使者的笔记里露出蛛丝马迹的,朝鲜人还写他活剐了3000宫女,他也毫无办法。

隔着海的日本,也记载了朱允炆,当年日本的使者曾到明朝朝贡。

就连远在欧洲的西班牙,都知道有个中国有个王爷造反当上了皇帝。这是帖木儿帝国的创建者帖木儿告诉他们的。朱棣可是知道帖木儿帝国的存在的,还和他们通过信。

此外蒙古的重要历史著作《黄金史纲》也记载了朱允炆的存在。

可见当时的中外交流实在是太频繁了,明朝的很多大事件都传到了国外,像靖难这种持续4年、波及半个明朝的大战根本瞒不住。

朱棣光改明朝自己的史料,有什么意义呢?

写在最后

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是很难被篡改的。

当然这里说的并不是历史上的大事件,所有的细节都是真实的。

这是主要指的是,一件对历史影响深远长大事件,很难从历史上完全抹去。就算当时的皇帝或史官出于某种原因修改了史书的记载,也很容易在别的地方露出蛛丝马迹。

比如说西周的灭亡,由于年代实在是太久远,可能在司马迁写史记的年代,他自己都已经搞不清楚西周到底是怎么灭亡的了,只好根据查阅史料和到处采风打听到的消息,写了一个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结果考古学家发现,在周幽王的年代,很有可能没有烽火台。

21世纪初出土的清华简,碳14年代测定和古文学家的观察一致认定,这是战国中晚期的文物,可信度极高。上面对西周灭亡的描述,就和史记记载截然不同。

一件对历史影响深远长大事件,波及到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有可能留下的记录实在是太多了,就算当时的皇帝想抹掉,也保不住哪个考古现场有漏网之鱼。

2000多年前流传下来的史料这么少,都会有很多推翻史书记载的考古发现。

更别提明朝的印刷和出版业极度发达,对外交流也非常频繁了。

靖难这种大事件,根本抹不掉,朱棣造反的事甚至都传到欧洲了。

朱棣自己也深知这一点。

所以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抹掉朱允炆。

他选择的,是尽可能地抹黑朱允炆,抬高自己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制造一种他是朱元璋心目中的继承人的假象。

毕竟大事件抹不掉,但是这种只有当事人知道的细节,还是可以造假的。

你觉得是不是呢?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