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种类繁多,其中受人瞩目的主要是间充质干细胞。随着干细胞知识不断普及,让人们了解到干细胞按分化潜能可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单能干细胞。
全能干细胞: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如受精卵;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出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如胚胎干细胞;单能干细胞:只能向一种或两种密切相关细胞类型分化,如神经干细胞、造血干细胞。
随着近年来干细胞学快速发展, 干细胞独特再生功能及应用于疑难疾病治疗的潜力, 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特别是关于干细胞干预肝脏损伤的研究, 尤其在干预末期肝病方面彰显出巨大潜能。
传统肝移植方法干预肝病效果不理想
终期肝病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肝功能较大程度减退的一种病症状态,且医疗负担重。肝移植是目前传统干预终期肝病常规有效方法,但其在临床推广应用仍存在诸多阻碍。
因此探究新的干预方法非常有必要。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是干预终期肝病研究热点及有前景好方法。
干细胞移植干预肝病临床前期研究显示效果良好
目前,多项临床前期研究表明干细胞移植能够改善肝功能。有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可显著抑制四氯化碳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纤维化进展,并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抑制肝纤维化标志分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TNFα 和 TGFβ表达。
在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中,干细胞可促进肝细胞增殖、抑制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和巨噬细胞浸润,可显著改善肝功能,促进肝细胞增殖、抑制肝细胞凋亡,与有效缓解大鼠肝纤维化,升高血清IL-10 水平。
研究显示干细胞移植不会导致致瘤性
干细胞致瘤性是临床应用关心较多问题之一,有研究提示,干细胞不会影响肿瘤进展。2019年一项干细胞致瘤性研究中,通过腹腔注射N-亚硝基二乙胺和四氯化碳诱导高致癌性小鼠肝硬化模型,每2周输注1次间充质干细胞(1.0×10 6 /kg体质量),共输注5次,评估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癌发生的影响。
组织学评估结果表明,对照组和间充质干细胞输注组之间肿瘤发病率没有显著差异。但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显著抑制了小鼠的纤维化和炎症水平。
干细胞移植干预肝病三种可能作用机制
1、干细胞可分化为功能性肝细胞:
研究表明,骨髓、脐带、脂肪、牙髓来源干细胞可以在体内直接分化成表达白蛋白、甲胎蛋白和细胞角蛋白18的肝细胞样细胞,发挥类似肝细胞的功能。干细胞来源的肝细胞样细胞能够改善终期肝病的肝功能及促进肝脏再生。
2、干细胞发挥旁分泌作用实施免疫调控作用:
干细胞能够通过旁分泌作用调控适应性免疫和固有免疫。干细胞能够通过分泌可溶性因子或直接与T淋巴细胞相互作用抑制体外T淋巴细胞的增殖。
此外,干细胞可抑制B淋巴细胞增殖,减少免疫球蛋白的产生,调控B淋巴细胞表面CXCR4和 CXCR5 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干细胞还可分泌可溶性因子如IL-10和IL-1Ra,这些因子可通过促进M2 巨噬细胞活化减轻肝脏损伤。
3、干细胞有抑纤维化作用:
肝细胞生长因子是肝脏细胞外基质产生的重要细胞。干细胞的抗纤维化作用包括对肝细胞生长因子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间接抗纤维化作用是通过调控免疫细胞实现。
干细胞能够向炎症反应的受损部位迁移,分泌多种可溶性介质(如 NO、PGE2、IDO、IL-6、IL-10)抑制免疫细胞增殖和活化,诱导Treg 细胞活化从而抑制纤维化进程和细胞外基质合成。干细胞对肝细胞生长因子直接抗纤维化作用,干细胞能够分泌 IL-10、HGF和TNFα抑制肝细胞生长因子增殖,减少细胞外基质合成。
此外,干细胞还能够增加 MMP(如 MMP - 2 ﹑ MMP - 9、MMP-13 和 MMP-14)表达或降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从而抑制纤维化进展。
截至2019 年5月,clinicaltrials.gov 共有139 项注册的干细胞治疗肝脏疾病临床试验,其中干细胞治疗末期肝病共有 58项,绝大多数是Ⅰ期、Ⅱ期临床试验。大多数临床研究表明,干细胞移植干预可有效延缓末期肝病患者病情,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目前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干细胞移植能够显著改善终期肝病患者的肝功能,干细胞移植干预终期肝病有望成为一种革命性的干预手段。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感谢你的分享、点赞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