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源自中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如今更是传统中草药中重要的药用植物之一。
其栽培历史悠久,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的生产历史。
生姜的栽培也不断随移民、贸易等活动而扩展至日本、朝鲜、印度和东南亚等地区,如今全球对生姜的种植总面积和产量均以我国最高。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的生姜年产量占全球生姜年产量的比重达55%左右。
然而随着市场对生姜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加上自然环境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姜瘟病作为严重危害生姜生产的重要病害正以加重的趋势发生着,它的流行在逐渐威胁到生姜生产。
姜瘟病又称青枯病,是一种由青枯假单胞杆菌所致的土传病害,主要通过土壤传播并以此侵染植物,对生姜可造成严重损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cfc94ba16a321b3069f4ec2a117f635.png)
2019年全国生姜生产情况表明,当年生姜总产量为611万吨。
受姜瘟病爆发的严重影响,部分地区甚至面临绝产。
同时由于姜瘟病是土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病原,因此一旦爆发,后期进行封闭处理将失去土壤养分,进而无法再使用数年之久。
这不仅对农民造成严重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农民收入及家庭生活,甚至对国家经济也有一定影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b87e35dd53fe45324cb9cd1569d3244.png)
姜瘟病由生姜根际土壤中的青枯假单胞杆菌引发,这种细菌是一种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色、呈杆状,有鞭毛,可在自然环境和宿主植物中存活,从而使其成为重要的植物致病因子。
该细菌主要通过土壤、灌溉水、地下水等途径传播。
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高于32摄氏度、湿度高于85%时,细菌就会加速繁殖并发生大量感染,从而导致姜瘟病的大规模爆发。
其主要发病症状表现为植物植株先从顶端向下枯萎,之后整株植株都将干枯,这种现象也称为“青枯现象”。
此外,在植物茎秆上可见暗褐色斑点等枯萎现象。
由于细菌在殖腔组织中繁殖,可引起根茎腐烂,并使植株易于倒伏。
同时,细菌还可引起植物叶片出现黄化现象以及顶尖枯萎和倒伏现象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a769fd1baea1608b2e17c4a76cf6af8.png)
姜瘟病从感染到症状表现大约需要7-14天左右,该病害主要发生在生长期后期,并在采挖时表现在姜块上。
该病害传播速度快,一旦发生严重减产且全部绝收的可能性极大。
青枯假单胞杆菌可以在植物根际土壤中与植物根系共生,并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使其适应能力增强,具有很强的抗逆性。
该细菌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可以在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中繁殖和存活5年以上,在地膜下的土壤中甚至可以存活超过10年以上。
青枯假单胞杆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扩散,包括风力、雨水等自然因素,也可以通过农具、地下部等人为因素传播。
因此,该细菌被称为“顽固性的敌人”,使其防治变得困难。
现有防治办法分析。农民一般会采取化学药剂的方式来防治姜瘟病,但由于该病原存在于土壤中,因此通过药剂喷洒很难深入土壤内部,从而难以消灭病原。
这是因为病原既要寄生在植物根系中,又要在地下土壤中长时间存活。
因此,药物很难渗透到地下深处进行杀菌。
即便有药物渗透土壤的能力,但这也远远浪费过多的财力和物力,而且还面临着环境污染的问题。
所以单靠化学药剂防治很难取得理想效果,而且喷施后只会造成更严重的浪费与污染。
为了更有效防治姜瘟病,应该加强农业措施和生物防治手段。
有效控制姜瘟病的方法。要降低姜瘟病的发生就需要从预防着手,以有效控制为目标,应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以降低姜瘟病的发生并增加收益。
(1) 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预防植物性病害的重要手段,在预防姜瘟病时,应采用轮作或者间作的方法,选择作物抗性较强、根系不发达的作物进行轮作,以降低土壤中这种细菌的数量,从而达到降低姜瘟病危害程度的目的。
同时,还应尽量选择低洼湿地好的沙质土地进行种植,因为这种土地由于排水条件好,会减少土壤中水分滞留,降低了水分从而使该细菌存活率降低。
此外,还可以通过旱育的方法来预防,本方法具体操作就是将种植区域地面进行深翻,并晒晒干块状表层,使其龟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4a771afef4efc5c3370ae618075ceca.jpg)
龟裂通透后进行出田育苗,然后进行晴天早上种姜,在2周左右完成出苗工作时,臭味就会散去,从而达到降低该细菌数量的目的。
该方法操作简单且省时省力,可以为农民节省成本支出,同时也能使生姜获得一定程度上的防治作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6232546a67d2133fb279d3f68ac6d8c.png)
对于地膜下的青枯假单胞杆菌,可以通过在育苗期间对膜下进行喷施或者喷雾消毒的方法以减少其数量,同时还需进行种薯定期消毒处理,这可以提高生姜抗病性,并起到减少土壤中青枯假单胞杆菌数量及其产生毒素的效果。
具体操作是将生姜种薯用20%多菌灵600倍液均匀喷雾处理,待其显现干燥状态后再进行播种。同时对田间管理措施要加强,使植物健康茁壮成长,以提高其自身抗性。
此外,还可以使用一定浓度(500倍)氢氧化钠溶液浸泡草木灰,待冷却后静置沉淀,将沉淀液进行喷施,同时还可配合使用微生物肥料,在灌溉过程中对其添加,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3) 生物防治。利用益生菌进行生物防治是一种较新的防治方法,具有低成本、无污染、高效率等优点。
将某些特定的微生物群体引入土壤环境,从而改变土壤微生态环境,使其能够抑制或杀灭某些有害微生物,这种方法对于一些耐药性的有害微生物尤其有效。
益生菌群体通过竞争优势占据土壤环境中的生态位,从而实现对有害微生物的抑制或杀灭作用,这一过程相对持久且稳定,不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有效减少了有害微生物引发疾病的风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5d15ba6f1992202377bcad8dad944c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