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建德最美10大中国传统村落,新安江畔古韵清幽

古村记实录 2024-02-10 21:31:28

浙江,建德。

自古诗意宁静之地。“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勾起无数古时幽思。新安江畔的建德,向来是诗意和古韵的天堂。

江入新安清,江畔两侧无数美好古村落,如今依昔美好。一起来看看建德名列中国传统村落的最美10大古村落。

1 新叶村

新叶古村,名列第1批中国传统村落。位于大慈岩镇,一个美丽宁静的古朴村落,恍如时光无意遗落下来的一幅水墨画卷。

新叶古村,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静静伫立。高大奇伟的马头墙跌宕飞扬,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划出斑驳的线条,凝重、沉静,还有宗族祠堂、书院、寺庙、古塔。

1208年始建,历经800年的漫长岁月,叶氏后裔逐渐繁衍成36代、人口3000余人的庞大氏族聚落。奠定新叶村总体格局和建筑秩序的始祖叶坤之孙——东谷公叶克诚,穷其毕生精力为整个宗族村落定下了基本的位置和朝向,并在村外修建了祖庙、总祠堂。之后,叶氏族人便以祠堂为中心,逐步建起了房宅院落,形成新叶村的雏形。

如今仍然完好地保存着16座古祠堂、古大厅、古塔、古寺和180多幢古民居建筑。这里的古建筑还满是雕梁画栋、蔚为壮观。屋子里的梁、柱、枋、斗拱、柱头甚至是窗棂、滴水之上都有精美绝伦的木雕,极其精美。其地下排水排污系统,历经百年却仍然作业不息。

新叶人离不开的是“耕”“读”二字。在新叶村,有一座抟云塔,也有一座文昌阁,耕读文化,离不开这一塔、一阁的护佑。如今村落景观,最显著可见建于明代的抟云塔,塔身上下无任何雕饰,造型秀丽、端庄。这是一座风水塔,更重要的是,新叶村人又称之为文风塔,以祈求文运。文风塔建成之后300多年,同治年间又在它的脚边造了一座文昌阁,传扬耕读文化。

2 上吴方村

一个拥有600多年历史、古朴且优雅的村落,就在国家级风景区大慈岩6公里处,名列第3批中国传统村落。

位于大慈岩镇玉华山脚,始建于明朝洪武初年,历经数百年沧桑,村落核心区仍基本保存了原有的历史风貌,为省内现存较完整的血缘聚落之一。

据《玉华方氏宗谱》载:“洪武二年(1369),兰溪下方村第十世孙方昊,字元明,与玉华山麓吴氏联姻,之后吴氏邱墟,方氏蕃衍,名曰上方。后加吴字是为世代怀念先祖,以示不忘其初之意。”上吴方村以“方正”命名总祠,以“光明正大”族规训诫子民,乡俗传统留存完好。

村内保存有较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有165座明、清、民国的古建筑,建筑类型多,结构完整,布局合理,祠堂建筑前大多建有水塘,其中保存较好的38座,包括庙、私塾、厅堂、民居等类型。

古村落里祠堂建筑就有6座,分别为方正堂、衍庆堂、三乐堂、尚志堂、世美堂、许德堂。其中,方正堂是古村落的“地标”,坐落在村中心,四周民居簇拥,把祠堂衬托得高大庄严和气派,祠堂始建于明宣德十年(1435)。另外,古村迷宫建筑尤其具特色,俗称长弄堂。始建于明代,弄堂长47.5米,宽1米左右,九门槛、八八六十四道门,家家相同、户户相连,村内核心区保留原有的历史风貌。

上吴方村有着山水环绕之美,水系分内、外溪,引自玉华山,内溪水经村中心流向东,外溪由村西南流向东,内外双溪环绕,格外宁静美好。

上吴方村世代以耕读传家著称,崇尚读书,尚文家风曾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在此谈诗论文、兴办书院、传经授学。村里如今还有板凳龙、上吴方舞狮、民间剪纸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3 李村古村

位于大慈岩镇东面,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有“千年古村”美誉。名列第3批中国传统村落,入选第7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整个村被玉华山脉和大慈岩山脉环抱着,为浙江省内保存较完整的古代血缘聚落建筑群,现存有明清古民居建筑110多幢,此外还有白山殿、小武当庙及包括一本堂在内的十多座公共建筑,李村村乡土建筑群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村村始建于宋太宗雍熙三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大多数村民为唐卫国公李靖后裔,繁衍至今。让李村李姓自豪的先祖是晚唐著名诗人李频,《全唐诗》、《唐诗三百首》等均收有他的诗作,其名句“石上生灵笋,泉中落异花”描绘了建德优美的自然风光,在建德家喻户晓。

李村整个村落,讲究阴阳八卦。村落呈虎踞之势,以一本堂作虎头,宗祠大门如虎口,街路中石板出村北,形似脊椎,出村道路通白山殿作虎尾,两旁大小巷弄即像斑虎纹图。村中厅堂分三垣星象,含八卦之诸象,村内由南至北三条主干路,形似离卦。

村村内古建筑均为徽派风格,砖木混合结构、青瓦白墙的楼房,整体素雅端庄。村里有着明清古建筑280幢,总祠堂为一本堂,厅堂还有崇本堂、永裕堂、绳武堂、胡氏祠堂等多座,至今存留16座。

值得寻访的一本堂,始建于明中期,格局保存完整,整体布局平面为“回”字形结构,三进,由前中后及4个厢房组成,为传统砖木结构,硬山顶,面阔三间。另崇本堂,俗称大石厅,始建于明宣德年间,飞檐挑角,明显是武厅形制,颇具先人李靖遗风。

4 乌祥古村落

位于三都镇,在建德市三都富春江支流苔溪后源的源头,一个人文底蕴深厚的古朴村落,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

一条小溪由东向西,一条由细石铺成的古严州府通往浦江的官道穿村而过。村落往东翻过截柘岭就是浦江县的地界。乌祥村的村民都会说浦江方言,村名的发音为“wushang”(乌伤)。相传,孝子颜乌负土葬父,有大群乌鸦衔土相助,乌鸦之口因此而受伤滴血。此为秦代所置乌伤(后改为义乌)县的得名。明末清初,一支王姓人从义乌县迁居此地,以祖居地“乌伤”名村,后雅化为乌祥。

乌祥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红色积淀,村里的蒋治故居和的蒋治墓,是建德市的文保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就从这个村落里走出来的蒋治,是一个以笔为枪的战士,他在抗日救亡运动中,以学校为主阵地,作“中日经济绝交”等专题演讲,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

乌祥村还有不少古老的民居,穿行在石板路巷道之中,别有一番美好,时光仿佛穿梭到久远之外。

5 樟宅坞村

建德市大慈岩镇檀村村樟宅坞自然村 ,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

位于檀村村东北面,该村以汪姓为主,始祖越国公汪华之孙立言公到宁波慈溪任职时途经此地,见此地山水甚好,山清水秀,于元代1312年迁居此地繁衍生息,形成村落。

村落传统建筑主要集中在敬承堂区块,与崇义堂族厅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建筑整体,其中敬承堂建筑质量优良,工艺独特,保存完好,格局特殊,门面砖雕精细别致,具有很高的工艺美学价值,内部传统木雕精细讲究,为建德市少见,为典型的清中期建筑。

6 石郭源村

建德市大同镇上马村石郭源自然村,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

因村后宝峰岩壁立千仞,形如城墙,故名石郭源。当地村民大多为徐姓,其祖先大约于清中叶从衢州高龙迁到这里定居,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石郭源徐姓已经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一支,他们自行修有宗谱和宗祠,秉承耕读传家的家风,在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繁衍生息。

这里的民居都是徽派建筑,而且保存的都很好,马头墙,天井和木雕,房子之间用石子路相连,虽有些破损,但还能看得出旧日的风貌。这里有一条古道叫石郭岭古道。为大同镇通往衢州的通道,路面由石块铺砌,宽1.2-1.9米。

7 双泉村

杭州市建德市大慈岩镇双泉村,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

这个美好的村落风光,宁静,安详,一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诸葛先生后裔的栖息之地,是十里荷廊的发源地。村庄的格局是太极图, 有一汪虎泉和一汪龙泉滋养着村民,因此而得名。这里的诸葛后裔们,既注重学而优则仕的读书观,也十分重视学而优则农。

该村白莲栽培历史已有1000余年。在这个村落里,摇曳生姿的荷花遍布村内。八百多年之久的“莲花史”是该村的骄傲,和(荷)谐美好、和(荷)睦相处的“和”文化渗透在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古村落里的承恩堂和积庆堂,值得一访,至今保留了以大量荷花、莲子、荷叶为主题的木雕,据说至少有三百多年了,在古建筑中极为少见。两个祠堂的木雕主题,可以看出泉山早在宋代就开始有规模的种植莲子,直至明清时期,这里的莲子更是成为全国的精品,成为清代皇家的贡品。

8 石泉村

杭州市建德市寿昌镇石泉村,名列第5批中国传统村落。

一个宁静古朴的山中村落,整个村庄群山环绕,人居古朴,风光秀丽。

村里有着一座经历数百年风雨历程的雍睦堂。祠堂很漂亮,为徽派古建筑,内有戏台一座,雕龙画凤,古色古香。

9 寿峰村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三都镇东部。“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遗世独立,静谧美丽。这是一个让人遗忘的村落。以大家比较熟悉的“越中第一秀”寿峰山而名。名利第6批中国传统村落。

现在里陈古民居群依然美丽。由于地理位置较为闭塞,得幸保存有较为完善的古建群。拥有陈氏总祠、里屋陈氏宗祠、星聚堂、上屋厅、里屋厅、蒋侯王府、三皇公庙、太师殿等古建筑及万年桥、高升桥、丰乐桥、永济桥等古桥梁,同时拥有建德市最大的村级大会堂——里陈大会堂。村庄按照九宫八卦设计、房屋密集、巷道狭小、高低错落、排布有致。

10 陈店村

位于建德市大慈岩镇,名列第6批中国传统村落。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陈店村这一带也是里叶荷花的产地,可以一路赏花,也可以进村去寻找古老的历史痕迹。陈店村有3座祠堂,都是清代建筑,保存最好的叫雍睦堂,为陈氏家族的祠堂。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

更多古村古镇查看“古村记”小程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