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遇害57年后,孙子找到真凶,笑着说:祝您活到110岁

冰心在玉壶 2025-04-03 02:48:13

抗日战争之前,蒋介石可以说是冥顽不灵,但最终还是在西安事变之后被迫接受了共同抗战的建议。

西安事变中的张学良被囚禁几十年才释放,而杨虎城则是死在了新中国成立的前夕。

几十年后,杨虎城的孙子找到害死杨虎城的凶手,却一脸友善地祝他长命百岁,这是为什么?

寻找凶手

平静祥和的村庄之中,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常,这原本也的确是农村最为平常的一天。

一个身穿西装的年轻人走进村子,向村民们打听自己的本家老人杨钦典的住处。

这个年轻人就是杨瀚,此次来到村里,是为了找到几十年前杀害自己爷爷杨虎城的凶手之一杨钦典。

这个当年白公馆的警卫排长曾经奉蒋介石、毛人凤的命令杀害了诸多革命人士。

在他参与杀害的革命人士中,就有杨虎城以及幼子,杨虎城的秘书夫妻俩与幼子等八人。

而杨虎城秘书的幼子就是登上了语文教科书的“小萝卜头”,杨钦典当时捂住了他的嘴巴,迫使他无法哭喊,痛苦死去。

这样一个满手罪恶的人,却在建国后回到了家乡成为农民,并未遭到政府的追责。

杨瀚来到村子里,左右问问,径直地沿着村民给的路线走到杨钦典的家门门口。

“有人吗?”杨瀚站在敞开的大门内,冲着屋里喊了一句,“杨钦典是住这里吗?”

一个小老头颤颤巍巍地走过来:“你是?”杨瀚连忙三两步上前扶住:“咱们进屋说?”

杨钦典抬眼看了看,发现确实不认识这个年轻人,可能是来找自己有什么事情?

杨瀚在杨钦典的带领下坐到了院中的板凳上,两人面对面地看着,杨瀚看着杨钦典,也是沉默了一会。

片刻后,杨瀚道:“您猜得到我是谁吗?”杨钦典摇摇头:“这怎么猜得到,我连你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

杨瀚笑道:“也是,我跟您说您可别吓着。”杨钦典直愣愣地盯着杨瀚,瞅了半天也没瞅出来。

“杨虎城是我爷爷,我叫杨瀚。”杨瀚双手搭在腿上,看着杨钦典的反应,神情有些怀念。

杨钦典则是吃了一惊:“杨虎城?杨虎城?”他的手举到额头上,像是在擦掉冷汗。

“你,你是来报仇的?”杨钦典过了好一会,才又问向杨瀚,杨瀚看着他,没有答话。

杨钦典看着杨瀚的表情,其中并没有愤怒或是对他不悦的情绪,反倒是有一些善意。

但杨钦典不清楚杨瀚的表情,只是一味地澄清:“我当年也是奉命办事,我,我也没办法……”

杨瀚打断了杨钦典的话:“我知道,我来不是为了怪罪您的,我就是想跟您叙叙旧。”

杨钦典“啊呀”一声,想不到世间有这种怪事,自己害死的人的孙子来找自己叙旧?

杨瀚又说:“不光跟您叙旧,我还想看看有什么帮您的,农村的生活不太舒适吧?”

“我能回来,活到这岁数,就已经是好运了,怎么还奢求别的,现在的日子足够了。”

见杨瀚没有兴师问罪的意思,杨钦典也渐渐放下心来,慢慢打开了话头,只是始终不太想多说。

牢中往事

杨瀚也没有追问多少,在两个人心中,恐怕都出现了那一段时间的往事,改变杨钦典命运的事情。

著名的红色小说《红岩》就是根据杨钦典当时任职的白公馆内革命人士的脱逃改编的,那是一段沉重又激昂的过去。

在暗无天日的渣滓洞中,杨虎城被关押着,突然外面就骚动了起来,门口响起开锁的声音。

杨虎城抬眼看去,一队警卫兵驻守在门外,警卫队长杨钦典站在门口:“杨虎城,出来吧。”

杨虎城明白了些什么,干涩的脸上连个微笑都挤不出来,他的嘴唇上满是裂痕。

“是要对我动手了?蒋介石的心思太好猜了,他就是这种人,怎么能让他当了委员长?”

杨钦典一句话不说,也没管杨虎城的讥讽,只是默不作声地带队去提其他蒋介石命令杀害的人。

其中甚至有杨虎城的幼子幼女,他的秘书的幼子这几个小孩子,杨虎城再镇静也不能忍耐了。

杨钦典心中也满是苦涩,牢里的革命人士一直在劝说着他,虽然还不是太认同,但心里也隐隐倒向了另一边。

蒋介石自抗日战争以来,持续对共产党进行战斗,却一直在败退着,过不了几天,重庆也要被共产党解放了。

但此时还有国民党的各官员守着,处死杨虎城是重要的事情,他无法在这件事上做些什么。

杨钦典押着杨虎城等八人到了预定的地点,那里早有手持匕首的士兵等着了,这是比枪决还要折磨的行刑手段。

杨钦典带着士兵将杨虎城交到刽子手手中,带队站在一边,静静地看着行刑过程。

小萝卜头已经有些痛苦了,眼看就要哭出来,杨钦典上前,捂住了小萝卜头的嘴:“动作利落点。”

刽子手一愣,快速地执行完了处死过程,场中鲜血遍布,八个人的尸体都没了声息。

杨钦典带队回去的路上一直没说话,看到蒋介石的残忍行径,又想起这些天革命人士的话,他的心越发变得不确定起来。

重庆外面的炮火声越来越近了,看上去要不了多久就会打到重庆来,到那时候……

不止杨虎城知道蒋介石的做派,杨钦典更是了解——他曾经做过蒋介石的警卫员。

重庆快要被攻破的时候,蒋介石肯定会先一步离开,然后这白公馆内的几十位革命人士也活不到解放的时候。

战事越来越激烈,杨钦典在这些天经历了相当强烈的思想斗争,该如何做,才能抚平自己躁动不安的心?

杨钦典最终做出了决定,趁着警卫们都在外严防死守的时候,他打开了白公馆内最后十几位革命人士的牢门。

“快些吧,他们马上就要进来抓你们去处决了。”杨钦典看着牢里的革命人士涌出,心中微微颤动。

祝福不成

解放军攻进重庆后,杨钦典也被解放军抓了起来,要对杨钦典做出判决时,他放走的罗广斌等人为他作了证。

杨钦典因此无罪释放,回到了家乡务农,特殊时期的时候,杨钦典被抓进牢里关了十几年,后来又被取消刑罚,再度放出。

这其中的事情太过平淡,杨钦典记不大清。但那段白公馆的记忆深刻而强烈,他一直不曾忘记。

杨瀚又与杨钦典聊了一会天,道:“我该走了,祝您能活到一百一十岁。”言语真切,不是反话。

杨钦典知道杨瀚为什么这样说,道:“不过是做了该做的,我还做了很多不该做的……”

杨瀚按住杨钦典要起身送他的身子:“不用送啦,您歇着吧,能跟您聊聊天,我也算了却一桩心愿。”

杨钦典几次要起身,都被杨瀚按下,他只得抬头去看这个年轻人,杨瀚的脸上没有丝毫怨意。

“那你……”杨钦典嗫嚅了几下,“那你慢走。”杨瀚点点头:“不用觉得您有什么对不起的,您后面的行为,已经足够了。”

真的足够了吗?杨钦典并不知道,杨瀚对他的原谅不代表他对自己的宽恕,尽管最终醒悟,但还是晚了太多。

杨钦典在杨瀚走后的第二年就离世了,不知道他在离世的前一刻,是否还会想到白公馆的革命人士们?

信息来源:

杨钦典——百度百科

杨虎城——百度百科

坚如磐石 百折不挠——红岩精神述评——光明网

0 阅读:0

冰心在玉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