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汉武帝的儿子刘据当了皇帝,汉朝会怎样?

晓吖的日记薄 2022-02-27 20:34:23

刘据是太子、嫡长子,他的舅舅是卫青,表哥是霍去病。但,蒙冤时,无人敢为他喊冤。一位守墓人试探性给汉武帝写含冤信,被当即拜为大鸿胪。但刘据已死,汉朝气数将尽。

刘据,曾是汉武帝最看重的儿子。

他是嫡长子,母亲是皇后,舅舅是卫青,表哥是霍去病。

可惜,汉武帝活得太长了。

巫蛊之祸后,太子一脉尽毁,西汉也自此走向衰败。

他去世时,人人自危,几个为太子说情的人,都被汉武帝抄斩。

然而,刘据死后,汉武帝怎么想怎么不对。

此时,一个名叫田千秋的守墓人,说了一句这样的话:

“儿子调动父亲的军队,最多打几鞭子;天子的儿子杀了人,又算得了什么?”

汉武帝幡然醒悟,当即封他为大鸿胪,并彻查江充等人。

事情水落石出,但人死不能复生,大家都说,汉武帝是最狠的皇帝,只有他能自绝三族。

若是刘据能登基,西汉必然走向辉煌,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第一,若是刘据登基,绝不可能出现外戚干政

刘据是汉武帝和卫子夫的第一个孩子。

他出生于公元前128年,当时,汉武帝欣喜若狂,不久就把他的生母卫子夫册封为皇后。

自此,刘据就成了名正言顺的嫡长子。

公元122年,刘据被汉武帝册封为太子,是大家公认的下一任帝王。

那个时候,皇权争夺还不残酷,在汉武帝之前,继位的基本上都是嫡长子。

比如,汉惠帝刘盈是刘邦的嫡长子,汉文帝是在诸吕之乱后被推举上位的,汉景帝刘启是汉文帝的嫡长子。

刘据,是名正言顺的太子,而且,他的母族卫家非常争气。

他的舅舅卫青,被封大司马、大将军,还迎娶了汉武帝的亲姐姐平阳公主;

他的表哥霍去病,年纪轻轻被封冠军侯,杀得匈奴有来无回。

母族的无上军功,母亲的冲冠六宫,父亲的雄才伟略。

可以说,小小的刘据,接受的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也逐渐成为最合格的君主。

汉武帝每次出巡,朝政都是由刘据打理,他从未出过错,打理得井井有条。

只可惜,巫蛊之祸,皇后卫子夫被逼自尽,太子刘据被杀,卫氏一族几乎遭遇了灭族之灾。

而登上皇位的,是8岁的刘弗陵。

这是无奈的选择,而为了谜面主少而母强,汉武帝狠心处死了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

这就是史上著名的“去母留子”。

《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後数日,帝谴责钩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头。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狱!”夫人还顾,帝曰:“趣行,女不得活!”夫人死云阳宫。

只是,汉武帝的做法,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

他虽然杜绝了钩弋夫人的干政,却无形中助长了霍家的干政。

8岁的刘弗陵,从未学过帝王权术,也根本镇不住权臣霍光。

若是刘据登基,外戚干政的局面,决不可能出现。

毕竟,他血统纯正,地位显赫,自小被当作储君培养,处理朝政也游刃有余。

若是他还活着,汉武帝去世时,他就40多岁了。

多年代理朝政,又有卫家势力扶持,他绝对是一个独当一面的皇帝,不可能容许外戚干政。

而没有外戚干政,西汉也绝不可能这么快就走向衰败。

其二,刘据有为君仁德,有治国之才

刘据是最好的君王,若是他登基,西汉必然走向辉煌。

要知道,刘据7岁被册立为太子,此后,就被汉武帝倾力培养。

他的老师,是赫赫有名的石庆。

石家从祖上开始,就一直侍奉着西汉皇帝。石庆的祖先石奋,15岁侍奉汉高祖,历代家教严明,可为帝师。

在石庆之后,刘据的老师还有严青翟、石德、赵周、周勃之孙周建德等人。

此外,与董仲舒齐名的学者瑕丘江公,也曾经当过刘据的老师。

在名师教导下,刘据掌握了军事才能,更坚固儒家治国理念。

他和父亲汉武帝的政见不同,汉武帝尚武,而刘据在肯定作战的同时,还希望能做到休养生息。

在汉武帝后期,刘据时常劝告父亲不要打仗,多关心一些民间疾苦。

而每一次刘据进言时,汉武帝都会笑着说:“我来开疆拓土担当重任,把安逸的事情都留给你,不也挺好?”

《资治通鉴·卷二十二》:太子每谏征伐四夷,上笑曰:“吾当其劳,以逸遗汝,不亦可乎!”

除了关心百姓,性格宽厚,刘据也有铁面无私、秉公执法的一面。

汉武帝时期,不少大臣仗着帝王宠爱,对百姓严刑峻罚。

太子刘据得知后,不顾大臣颜面,直接平反。

刘据说:“秉公执法,不可姑息,也决不可过度。”

《资治通鉴》亦有:“太子宽厚,多所平反。虽得百姓心,而用法大臣皆不悦。”

这种做法,触犯了执法大臣的利益,也为刘据后来的结局埋下了祸患。

壮年时期的汉武帝,头脑清醒,清楚地知道自己用法严苛、征伐劳民。因此,他对于儿子的谏言,非常认可。

只可惜,晚年的汉武帝,开始疑神疑鬼,甚至怀疑太子谋反,直接逼死了刘据。

其三,刘据深得民心,经常带行帝王之职

汉武帝晚年经常外出游历,他一出门,就把朝中的事情全部交给刘据,而后宫的事情,则全部交给皇后。

在父亲外出期间,刘据可以直接行使君王的权力。

汉武帝回宫后,他事无巨细向父亲汇报,而对于他的做法,汉武帝基本上没有不同意的。

有些时候,刘据做的事,汉武帝甚至连问都不问。

《资治通鉴·卷二十二》:“上每行幸,常以后事付太子,宫内付皇后。有所平决,还,白其最,上亦无异,有时不省也。”

由此可见,刘据的能力非常不错,甚至能够代行皇帝的职责。

此外,为了让儿子更好地了解百姓疾苦,汉武帝还破例修了博望苑,允许太子在这里交往宾客,根据自己的喜好行事。

在父亲的培养下,刘据逐渐成为一个合格的帝王储君。

只是,刘据想不到,一向信任自己的父亲,有一天会因为小人构陷,对自己狠下杀手。

穷途末路之际,刘据不愿被佞臣捉拿受辱,选择了自尽。

儿子的死讯传来,汉武帝猛然醒悟,悔不当初,开始彻查事情始末,并把诬陷太子的李广利与刘屈氂灭族、苏文烧死。

汉武帝甚至在儿子自尽的地方,修建了“思子宫”。

在汉朝,宫是给活人住的,庙才是纪念死人的。

或许,汉武帝修建“思子宫”,不止是为了表达对儿子的思念,更反映了他不愿意接受儿子去世的事实。

否则,这里应该被称为“思子庙”。

几年后,汉武帝又颁布罪己诏《轮台诏》。

在诏书中,他反思当年派遣李广利远征匈奴的过错,并提出要开始休养生息、安定生产。

《轮台诏》:“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

而这,曾是刘据最推崇的治国之道。

如果刘据未死,他或许不是四处征战的皇帝,但一定是懂得休养生息、发展生产的守成之君。

若是刘据未死,汉武帝穷兵黩武后的损伤,都能被挽回。

这是最适合的接班人,有为君之能,有为君的底气,更有当皇帝的家族势力。

只可惜,历史从来没有如果。

刘据身死,卫家一族败落,皇权重新受到外戚干涉,西汉不可避免走向下坡路。

虽然,皇位最后回到了刘据的孙子刘病已手中,但他对外戚干政也无可奈何,甚至连发妻许平君的性命都保不住。

若是刘据未死,成为帝王,西汉绝不可能在此时走上下坡路。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1 阅读:117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