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1年四月刘备称帝,然尔刘备称帝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是伐吴。蜀汉大臣都反对刘备伐吴。先主既即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群臣多谏,一不从。有明确名字记录的大臣是秦宓和赵云。秦宓因此下狱,而赵云没有受处罚,但也没有随行东征。秦宓是天时劝刘备,下狱是应该。赵云是劝刘备先伐魏,匡复大汉,只要灭魏,东吴就不成问题了。但是刘备没有听。
史书上没有记录诸葛亮劝谏刘备,但其应该是不支持刘备伐吴。夷陵之战大败后,诸葛亮讲:“如果法正在世,就能阻击主上(刘备),让其不伐吴。就算伐吴,如果有法正跟随,也不会如此惨败。”(诸葛)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从诸葛亮这段话来看,诸葛亮是不太支持伐吴。有人认为因为诸葛亮隆中对要东和孙权,所以不支持。这是不对的,当时诸葛亮只是站在刘备的立场去考虑。就像鲁肃坚持联刘抗曹,也不站在孙权的立场去考虑。诸葛亮后面那句话,也说明刘备对于军事谋划不在行。
我认为诸葛亮反对的原因不是因为要联吴,而是当时时局。因为那时曹丕逼汉献帝禅让,天下忠于汉室之土都企望刘备能站起来振臂一呼。赵云劝谏的话中也提到了这个。(曹)操身虽毙,子(曹)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曹魏必竞占据九州实力强大,贸然伐吴,无论胜负都有利于曹魏。
当时赵云曾讲。
“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
赵云所说的道理是对,但也不完全对。跟吴交战不得卒解,难道跟魏国交战就能卒解?灭掉魏国,吴国是不成问题。但问题在于魏蜀吴三国之中,蜀汉最弱。最终刘备也没听赵云的劝谏,还是决定伐吴。原因就是因为曹魏太强,只有拿回荆州才有机会。
先主固念曹氏之不可摇,而退息乎巖险。
再者刘备伐魏之际,东吴就不会进攻益州吗?必竟东吴偷袭荆州,已经跟蜀汉闹翻了。而且东吴在夺荆州后就已经准备攻益州。当时吕蒙率大军驻江陵,孙权亲率大军军驻公安,陆逊率军驻秭归。命周泰为汉中太守,刘璋为益州牧,把刘璋这个益州牧的治所选在秭归。从法理上否定刘备这个益州牧,也有以刘璋引诱其旧部的意图。
后(孙)权破关羽,欲进图蜀,拜(陈)泰汉中太守。(孙)权复以刘璋为益州牧,驻秭归。
曹丕称帝后就询问大臣刘备会不会东征,大家都讲:蜀,小国耳,名将唯(关)(关)羽。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只有刘晔认为会,原因在于刘备的策略是以攻为守,耀武汉扬威。再者不为关羽报仇说不过去。史书上记载大多是说刘备伐吴是为关羽报仇,我认为并不是这个原因。公元221年七月刘备御驾亲征伐吴,孙权求和。史书记载先主盛怒不许。刘备真的是不同意吗?那是因为东吴给的价码不够,不把荆州还回来,再赔偿点损失,刘备岂能同意。陆逊的孙子陆机认为刘备东征的目的:志报关羽之败,图收湘西之地。就是要报东吴偷袭荆州杀害关羽个仇,收复给东吴夺去的荆州。
所以刘备东征的目的是以战逼和。如果在刘备东征之际,曹魏也向东吴用兵。那么孙权肯定会迫于压力而向刘备割地赔偿求和。刘备前脚才拒绝孙权求和,后脚孙权就向曹魏称臣。(公元221年)秋八月,孙权遣使奉章,并遣于禁等还。后来孙权向群臣说明为何向曹魏称臣:闻北部分,欲以助孤,孤内嫌其有挟,若不受其拜,是相折辱而趣其速发,便当与西俱至,二处受敌,於孤为剧,故自抑按,就其封王。刘备也知道孙权不会轻易割地求和,所以只能通过以战逼和。在刘备东征之前,孙权就一直在准备了。把首都从建迁到武昌。朱然守江陵、诸葛瑾守公安、陆逊守秭归、潘濬守武陵、步骘从交州率万人北上进驻长沙益阳。
很多人认为刘备东征是为关羽报仇,史书也是如此记载。很多人也认为刘备不该伐吴,应该听赵云伐魏才对。但是曹魏太强了,刘备只能向东。先主固念曹氏之不可摇,而退息乎巖险。当年刘备攻打汉中之前,法正就已经构思拿下汉中之后的军事行动。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但是这一切都因为荆州的丢失而破灭了,因为荆州太重要了。魏、蜀、吴三国都把据有荆州,进而一统天下的首要条件。
曹魏:(郭嘉)云当先定荆。
(荀彧)刘表遂保江、汉之间,天下未易图也。愿公急引兵先定河北,然后修复旧京,南临荆州。
东吴:(周)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戚(曹)操,北方可图也。
(鲁肃)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荆州)金城之固......此帝王之资也。
(吕蒙)令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吕)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於(曹)操。
蜀汉: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
这也是东吴为何背盟也要夺荆州的原因之一。二者荆州关乎到东吴的安危,想要稳固江东,一定要拿下荆州。欲固东南者,必争江汉。刘备要夺回荆州,因为他不满足于称王称霸,不去争,最终的命运就是灭亡。以四川而争衡天下,上之足以王,次之足以霸,恃其险而坐守之,则必至于亡。当年公孙述据有蜀地时,荆邯建议:以为宜及天下之望未绝,豪杰尚可招诱,急以此时发国内精兵,令田戎据江陵,临江南之会,倚巫山之固,筑垒坚守,传檄吴、楚,长沙以南必随风而靡。令延岑出汉中,定三辅,天水、陇西拱手自服。如此,海内震摇,冀有大利。但是另一些部下认为不宜空国千里之外,决成败于一举。最后公孙述给刘秀灭掉。我认为刘备也是考虑到这方面。
还有一个原因致使刘备不得不东征,就是当年刘备能跨有荆益是靠荆州豪强的支持。公元211年刘备带三万人入蜀,还有一批文武随军入蜀。公元213年诸葛亮、赵云、张飞率军入蜀,军队数目不详,也有一批荆州文武入蜀。公元214年刘备得到蜀地后,也有不少荆州人入蜀。荆州是他们的老家,其父兄子弟宗族很多人还在荆州,刘备也不能不考虑这一点。东吴得到荆州人就很防范荆州人,进入东吴政权高层的几乎没有。在东吴政权官当的比较大的也只有太常潘濬。后来就有人向孙权告潘濬要投蜀汉。因为蜀汉大将军蒋琬是他表哥。下面列一下在蜀汉为官的荆州人,儿孙辈就不列了。
庞氏庞统(军师中郎将)、庞林(参军)等。
马氏马良(侍中)、马谡(参军)等。
向氏向朗(左将军)、向宠、向充、向条等。
习氏习桢、习忠等。
杨氏杨仪(长史)、杨颙(主簿)等。
董氏董和、董允(尚书令)、董恢等。
罗氏罗蒙(广汉太守)、罗宪等。
吕氏吕乂(尚书令)、吕辰、吕雅等。
费氏费祎(大将军)、费观(江州都督)、费承、费恭等。
邓芝(车骑将军)、廖化(右车骑将军,史书记载廖化是世为沔南冠族,冠族指是豪门世族)、宗预(镇军大将军)、邓方(庲降都督)、黄柱(光禄勋)辅匡(右将军)冯习(领军统诸军)、张南(别督)霍峻(梓潼太守)董恢(巴郡太守)、高详(右将军)蒋琬(大将军)、刘敏(左护军)、刘巴(尚书令)、赖恭(太常)刘邕(后将军)、张存(荆州从事)、傅彤(别督)、来敏(光禄大夫,)、王连(长史)、李严(中都护署府事)魏延(征西大将军)陈震(卫尉)、董厥(尚书令、大将军)樊建(侍中、尚书令)、胡济(右骠骑将军)、郭攸之(侍中)、刘封(中郎将)廖立(侍中)等。
在刘备东征时,东吴官员吴范就预料蜀吴两家会恢复联盟。刘备盛兵西陵(夷陵),(吴)范曰:“后当和亲。”我认为吴范的意思是说我们东吴打败刘备后,肯定会跟刘备恢复联盟,刘备也会同意。原因在于:此小国之利也。因为要对抗强大的曹魏,弱小的蜀吴只能联合。所以刘备才要对东吴耀武扬威,以战逼和。从刘备的军事行动来看就知道了。公元221年七月大冯习、吴班率先头部队攻破东吴在巫、秭归的第一道防线。公元222年正月蜀军推进至夷陵,刘备率军返回秭归。陈式、吴班率水军驻守夷陵,防御长江东西两岸。这大半年蜀吴并没有发生大战,蜀军的主力也停留在秭归。公元222年二月刘备从秭归率军进驻夷道猇亭。孙权看刘备来真的了,只能起用陆逊,并派大军迎战。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陆)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拒之。但是刘备失败了,败于陆逊之手。刘备羞惭愤怒地讲:“吾乃为(陆)逊所折辱,岂非天邪!”
刘备飘了。想借着给关羽报仇的名头出兵打东吴。没想到把本钱赔个精光,荆州带来的精锐都打光了。荆州丢了只是没有了个地盘,人还有。一伐吴结果地盘没了了,人也打光了。
看一下刘备的年龄。就知道为什么要打仗。刘备知道儿子不是强者。有生之年替儿子做好一切。
有了正大光明的理由 且在刘备看来胜算不小 一旦真的吞并东吴 西有剑阁 东有长江 跟曹操对峙也不怕
因为刘备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伐吴是以绝后患,并且还可以和曹魏划江而治,等到北方有乱就可以图谋中原,不然刘备知道不打了吴国,蜀国无论如果攻魏都是徒劳
确实很奇怪,1比1的兵力就敢千里迢迢去打人家
不要和老板走的太近[得瑟]
菜就是原罪!东吴取荆州是多年谋划,充分讨论上下达成共识,行动坚决果干,再看看刘备内部意见不统一独断专行,行动明火执仗让对方早有准备,怎么可能会赢?
他知道自己儿子不行,自己也60了,想博一把,再加上才在汉中打赢了曹贼,有点飘。 其实结果没出来之前,他多少还是很有胜算的
夺回荆州…
荆州真没那么重要,重要的关中,秦汉唐得天下就是拿了关中傲视群雄,当然各国的发源地不同,但最终必须拿关中,这一点不得不服诸葛赵云的眼光,刘备可能也知道,但年老也被目光短浅的孙权给气糊涂,你要闹行大家一起闹,两弱相争无论谁胜最后都是等死
[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孔明说这些话么,肯定法正吹在抹黑历史
命运搏一次。不管成败。
诸葛匹夫有通吴的嫌遗,特亲吴!
孙权是不是她大舅子
因为死的不是诸葛亮兄弟
劝不来,跟着去打也行,也不至于惨败
其实是刘备骑虎难下,不替关老二报仇吧,名声受损,张飞也会不高兴。所以,是关老二坑死了刘备和季汉。
说明刘备是个重情守义的好大哥不管实力够不够一定要给老兄弟出口气,虽然有点义气用事但他又不是蜻蜓队长[得瑟]
刘备伐吴是最正确的,如果成功可以加速天下一统,最少也是划江而治二分天下。柿子当然挑软的来,可惜除了个陆逊。刘备有他老祖宗刘邦的能力没有刘邦的命。只等来了张良萧何没有等来韩信。
刘备这一战是为了荆州去的。想灭吴是不可能的。无论以什么方法,谈判还是攻下,曹丕只要出兵了。刘备就能谈了。能要回整个荆州固然最好,起码攻下或者谈下部分荆州他也还能继续隆中对。然而陆逊在曹丕出兵时,一把火烧尽了刘备的所有幻想,这一战对吴来说不算什么,后面还有跟曹丕举国之力的一仗,对蜀来说则是毁灭性的,不光是五万军队,还有好不容易培养的新鲜血液,全部葬送,所以蜀汉后期无人。
一个穷了大半辈子的男人。到50多岁买彩票突然中了3000万。是认老留着财产给子女,还是在还算健康有力的这几年里潇洒一回任性一回[得瑟]
三兄弟名垂青史失了天下又如何
得荆州者得天下
孙权也是搓,打了多少年连个寿春打不下。非要打关羽。再说关羽,太急躁。还有刘备战略失误,战役又失败。唉。
北伐最关键的是粮草,拿下荆州,走水路运输比陆路方便的多!
你是三国演义看多了
成也是桃园结义败也是桃园结义
出兵是出兵了,没想真打,就是给压力让孙权自己吐出来!
首先,诸葛亮压根没劝过刘备不要伐吴,再者,刘备罚吴已经在关羽死后两年才发动,是经过充分的考虑以及董事会协议决定,荆州是战略要地,必须夺回,而且荆州士族没有家了,以后各派系会演变成益州派独大,本来想让赵云领兵,但是赵云却极力劝阻不要伐吴,所以最后只好安排赵云做后勤接应。
想统一南方跟曹操形成南北对峙真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得瑟][得瑟][得瑟]
就是想打下半个荆州 不至于完全困死在成都
蜀国强盛时期,如果举行遵义会议,让诸葛亮做一把手,还真的有可能统一中国,现在很多人把蜀国的灭亡推给诸葛亮了!
因为刘备正在向赵云耍小性子。赵云说:备备,不要伐吴嘛。刘备说:云儿,,我不嘛,我不嘛,我就要伐吴呀。这跟诸葛亮一毛钱关系也没有的。[呲牙笑]
伐魏伐顺利了,东吴一定捅刀子,刘备要吞吴也对曹魏称臣不就得了,割让汉中换曹魏援兵一起来,不让东吴好过,想同时挑战魏吴,当然不行了
伐吴是必须的,不然即使后期吴国不拖后腿,也会被魏国耗死,伐吴不成功,基本上可以确定蜀汉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