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古代皇上们,他们肯定会碰到哪些事儿呢?
说白了,生孩子才是关键,就算工作上没那么出色,但总得有人继承这大好河山嘛!
但说到生孩子这事儿,确实有点儿让人不好意思,毕竟咱们中国古时候讲究礼仪,不像罗马人对待性这事儿那么开放随意。
所以,为了确保皇上不是那种完全不懂女人的家伙。
很早以前,中国皇宫里就有了专为皇上服务的老师,他们的任务是教皇上怎么了解女性,还有怎么生儿育女。
说白了,她们大多是女的。只不过干的活儿有点难以启齿,所以很少有人留意到她们,历史书上提的也少。但就算没人,也不能否认她们的存在。
从古代先秦时期一直到清朝,都有那么一帮不能见光的皇帝老师。
教完皇帝后,那些老师们接下来会面临啥样的安排呢?
【先秦的滕】
要是你们对古代的事情有点研究,不知道有没有瞅见过“滕”这个词?
滕呢,就是有钱人家嫁闺女时,专门给女儿挑的贴身侍女。这些丫鬟的任务可不轻,她们得确保新娘子在夫家不会受委屈,还得管管夫妻间关系融洽的事儿。说白了,就是让两口子日子过得和和美美,这也是她们工作的一部分。
在西周那会儿的礼法里,为了让贵族家族的血统纯正,再加上那时候女孩子们出嫁时普遍年纪不大,身子骨还没长结实,不太适合立马要孩子。所以,新婚之后,他们得等上一段时间,先过段安稳日子。
先秦时期,其实对女子的贞洁没那么看重,但这可不意味着那时候的贵族们乐意替别人养娃!
所以,皇上娶了正宫娘娘后,头三年里,按规矩他们是不能圆房的。就算真有了孩子,这三年里生的娃也不会被正式认可,只能算是私生子,连小妾生的都不如。
至少庶子还能勉强算个宗族谱上的人,但要是孽子,那就真的一点儿地位都捞不着了。
说到安全期限,诸侯有一年,卿大夫呢,就只有三个月了。至于咱们普通老百姓,就别想着摆啥架子了,能有个三天像样点的日子就不错了。也别挑了,能跟媳妇一起过就算好的了。
没办法,那时候科技不发达,还没有亲子鉴定的方法,滴血认亲这种老法子也根本信不得。要想确认孩子是不是亲生的,那就只能多担待点了。
关于秦始皇的父亲是谁这个问题,网上吵得沸沸扬扬,其实真的挺没必要的,难道秦国的王室成员都是瞎子不成?
看看历史书就能明白,秦始皇出世时,他爸妈结婚都过了一年多了。这难道意味着秦始皇在妈妈肚子里待了足足12个月?
当然,孩子对咱们来说那是重中之重,但话说回来,男人的那些自然需求也得被理解和尊重。
另外,正值青春年华,岂能白白虚度呢?
在这段时间里,夫妻俩都处于安全期,难道非得让他们一直清汤寡水地吃素不可吗?
这样一来,滕的作用就显得很重要了。滕通常是由正妻娘家的亲戚来担任,而且往往比正妻年纪大一些。在这段时间,她们会代替正妻履行夫妻间的亲密职责,确保男人的生理需要得到照顾。
为了不让男主人被外面的野花迷了心窍,给家里的正妻添上不必要的乱子。
在积累了实际经验后,她会指导正妻如何与丈夫在床上亲密互动,提升彼此的默契与和谐。
他们俩算是彼此在性知识方面的启蒙者吧。
等正妻能和丈夫过上正常日子后,那些滕也会转成滕妾,正式成为家里的一份子,有了名正言顺的地位,跟男女主人一块生活。
跟男主人的其他小妾比起来,滕妾的顶头上司始终是女主人。她们的去留,甚至是生死,全都捏在女主人手里,女主人是正室那边的人。
所以,这些滕妾的身份其实并不差,差不多就是后来人们说的偏房。要是正房夫人没有孩子,通常还会从关系好的滕妾那里,领养一个孩子当嫡子。
说起来,滕妾在理论上的处境还算可以。
但是,滕妾制度能被大家认可,主要靠的是西周的礼乐规矩和分封制下的贵族一起管理的体系。这套体系让正妻既有礼法的保护,又有娘家强大的支持,所以地位很稳,不会被妾室抢了风头。
记住啊,周幽王那时候一门心思要废掉姜王后,然后把褒姒扶正,让她当正宫娘娘。
后来,姜王后实在忍不了了,就跑回了娘家,跟她老爹申侯一顿抱怨,说周幽王这人不靠谱,打算把她和儿子都给废了。
申侯气坏了,他立马把西戎的人马叫来,要跟他那女婿周幽王开战。结果,一场大战下来,西周就被他给打垮了。
哎,说到底,女人最坚实的后盾,还得是自己的父母家啊!
然而,随着礼法制度的慢慢衰败,分封制度也逐渐瓦解,贵族间的权力平衡被打破了。男贵族的权势一步步攀升,相反,女贵族的地位就一步步下滑。那时候,宠爱小妾而冷落正妻,庶子取代嫡子继承家业的事情经常发生。
就拿晋献公来说吧,他特别宠爱妃子骊姬,结果把太子申生给杀了。
【大汉公主拉皮条】
先秦那会儿,贵族老爷们的风光日子一去不复返,成了历史的过去式。西汉的皇帝们,都是从平民百姓一步步爬上来的,他们一上台,就开始琢磨怎么给自家搞点家族教育的新花样。
但是,说到那时候皇家的性观念,真的挺接地气的,一股子乡土气息。啥叫乡土气息呢?就是看对眼了,直接行动,不搞那些虚的。就像汉高祖,在没当皇帝那会儿,就跟一个姓曹的寡妇好上了,两人还有了个私生子,叫刘肥。
村里的孩子没那么娇气,哪个不清楚睡觉时的那些事儿?还用得着别人来说?
说实话,这事儿也就开国那时候能行,大家心都挺宽的。可等到王朝上了轨道,大多数皇上估摸着连驴长啥样都不知道了。
皇帝的性教育得正规化了,不能再随便了,得找专人来进行指导培训。
到了汉朝,一直管这事儿的是那位长公主。
比如说,汉景帝有个亲姐姐叫馆陶公主,她不光给自家弟弟汉景帝介绍美女,就连她女婿汉武帝那边,她也张罗着给找了不少美人。
首先,公主身份尊贵,要是她跟男人结婚,那可不是说她下嫁,而是称男方娶了公主。
结婚以后,驸马们大多管不住家里的公主。所以,好多有本事的男士,压根儿就不愿意娶公主,毕竟谁也不想让自己头上绿油油的,那多没面子啊。
公主私底下经历的事儿多,懂得也多,所以她很清楚该怎么指导皇子们跟女性打交道。
另外,跟皇宫那种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被朝廷严密监视的地方比起来,公主府就显得清静多了,基本没啥人会特别注意。
一跟公主府扯上关系,那大臣的名誉铁定会受点牵连。特别是这种事还跟男女情感有关,大臣们巴不得绕着道儿走,哪有胆子主动往上凑。
西汉那会儿,大多数皇上性方面的知识,差不多都是在公主家学的。
那那些给皇帝做性教育的人,后来都咋样了呢?
有些女子表现出色,就像平阳公主府里的卫子夫,还有阳阿公主府的赵飞燕,她们都是在公主家里被皇上瞧上了,后来还都当上了皇后。
干得不好的,那就该没啥动静,继续在公主府里头当差役呗。
但是呢,唐朝之后,公主这个政治角色就差不多从历史的大幕上退场了。虽说唐朝那会儿,公主们的花边新闻还挺多,挺出名的。可到了宋朝,大部分的公主都被管得严严实实的,基本上就没啥动静,没啥存在感了。
那之后,皇上又该找谁来引导他了解男女之事呢?
【宫女性启蒙史】
大家都知道,宋朝那会儿,男人们在外头不太行,所以就在家里头使劲儿。这个使劲儿,主要体现在俩事儿上。第一,要是说跟外国打仗,那一个个都跟缩头乌龟似的,但要是对付国内那些流民起义,那可不含糊,一个个勇猛得很,跟打了鸡血一样!
北宋时候,那些被大家称赞的好官和出色的宰相。
像富弼、韩琦这些人,都被大家说成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但你如果去瞅瞅他们的经历,就能发现,他们所谓的军事功绩,其实大都是平定国内叛乱得来的。一到跟外国打仗,要么就是被打得落花流水回来,要么就是啥也没捞到。
除了对国内民众施加沉重压迫,那时候的社会对女性更是变本加厉地残忍对待。
宋朝那会儿,就开始流行起一种观念,说女子得守住贞洁,不能再嫁。这种说法,真的挺让人无语的。
再说说那个从宋朝就流行起来的裹脚习俗,真的是把女孩子们害苦了。它让女孩子们的脚变得那么小,对身体伤害特别大,还让她们没法好好干活。这种三寸金莲的做法,简直就是把女子的劳动能力给剥夺了!
在宋朝那个对女性限制很多的时代,公主们可没法像汉唐时的公主那样在政治舞台上大展拳脚。就连公主和驸马同房这样的事儿,也得被陪嫁过来的大宫女严格管着,真是管得死死的!
这个状况就这么延续到了清朝那会儿。
后来,皇帝关于性的教育就转由宫女和女官来负责了。
皇宫里的女子存在着两大不足。
首先,要是哪个女子被皇上宠过,那她就不能再和皇子扯上关系了。
要不然,老爹和儿子一起看上同一个姑娘,这事儿要是让别人知道了,那可真是把脸都丢尽了!
再者,没有哪个皇子会傻到去招惹自己父皇的女人,这在古代中国,那可是大大的不忠不孝,犯了天条般的重罪!
第二个事儿,就是那些皇帝从没碰过的女人们,她们进宫时大都年纪轻轻,啥世面都没见过,更别提男女那点事儿了。让她们去教皇子关于性的那些事儿,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嘛?
从宋朝那会儿起,皇子们的性教育就交给了他们的乳母来负责。
大家可别真以为乳母就是光管喂奶的吧?
其实,皇子们的乳母有两种。一种是正式的乳母,她们在皇子三岁前专门负责喂奶。能当上皇子乳母的,通常都是跟皇帝关系好的大臣或贵族家里的妇人。
还有一种不那么正式的奶妈,是等皇子长到十四五岁,身体发育成熟后,从皇宫外面请来的。她们的任务是教皇子了解男女之间的事情。
但这俩奶妈都是临时来帮忙的,等孩子喂大了,她们就会离开皇宫,回自己家去。
不过啥事儿都有个特别的时候,就像明朝那个明宪宗,他偏偏对大了自己十几岁的万贵妃特别着迷。
后来,天启皇帝断奶后,就让他的奶妈客氏一直住在皇宫里,直到他去世,客氏才被赶了出去。
但到了清朝那会儿,事情又有了新变化。
清朝的皇帝们,大概是从明朝那两位乳母和皇上闹出的乱子中学到了教训。所以他们身边的乳母,虽然也存在,但都是一本正经的老妇人,专门负责喂奶,没别的事儿。
皇子的性教育事宜,是由专门的宫女来负责的。
得说说清朝的宫女制度挺特别的,跟其他朝代不一样。只有八旗里的好人家的姑娘,才有机会进皇宫。这些被挑中的女孩里,有些可能年纪稍大些,地位也不咋高,甚至是寡妇。她们进了宫,就会被安排到那些已经懂事的皇子身边去伺候。
这些宫女除了照料皇子的私人生活外,通常会一直跟在皇子身旁伺候。
清朝时候宫里规矩特别多,明文规定乳母不能嫁给皇子做老婆,她们只能留在皇帝身边当女管家。这些女管家就是专门负责照顾皇子日常生活的,人们通常叫她们嬷嬷。嬷嬷们得管皇子的吃喝拉撒,就像贴身保姆一样。
这些老宫女一辈子都躲在暗处,没法大大方方地露面,但怎么说也跟皇帝有那么点关系。因此,她们的家里人通常都能得到些好处。
【结语】
中国古代那些皇帝费尽心思,说白了就是想确保皇位能由自家血脉继承。但遗憾的是,即便很多王朝确实血脉相连,那又怎样呢?
明朝完蛋那会儿,朱家后代多得数不清,据说有上百万呢,可这里面,就没一个能拿出手的吗?
清朝快要垮台那会儿,爱新觉罗家的后代确实不少,但其中又有多少不是背地里搞小动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