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人在人情在,人走茶就凉。”春节,本应是热络的人际互动期,是亲情升温、友情回温的佳节。可有人却发现,在这热热闹闹的新年里,自己好似被遗忘在角落,无人主动联系。这一现象背后,映射出复杂而微妙的人性本质。
从自我价值认知角度来看,人际关系的亲疏常常与个人在他人心中的价值挂钩。在功利主义的人性维度下,人们潜意识里会对社交关系进行成本与收益的计算。就像那句“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如果一个人在他人眼中缺乏实际价值,比如没有能提供帮助、资源共享或情绪价值的能力,那么在忙碌的生活中,尤其是过年这样事务繁多的时段,他就很容易被他人从社交联络清单中划去。举个例子,职场中一位普通职员,若平日里与同事交集甚少,业务能力也不出众,过年时,同事们大概率不会特意去联系他,因为在同事的社交考量中,与他的交流难以带来直接的益处。这并非是绝对的冷漠,而是人性中自我保护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能体现。
再者,人性中的自我中心倾向也在过年的人际互动中展露无遗。过年期间,人们往往沉浸在自己的小家庭和亲密社交圈里。筹备年货、走亲访友、陪伴家人,这些活动占据了人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此时,人们关注的焦点更多地放在自身需求和身边亲近之人身上。就像人们常说的“各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一个年轻人,过年回到家,大部分时间都在和父母、儿时玩伴相聚,对于那些不常联系的朋友,即便心里知道应该问候一声,也可能因忙于自己的生活而无暇顾及。这种自我中心并非自私自利,而是一种根植于人性深处的本能行为模式,在特定的节日氛围下被放大。
社交恐惧与社交倦怠也是造成过年无人主动联系的重要人性因素。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强度社交,让许多人患上了社交恐惧和社交倦怠症。过年期间,各种社交场合纷至沓来,有些人在面对这些潜在的社交压力时,会选择逃避。他们害怕在社交中暴露自己的不足,担心应付复杂的社交礼仪和人际关系。正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些性格内向的人,在过年时可能会拒绝参加同学聚会,也不主动联系他人,因为社交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负担而非享受。这种逃避行为使得他们在过年的社交网络中逐渐被边缘化,自然也就很少有人主动联系他们。
当然,人际关系的维护是双向的。如果一个人平日里不注重与他人的交往,不主动付出关心和时间,那么在过年时也很难收获他人主动的问候。人性中存在着一种对等原则,人们往往更愿意与那些对自己友好、真诚的人保持联系。那些总是在社交中索取,却从不付出的人,在过年这样的时刻,就会深刻体会到人际间的“冷遇”,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付出与收获在人际关系中同样适用。
过年时别人不主动联系,是人性中功利主义、自我中心、社交恐惧以及社交对等原则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应更加注重提升自我价值,学会换位思考,克服社交障碍,以真诚和主动去浇灌人际关系之花,让每一个新年都充满温暖的人际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