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有个“陕西村”?世世代代说陕西话,出嫁要穿清朝服饰

元瑶看看商业 2024-10-11 22:37:22

嘿,朋友们,今儿咱们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东干族。你可能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他们的故事,却和咱们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想象一下,一群百年前从中国迁移到中亚的人们,他们如今依然保留着浓厚的中国文化习俗,说着咱们的方言,吃着咱们的面食,甚至还在努力传承着一些咱们可能都快忘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是觉得挺神奇的?别急,咱们慢慢道来。

东干族的由来

说起东干族,咱们得先回到1942年。那时候,苏联给一支特殊的民族起了个名字,叫“东干”。这群人呢,就是咱们今天要聊的主角。你可能要问,他们为啥叫“东干”呢?其实啊,这名字背后有着一段长长的历史。

东干族人,他们的祖先啊,是百年前从陕西和甘肃迁移过去的回族后裔。那时候,因为一些历史原因,他们选择了离开故土,远赴中亚。这一走,就是几百年。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他们一直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这份情感,可是深深地刻在他们的骨子里。

你可能会想,这不是在“碰瓷”吗?嘿,还真不是。东干族人的确是百年前迁移到中亚的陕西及甘肃回族后裔。他们主要信奉伊斯兰教,所以自称“回回”。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人家有研究、有统计支持呢。按籍贯的人口划分,东干族里约有55%是陕西籍回民后裔。所以啊,咱们也可以形象地称他们所在的“东干村”为“陕西村”。

东干族的前世今生

那既然是中国人的后代,为啥会大量流落在哈萨克斯坦呢?这事儿啊,得从百年前的清朝说起。那时候,东干族还是陕西甘肃地区回族的分支。同治年间,陕甘地区的回族因为反对清政府统治,发动了武装暴动。结果呢,失败了,只好从中国逃亡至中亚。

说起来,这两次迁移可是相当庞大的。第一次是白彦虎于1862年到1870年间,以“反清保回”为口号起事。结果呢,被左宗棠击溃了。3万多人在起义首领白彦虎的带领下,背井离乡,翻越了茫茫的天山,逃到了当时的俄国七河地区。那地方,现在可是哈萨克斯坦的一部分。

后来呢,1880年代,俄国政府把侵占的伊犁地区交还给了中国。这时候,又有一批回族人陆续迁入了俄国境内。这两次迁徙啊,加起来有近万余人。经过百多年的融合,这批回族人的后代现在已经发展到十几万人了。他们主要分布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国的几个聚居点。

东干族的生活习俗

你知道吗?这100多年来,东干人虽然身处国外,但却一直保持着中国回族文化中的各种习俗。甚至啊,他们的主要语言也是汉语。当然了,在这百年期间,东干人也跟附近的穆斯林民族进行了友好交流相处,努力适应着当地的风土人情。但总的来说啊,他们还是基本保持着国内的生活习惯。

就拿语言来说吧,东干人说的东干语,其实就是咱们中国陕西、甘肃、宁夏一带西北方言中的中原官话。你听听,这多亲切啊!东干语内部还有陕西话和甘肃话之分呢。标准语啊,就是甘肃话的口语。如果你去那里旅游的话,基本不用担心交流问题。因为大多数东干人都讲东干语,你一听就能明白个大概。

再来说说饮食吧。东干人保留了陕西的面食传统,使用筷子吃饭。很多食品啊,也保留着原来的名称。你想象一下啊,坐在那里吃着东干人做的面食,是不是就像回到了咱们西北的家常餐馆一样?那种感觉啊,真是太棒了!

还有服饰呢。东干族男子啊,会戴白色或黑色、带有花纹的圆形小帽。妇女呢,则戴白色头巾。这不正应了咱们“陕西十大怪之——手帕头上戴”的说法吗?在婚礼或喜庆的日子里啊,中青年男子多穿西服或上衣,套一件黑色马甲;妇女呢,则多穿旗袍或连衣裙。这装扮啊,真是既传统又时尚!

东干族的婚嫁与丧葬

说起婚礼啊,东干人的婚嫁习俗也是相当有特色的。他们严守伊斯兰教规,只有男女双方都是穆斯林才能通婚。东干女子一般不外嫁,也反对近亲结婚。他们的婚礼啊,至今还保持着咱们中国的“六礼”传统呢。同时啊,还兼有回族的习俗。结婚时啊,讲究嫁妆、彩礼、闹新房。这一系列流程下来啊,真是既热闹又温馨!

再来说说丧葬吧。东干族的丧葬习俗和咱们陕甘宁回族是一样的。人死后啊,实行土葬。坟地垂直向下挖两米左右深,向北挖一个长条洞。然后将埋体头朝北、脚朝南、面向西放好。用土块将门洞砌严后啊,再把直坑填平。上面呢,就堆成一个长条形的坟堆。这习俗啊,真是既庄重又朴素!

你知道吗?在东干人的葬礼中啊,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叫“添油”。人死后啊,亲朋好友都要给死者家属进行帮助。起初呢,是送油,所以叫“添油”。后来呢,就改送钱了。这习俗啊,真是既体现了东干人的团结互助精神,又让人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和关怀!

东干族的发展与贡献

说到东干族的发展啊,咱们得提提第一代移民。他们来到中亚后啊,得到了俄国沙皇的眷顾。那时候啊,他们获得了大量的农田和十年的开垦时间。在这十年里啊,他们不用交税,可以专心种地。于是呢,东干人便成了世代相传的农民。这百年来啊,他们开垦了大量的土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

不过啊,随着时代的更迭和外界的飞速发展,东干人虽然过得怡然自得,但只靠耕地啊,也只是消极地保持现状而已。没办法富起来啊!就在东干村发展的紧要关头啊,被东干族人尊称为“皇上”的人来到了这里。他将东干村整个改天换地地建设了起来!

这个人啊,就是哈萨克斯坦东干协会的第六任会长、哈萨克斯坦“陕西村”村长安胡塞。十年来啊,他花费了20多万人民币,多次往返于中哈之间。不仅引入了家乡先进的农业技术,还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为中哈友谊牵线搭桥。这可真是太厉害了!

你知道吗?从1994年起啊,安胡塞就先后从陕西引进设备办起了工厂。为了解决哈萨克斯坦蔬菜短缺的问题啊,他还从陕西引进了温室大棚技术。这可是中亚第一家引进此项技术的农庄哦!后来呢,他又将袋料培植蘑菇技术引进了“陕西村”。这项技术啊,后来就迅速在哈萨克斯坦及周边国家推广开来了。

安胡塞引进的农业技术啊,可是轰动了整个哈萨克斯坦!当地报纸、电视都纷纷报道了他的事迹。1999年啊,他还在“陕西村”召开了哈萨克斯坦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会。当年啊,哈萨克斯坦总统甚至专门请安胡塞到办公室详细介绍引进的蘑菇和温室大棚技术呢!这可真是给东干族人长脸了!

除了农业技术方面啊,在教育方面东干族也是相当重视的。哈萨克斯坦东干协会与西安外国语学院签定了教育合作协议。每年啊,东干协会都会派出50名左右的东干子弟来陕西省学习语言。这为下一步中哈两国更加紧密的合作培养了人才,也对在哈的陕西人侨胞后代进行了华文教育。这可真是功德无量啊!

新丝绸之路下的东干族

如今啊,在新丝绸之路的建设下,中亚各国得以开放经济。这也让东干人乘上了历史的顺风车。他们靠着多语言的优势啊,为华人打通中亚的贸易道路做出了重要贡献。你想象一下啊,那些说着汉语、懂着中亚文化的东干人,在贸易往来中可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呢!

说实话啊,我对东干族人真是充满了敬意和钦佩。他们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却一直保持着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传承。这种精神啊,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啊,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东干族的故事和他们的文化习俗。这样不仅能够增进我们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还能够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呢!

结语与总结

好了啊,朋友们,今儿咱们就聊到这里吧。通过这篇文章啊,相信你已经对东干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他们啊,虽然身在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但却一直保留着浓厚的中国文化习俗。这种对故土的眷恋和对文化的传承啊,真是让人感动和敬佩!

同时啊,咱们也看到了东干族人在新时代下的发展和贡献。他们不仅努力适应着当地的风土人情,还积极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教育理念。这种勇于创新和进取的精神啊,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最后啊,我想说一句:无论身在何处,咱们都是中国人!希望东干族人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习俗,为增进中哈两国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啊,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支持东干族人的发展!咱们下次再见啦!

0 阅读:3

元瑶看看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