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区的形成,追根溯源,第一步就是要做好产业定位规划。
无论是区域还是产业园,都需要迈出这一步。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落地性强。
规划做得再好,若不能在实际中生根发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力量,那么也只是纸上谈兵。
接上篇《“产业定位+招商策划”两条腿走路,新园区运营事半功倍》(点击阅读前文),本文从地方“一把手”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如何做好“区域产业定位规划”。
区域产业发展 第一步是定位规划
地方“一把手”新上任,最先面临的挑战,往往是做好产业定位和规划。地方产业多且杂,没有鲜明的特色,也没有相对主导的产业格局。
这种均衡的产业分布格局,让地方在推动经济发展时,如同盲人摸象,难以找到精准发力点。
近年来,新兴工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承载着地方经济发展的厚望。在这股发展热潮中,一些地方却陷入了盲目追求速度的误区。
为了迅速将园区内空的厂房“填满”,他们采取了一种“广撒网”的策略,对入驻企业的筛选标准相对宽松。
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能够迅速提升园区的企业数量,但企业质量参差不齐,容易导致产业布局混乱无序。
要知道,每个企业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往往只是产业链的某个环节。每个企业都需要上游企业的产品作为原辅材料;每个企业的产品,也要供给产业链下游的企业,进行加工生产。
这就是所谓的产业关联度,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必要条件。
如果在产业定位和布局上,不注重产业之间的联系,就无法形成产业之间的配套关系。这样一来,即便企业达到一定数量,技术和信息等资源也无法共享,造成集而不群的现象。
产业定位不明确的弊端,还体现在资源配置的低效和浪费上。由于缺乏科学规划,企业各自为政,根据自身需求和园区区位特点进行布局。
更重要的是,让园区在招商时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招,也不清楚该吸引哪些企业入驻。有时,产业定位过于理想化,与地方实际产业基础脱节,使得招商项目难以落地实施。
那么,该如何进行产业定位呢?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区域或园区是要干什么?
我们要认识到,产业定位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要根植于区域或园区的实际土壤。它需要根据自身综合优势和独特资源,结合当前经济环境以及各产业运行特点,来进行科学规划和布局。
“不落地”,这正是产业规划中最易陷入的误区。
许多人误以为,产业规划仅仅负责顶层设计,做产业规划的咨询公司也可以通过项目,收到最终付款就可以了。
很少有人会关心这个项目是否盈利,也没有多少人能够保证项目一定能盈利。因为这不仅涉及产业规划,还与后续运营有关。
一个大项目,从产业规划到落地实施,再到见效盈利,往往需要历经五六年,甚至是长达十年时间。能够从头到尾,从顶层设计到落地细节都了然于心的人,寥寥无几。
产业定位规划 跳出本地看本地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棋盘上,产业定位规划如同关键的开局之步,映射着当下产业布局,也预示着未来的经济走向。要下好这盘棋,需要分四步精心布局。
第一步,深入剖析产业基底。
这如同棋手审视自己的棋局,全面了解本地的产业优势与短板,综合评估本地产业的竞争力。把资源模清、把家底摸透,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步,洞察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市场机会、技术路线、行业格局,这些都是必须紧密关注的动态。不能仅仅局限于现有的行业框架和地域限制,而紧密跟随市场脉搏,预测产业的成长趋势。大趋势搞懂了,产业的大致方向就清晰了。
第三步,精心制定产业发展策略及定位规划。
需要详尽地描绘各产业定位内容、依据及生态关系,从全局、系统且纵深性的视角,来定位规划区域产业发展全景蓝图。
制定出一份“接地气”的产业规划,需要跳出本地看本地,从全国视角看产业分布,明确招商重点区域及目标企业集聚地。
此外,产业定位需有层次性,就像“剥洋葱”一样,从宏观到微观,一层一层往下细分。
比如,在国家层面,要明确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分量”,是支柱型产业还是新兴产业?这些产业在全国盘当中处于什么位置?
再聚焦到区域层面,目前所在区域的相对优势产业/潜力产业是什么?这些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能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与地方资源禀赋、环境特色相协调?
最后一步,规划产业发展路径及空间规划。
这需要我们具备“未来视角”,除了对产业总量增长的预测,还包括产业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等诸多方面的考量。
同时,结合产业空间的合理调整,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地方产业发展和招商目标,将规划的时间节点细化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以便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一份清晰的产业定位规划,如同地方产业发展的“导航图”,帮助我们解决“发展什么、怎么发展、在哪发展”等关键问题。
从对产业现状和特征的剖析,到发展目标和定位的明确;从重点发展方向的笃定,到产业空间的引导,再到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完成这些工作,需要先对本地乃至全国进行全面“摸排”。
对于那些财力和人力资源雄厚的地区,自然会优先选择自己的招商团队。
但对于三四线以下县区,在财力和人力上不具备优势,难以凭现有的招商人员,来扛起这一重任。
在这种情况下,借助第三方专业招商咨询机构,无疑是一种更明智的方式。但面对市场上众多专业招商咨询机构,如何评判最优选呢?
首先,必须“懂”招商。
这个“懂”要基于实战基础,最好是有超过10年行业积淀的机构。
其次,精通大数据招商。
最好有自研企业大数据选址平台,且所有企业项目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能够落地。
需要有可借鉴、可复制的招商咨询经验,且实践案例遍布全国。
谷川产业研究院,依托谷川联行15年招商实战经验,以及百万级项目库资源,在产业咨询领域展示出很强的专业性。
我们以实地调研为基础,深化“产业+企业”全方位研究,精准把握地方政府、园区“产业经脉”。
同时,围绕主导产业梳理发展路径、明晰招商方向,扎根项目落地的最前线,这与以上三点完美契合。
产业咨询走前头 项目招引落到实处
谷川产业研究院提供的区域产业定位规划服务,涉及到的产业一般在2~3个及以上,通过全面构建地方整体产业体系,形成产业链之间的相互配套,帮助地方形成稳定的产业结构。
既着眼于短期招商成效,也关注长期产业布局。
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县区政府实现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从低端到高端,单一到多元,再独立到协同的产业链群。
这不仅有助力地方各项经济指标协同发展,更能有效规避单一业态可能带来的市场、供应链等结构性风险。
同时,围绕各产业链,量身定制短中长期发展方案,并提供实用性的招商指南。
那么,具体如何跟落地绑定呢?在这方面,贵阳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贵阳综保区”),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
为响应“强省会”战略,贵阳综保区勇挑经济发展大梁,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选择与谷川产业研究院携手,共同推动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合作伊始,谷川产业研究院便深入贵阳综保区进行实地调研,针对当地产业基底资源、交通区位条件、周边城市发展关系等要素,进行全面摸底分析。
基于以政府主导下的“1+7+1“产业重点领域,梳理出适合园区发展的细分领域。
针对这些领域,谷川产业研究院从当地优势产业和配套性产业等维度进行评判,结合园区实际状况,选取了落地可行性最高的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和绿色食品产业,并通过深入研究分析,为贵阳综保区量身定制了一套发展方案。
这一决策不仅基于当前的市场需求,还考虑到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产业之间的协同效应。
当然,产业定位规划,如果没有落到招商实际中,一切都只是空谈。
深知这一点 ,谷川产业研究院在招商过程中,持续为贵阳综保区提供持续的咨询服务,定期对招商效果进行复盘;
同时,结合招商运营的实际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贵阳综保区招引优质企业项目,提供“最强助攻”。
总的来说,专业产业定位和招商策划,对于区域产业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这里,“做什么细分产业”、“靠什么产业链招商”以及“未来发展路径”等关键问题,都得到了明确回答,为地方经济腾飞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