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匈牙利都开始跳广场舞了?这波文化输出绝了!

奇侠船长 2025-01-31 14:44:06

一度以为广场舞是退休大妈的主要消遣方式。谁想到,在匈牙利成了新时尚。

抖音上,匈牙利人开始跳起中国的广场舞的视频上了热搜,配乐还是中文歌曲,妥妥的接地气的文化输出啊。

有网友说:早就开始跳了,早在2019年就在巴拿马目睹了当地人跳广场舞,配的是“最炫民族风”。

还有人说:“匈牙利不是亲中那么简单,他们认为自己就是华夏之后裔。他们很多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跟中国一样。”

匈牙利是古代匈奴的后代吗?

匈牙利的国名“Hungary”与“匈奴”在发音上颇为相似,这也让许多人好奇:匈牙利人是不是古代匈奴的后代?

不过,匈牙利人自认为是“亚洲亲戚”,匈牙利领导乌尔班曾经说称“我们从东方迁移而来,我们的根源很重要!”

不只是他,很多匈牙利人对于东方都有一种深厚情结,早在十九世纪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他的诗中就写道“亚洲,我们的故乡,我们过去的祖国”

这其实代表了匈牙利人对自身来源、对自身历史的普遍看法。

匈牙利人认为自己是“最西方的东方国家”,而且他们一直坚持自己是匈奴人后裔,称他们的祖先远在公元前三世纪就开始聚居在乌拉尔山脉地区,并在公元九世纪时入侵欧洲。至今,匈牙利人依旧为自己的祖先感到自豪。

从历史角度看,匈牙利人的祖先确实是从亚洲迁徙而来的游牧民族,但现代基因学研究表明,匈牙利人与古代匈奴并无直接血缘关系。

匈奴是中国历史上极具实力的游牧民族之一,他们与汉朝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争与和平交流。

在公元4世纪之后,匈奴人分裂成了南北两支,其中北匈奴人在被突厥人击败后,踏上了西迁的漫长旅程。

经过长时间的迁徙与融合,北匈奴人的后裔最终演化成了匈牙利人的主体民族——马扎尔人。

他们的语言归属于乌拉尔语系,这一语系的一个显著传统便是姓氏置于名前,“姓在前,名在后”,这与欧洲多数国家的命名习惯截然相反,却与东亚的习惯不谋而合。

匈牙利米尔顿·弗里德曼大学经济学教授Artner Annamária在接受CGTN记者采访时强调说:“我们来自东方,我们的姓名排列顺序是一样的。”

观察匈牙利人的民族服装,不难发现其中也融入了中国的元素。

他们的传统服装与中国的唐装十分相似,采用长袍形式,领口设计有纽扣,袖口则装饰有花边,这种长袍配以腰带的穿搭方式,以及整体宽松舒适的风格。

匈牙利语在语法、基本词以及语言韵律等诸多方面都显露了东方文化的痕迹和特点。

据统计,有800多个匈语词汇与突厥语相同,语言学者发现,匈语中有着与亚洲北方语族相似的语言。

更有趣的是,匈牙利语中你能找到与汉语同音又同义的字比如:“女”(发音为“nő”)和“猫”(发音为“macska”)等。

匈牙利与中国,文化上的相似之处

匈牙利与中国虽相隔万里,但文化上的相似之处却让人惊叹。

他们有舞狮、剪纸等与中国相似的文化活动,饭菜中也透露出一股浓浓的中国风味。

在庆祝春节方面,许多城市都会举办舞龙舞狮表演,以及贴春联等传统活动。也会庆祝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并且喜欢品茶。

也有类似中国的十二生肖传统,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将“虎”替换为了“豹”。在匈牙利,人们也会在社交场合中询问对方的生肖,并倾向于用生肖来推测婚姻的相容性。这一传统在西方其他国家中并不常见,生肖文化是匈牙利独有的特色之一。

剪纸是匈牙利的传统装饰艺术之一,与中国窗花类似,这种艺术形式在匈牙利的节日中十分常见,也是欧洲唯一一个会剪纸的民族。

这些文化相似性可能源于匈牙利祖先的东方起源,以及历史上丝绸之路等文化交流的深远影响。

匈牙利的饮食文化与中国北方菜有着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匈牙利人对炖菜和烧菜的喜爱,其中土豆烧牛肉更是成为了当地的特色佳肴。

当你踏入一家匈牙利餐馆时,可能会惊讶地发现餐桌上的菜肴竟与中国菜有着不少“地道”的相似之处。

此外,匈牙利的国菜之一辣椒酱,也是其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它选用红辣椒和盐精心制作,既可作为调味料增添风味,也可直接涂在面包上享用,独特而美味。

这些相似之处,让匈牙利人对中国文化充满了亲近感。

除了广场舞,还有很多中国文化输出

除了广场舞,匈牙利人对中国文化的热情体现在多个方面:

匈牙利是欧洲最早开设孔子学院的国家之一,目前已有5所孔子学院,很多匈牙利人表示:“学习汉语,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东方的大门。”

中医在匈牙利也受到欢迎,许多匈牙利人相信中医的养生,开始学会中医养生、重视预防理念。

布达佩斯的英雄广场附近,“匈牙利岐黄中医药中心”作为一传播中医药文化的窗口,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当地居民。药房内的传统中医药文化元素,如红色牌楼样式的药柜和人体针灸穴位模型,透漏着浓厚的中医氛围。

一名中国青年医生正在为当地男子抓药,该男子表示妻子患有更年期综合征,在多家医院治疗无效后,经中医药中心治疗两次症状明显好转,他感叹中医神奇且能治病。

此外,在匈牙利的“中国春文化节”上,传统艺术表演如书法、古筝演奏和茶艺展示等深受匈牙利观众的喜爱,成为了节日的一大亮点。这些充满中国韵味的艺术形式,不仅让匈牙利人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2》在匈牙利电视台的播放,匈牙利人对中国美食的喜爱也在不断增长。

他们纷纷被片中展示的中国美食所吸引,对中国菜肴的独特风味和精湛厨艺赞不绝口。

文化交流是相互的

中匈之间的文化交流是双向的,匈牙利同样为中国带来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体验。

2014年央视春晚上,匈牙利的Attraction影子舞蹈团带来的《符号中国》表演深受观众喜爱,获得了高度评价。

他们用身体摆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影像,如大熊猫、长城、太庙、石狮、桂林山水、兵马俑、火箭等各种中国元素的造型,用光影再现长城、故宫等中国元素,让中国观众大开眼界

匈牙利的“辛巴龙”扬琴演奏中国民族乐曲,让中国观众感受到别样的艺术魅力。

此外,匈牙利的沙画艺术也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其发明者Ferenc Cako更是凭借沙画作品《Ab ovo》赢得戛纳电影节最佳短片奖。

匈牙利汉学家尤山度所说:“文化交流最重要的是相互认知和理解,接受对方的不同之处。”

匈牙利和中国,或许真是失散千年的“亲兄弟”。

0 阅读:7

奇侠船长

简介:不一样的思考,不一样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