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上最火的,除了“TikTok难民”们的到来,小红书变身“国际书”,就要属哈尔滨变身“国际滨”了。
“冰雪季+亚冬会+免签政策”的叠加效应,提升了“尔滨”国际形象,延续火爆“出圈”到“出国”。
不仅被多家外媒“点名”表扬,更在海外社交媒体上赢得全世界网友花式夸赞,收割一大波海外“东北老铁”,用自己的独门秘籍成为了岁末年初的顶流。
小红书的这波流量一到,尔滨文旅手脚那叫一个快,连夜发布视频。
短短两天,点赞就超过8万,观看量近百万,评论区尽是外国网友用英文写的好评。这不中国网友嘀咕上了:“尔滨,你是不是不爱南方小土豆,改召唤‘洋芋’了?”
巴拿马留学生一放假就前往景区游玩,对着哈尔滨大夸特夸,有数不尽的美食美景,东北把洋芋们宠上了天,一切都让洋芋们感觉心里暖暖,忍不住夸赞。
在中国生活太便利了,出门支付只需要带上了手机,哪里都可以去。
非洲冻梨来到冰雪大世界,眼神中充满了不可思议。东北所有好吃的、好玩的都被这群老外赶上了。
在社交媒体上,外国网友对哈尔滨的期待和向往溢于言表。
一位来自加拿大的网友在看到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照片后,留言说:“这简直是我梦想中的冬季仙境!”
一个韩国博主来了,喊着韩国零下19度,不怕冷只穿了件大衣,问他冷吗?他嘴比冻梨还硬,最后还不是老老实实地换上了军大衣和花手套。
都说哈尔滨的190帅哥多,之前不少南方小土豆也是特意去哈尔滨看帅哥的。
这下子哈尔滨的190的大帅哥以申请出战了,让韩国小姐姐们看看我们大中国的欧巴,快把洗浴中心的自助水果拉满,尤其是西瓜、草莓、车厘子都拉满。
酸菜缸子拿出来,让韩国人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泡菜。
因为去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在洋抖爆火,不少外国游客直奔目的地,洋芋视频博主装扮成“英国小土豆”,直接被精致的冰雕硬控。
海外博主坐上冰雪大滑梯后,人在前面飞,魂在后面追。
看浪漫的摩天轮、壮丽的冰雕群,拿上手机不停地拍拍拍。他们在冰雕前拍拍拍,评论们在下面跟跟跟。他们好像发现了“流量密码”。
除了冰雪大世界,中央大街也是哈尔滨不可错过的景点。这条充满异域风情的街道,汇集了各种风格的建筑。
如:哥特式、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等,让洋芋们以为回到了家。
索菲亚教堂是中央大街的标志性建筑,有宏伟的穹顶和精美的壁画,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打卡。
漫步在中央大街上,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建筑,还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除了令人惊叹的冰雪景观,冰雪活动深受洋芋们喜爱,哈尔滨的美食东北的特色小吃更是瞬间俘获他们的味蕾,而且哈尔滨的美食味道好价格还嘎嘎便宜。
有个韩国小姐姐先是品尝了东北的辣条冰糖葫芦,虽然有点费牙,但好吃是真的。
之后又去了一个东北菜馆,翻开菜单就点了七个菜。结果上菜之后傻眼了,一个碗有两个头那么大。最后吃不完只能打包带走。
有一外国友人来哈尔滨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打假,起因是他在网上看到一家100块钱可以吃撑六个人。
在小哥看来都已经2025年了,怎么可能还会有100块钱12个菜,不过当他真的看到满桌菜的时候,打不打假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干饭。买单时惊呆了,一共才花了109元。
最让本地人破防的是一到冬天手拿着就啃的冻梨,去年为了小金豆都可以切块摆盘了。
甚至衍生出了各种花样做法,冻梨蛋糕、冻梨葡萄酒、冻梨美式、冻梨糖葫芦、冻梨花茶、冻梨刺身、冻梨果冻,主打的就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哈尔滨做不到,冻梨终究变成了人们吃不起的样子。
当然,除了摆盘的冻梨,哈尔滨到底还有多少好吃的?
老外第一次见底下烧着柴火的铁锅炖,酸甜可口的锅包肉、爽滑劲道的东北大拉皮、猪肉炖粉条……
这些地道的东北菜,吃得洋芋们嘎嘎响,竖着大拇指说嘎嘎好吃。
不仅如此,就连老中医都被拉出来欢迎小金豆和洋芋了。
由当地中药科学院研发的中药冰淇淋,吃到肚子里凉而不寒,不用担心糖分热量超标,反而是有活性益生菌在里面,小土豆也是喜欢的很。
即使零下20度也排起了长队,甚至俄罗斯小伙看见连道都走不动了。
除了冰淇淋,还有造型精美的中医葫芦茶,为了能够更好的欢迎来哈尔滨旅游的游客,省中医院拿出了中医葫芦茶,直接解锁了中央大街打卡新玩法。
一天之内可以免费续杯,它唯一的缺点就是哈尔滨限定。
要说最忙那还得是尔滨,不仅要忙着迎接南方的小土豆,还得要迎接世界各国的洋芋们。
而且东北的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超过220%,吸引了超过87万外国游客,世界人民都来哈尔滨过冰雪节了。
为了能更好的迎接外地游客,哈尔滨司机师傅都开始集体学外语了。而东北早市的大妈能流利使用俄语。帽子叔叔中英俄语流利切换,化身哈尔滨的活地图,与外国游客无障碍沟通。
马来西亚游客在哈尔滨体验到了一系列贴心的冬季温暖措施,老公交站座椅都配上垫子了,并且车内每个座椅和顶棚都包上了花棉袄,原本冰凉的扶手现在也缠上红丝绒了。
泰国游客一下飞机冻得直打哆嗦,但他们到了机场就能租到合适的羽绒服和手套。
中央大街地下通道去年只是给楼梯铺地毯,街头设有温暖驿站、提供热水、眼睛布和暖宝宝,还贴心的准备了多个充电口,可以免费充电,并且免费wifi全面覆盖整条街道。
包括公共厕所的实时显示大屏、火车站的温暖候车区、提供热水和姜茶的服务、路边树木穿上毛衣以及车站提供暖宝宝。
甚至尔滨怕大家排队冻着,还在等候区修了长长的暖房。
就连地铁座都罕见地开启了加热模式,东北大哥宁愿怀疑自己尿了,都不敢相信地铁座椅有加热模式,此时就有网友解释道,地铁座椅加热其实一直都有,只是没舍得给本地人开。
果然尔滨考虑了所有人,唯独没有考虑本地人。
东北大爷也成了讨好型人格,烤地瓜不仅还掰开了,还配勺子。偏本地人不给,说东北人不用勺。
中央大街的WIFI,本地人死活连不上。东北本地人再次真切地感受到了身在故乡为异客的心寒啊。
原来在街上冷了是有暖宝宝送的,饿了是可以免费领糖葫芦的,4米高的蔓越莓糖葫芦是说送就送的;豆腐脑在哈尔滨是可以加糖的。
本地人为吃锅包肉戳破了上牙膛,现在为了外地游客是可以剪块的;蔓越莓是可以做成精酿8加1的。
铁锅炖,为了精致,是可以从普通的花卷升级成可爱的小娃娃馒头的,甚至当天吃不完,第二天还可以去店里免费加热的。
从“土豆”到“洋芋”这泼天的富贵,哈尔滨算是接住了。哈尔滨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哈尔滨旅游真正地从“一季火”变为“四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