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工地挖出北宋古墓,墓主后人缘何延迟安葬

嬿娩绮梦回 2025-03-27 17:29:18

成都挖出北宋墓?停丧迁葬啥情况!1984年6月,成都东郊,本来热火朝天的208厂施工现场,突然安静了下来。不是工人集体摸鱼,而是挖到了硬茬——一座北宋双室墓!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施工负责人赶紧叫停,麻溜地联系了文物部门。

考古专家来了之后,一看这墓,嘿,还挺讲究!双室券顶砖墓,左右两室中间还有个小门儿连着,妥妥的合葬墓。虽然墓里东西被之前的施工破坏了不少,但剩下的77件随葬品也够专家们研究一阵子的了。各种陶俑,有站岗的武官,有办公的文官,还有造型奇特的人首蛇身俑,跟电视剧里演的似的,活灵活现。

除了这些,还有铜钱、铁钱,甚至还有写着神秘符文的镇墓券,这信息量,够考古学家们写好几篇论文了。不过,最让专家们兴奋的,还是两块保存完好的墓志铭。根据铭文记载,墓主人是张确夫妇。张先生在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就去世了,但直到三年半后才下葬。他老婆杜女士也是,停丧了快三年。

这在当时可是相当另类,毕竟古人讲究“入土为安”,停丧这么久,有点反常啊。古代停丧有规矩,张先生一家玩儿啥呢?翻翻历史书就知道,古代停丧是有规矩的,天子驾崩,停丧也就七个月,老百姓更是“一个月左右就差不多了”。拖久了会被说闲话,严重的还会被罚。宋代也有类似的规定,不赶紧下葬是要被撸官的。

那张先生一家为啥敢这么玩儿?专家们分析,这可能是因为宋代社会跟以前不一样了。首先,宋代经济发达,老百姓手里有钱,停丧的费用不再是问题。其次,交通也方便了,很多人背井离乡,把亲人遗体运回家乡安葬需要时间。还有就是,宋代家族观念比较重,办丧事要风光大办,这也要花时间准备。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风水!宋代人迷信风水,觉得墓地选得好不好会影响子孙后代的运势。为了找个风水宝地,多等几年也是值得的。张先生夫妇停丧这么久,估计也是想找个好地方,保佑子孙后代升官发财。

九年后又迁坟?张家人这是唱的哪一出?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张先生下葬九年后,他儿子又把他挖出来,迁到了另一个地方,和他老婆合葬。这操作,真是让人看不懂。按理说,人死后应该入土为安,迁坟是对祖先的大不敬。但宋代人不一样,他们觉得风水不好就得迁,不然会祸及子孙。张先生的儿子估计也是觉得原来的墓地风水不好,才把老爹挖出来重新安葬。

这儿子也是个讲究人,在墓志铭里把父母一顿夸,说他们多么有德行,多么孝顺。可转头就把老爹的坟迁了,这迷信程度,可见一斑。其实,宋代这种迷信风气很严重,很多人为了风水,倾家荡产,甚至不惜触犯法律。这种社会风气也加剧了北宋的社会矛盾,加速了王朝的衰落。

张家人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宋代的社会风貌。停丧迁葬的背后,是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家族观念和风水迷信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我们现在研究这些,不是为了嘲笑古人迷信,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历史,学习历史的经验教训。时代在变,观念也在变。风水这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与其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风水上,不如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创造美好的未来。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