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七个坚持”抓好“十个方面”罗湖推动“三力三区”建设全面提速

深圳特区报 2024-01-05 15:57:46

罗湖区以创建“三力三区”为抓手,加快构建都市型现代产业体系。

1月4日,中国共产党深圳市罗湖区第八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七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相关部署,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凝聚共识、坚定信心,团结奋斗、攻坚克难,在全面总结2023年工作的基础上科学谋划2024年工作,厚植城区可持续发展基础,奋力推动“三力三区”建设取得新突破、新进展、新成绩。区委书记、区长范德繁代表区委常委会向全会作报告,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左金平就经济工作作具体安排。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发布三个“行动方案”、做到“七个坚持”

站在新年之始回望,一股股闯劲、拼劲依然激荡升腾。

会议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在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罗湖区坚定贯彻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工作安排,着力稳增长、优结构、强信心、防风险,“三力三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024年罗湖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七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加快创建“三力三区”,奋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

山雄有脊,房固赖梁。创建“三力三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这一总体发展目标,是罗湖在历届区委工作基础上,结合城区产业优势、发展基础,对标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新内涵,认真研究、通盘考量提出的,是对城区发展大逻辑的再度梳理。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也充分证明这是契合罗湖发展实际,引领罗湖未来发展的科学决策。围绕“三力三区”建设,区委深入调研、系统谋划、充分论证、反复打磨,形成了三个“三年行动方案”,将以今年区委1号文印发。

思路已然清晰,方向更加明确。会议强调,要紧盯目标不动摇、不折腾,保持工作连续性和政策稳定性,一张蓝图绘到底。锲而不舍、接续奋斗,以钉钉子精神推动“三力三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从目标变为现实。

理念指引实践,奋斗谱写篇章。做到“七个坚持”,是罗湖今年抓好经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一以贯之的工作理念。具体来说,坚持把激发产业动能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务;坚持以改革创新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坚持发挥区位优势推动深港深度融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工程”;坚持以优质的服务打造最好的营商环境;坚持以“精”的理念经营城区;坚持把民生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持续深化高质量发展“源动力”

抓好十个方面重点工作

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已是融入罗湖城区血脉的课题。

新的一年,罗湖将继续打好消费、深港、现代服务三张牌,“圈”住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区”动优质要素资源聚集,加速优势产业提质扩量。

抓促进消费。从提升消费“创新度、集中度、显示度”三方面集中发力,全方位擦亮“罗湖消费”品牌,建设具有世界潮流引领力的国际消费中心核心区。加快建设以汽车、黄金珠宝、潮流时尚、医疗美容、文化旅游、生活家居为特色的罗湖消费集群,加快推动五大消费街区改造升级,结合特色集市、露营经济、“夜经济”“citywalk”等新消费热点,持续办好罗湖品牌消费活动。

抓深港协同。全域全面对接香港,建设具有全球资源配置力的深港融合发展先行区。借助香港“超级联系人”作用,着力构建与香港对接的高水平开放制度体系。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口岸商贸及产业区建设,加快布局物流、食品、科创、环保等产业,打造产业共同体、发展共同体。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促进深港通勤化、同城化发展。提速罗湖口岸改造提升。推动文锦渡口岸生鲜货运功能转移。

抓现代服务业。以“楼宇集聚、片区集群”思路,出台更多细分领域产业政策,构建更多“一楼一街一业”产业形态,培育“世界服务商”品牌,建设具有国际市场辐射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打造数字人民币应用生态示范区。着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瞄准行业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加快引育一批“链主”企业,形成经济新增长点。

新的一年,罗湖将继续用好用足用活招商引资“关键一招”,以重点片区建设锻造大平台、助力大发展,打造各具特色、集聚发展的“增长域”和“引领极”。

抓招商引资。深化大招商工作体系,瞄准金融、商贸、商务服务三大优势产业,软件信息、现代时尚、大健康三大战新领域,以及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楼宇经济三种经济形态,靶向发力、精准招商,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6个以上。大力实施平台招商,依托深圳国际珠宝玉石综合贸易平台等重大交易平台和创新载体平台,打造招商“强磁场”。

抓重点片区建设。推动大梧桐生态融合区建设“起势”,打造大湾区生态经济融合发展高地,携手香港打通“梧桐山-红花岭-八仙岭生态走廊”。推动深港现代商贸业升级发展区建设“加速”,探索B1地块深港合作开发新模式,打造文锦渡跨境商务区、莲塘现代物流产业园。推动清水河总部新城建设“提档”,加快清水河数字经济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

抓空间挖潜。大力实施产业空间挖潜、存量产业园区(楼宇)提质增效两大行动,力争全年释放75公顷土地、新增22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通过综合整治、装修改造、业态升级,力争全年焕新5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

抓有效投资。谋划推动笋岗客整所、中通地块等项目,加快澳康达“工业上楼”、新新地酒店等项目开工建设。布局建设5G网络、低空智能融合等新型基础设施,大力布局分布式光伏、超级快充站、光储充一体化等新能源基础设施。

新的一年,罗湖将继续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始终,锚定“民生七优”目标,全力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抓深化改革。加快建设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区,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深化“开工零等待”改革,探索建设数字化“科技法庭”。

抓安全稳定。加快推进区级应急指挥通信保障建设,抓好“平安罗湖”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建设,深化综合网格改革,打造“网格+”创新品牌。

抓民生事业。支持翠园、螺岭等教育龙头打造全国名校,全力推进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和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深化罗湖医改3.0,完善“防治康养护”全链条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加快推动“一馆一中心”、区文化馆、区美术馆等大型文体设施建设。实施街区精致化建设八大行动,深化“金角银边”场景开发模式,更大力度推动“绿美罗湖”建设,加快12个近零碳排放区建设。

劲吹政企“亲清”之风

罗湖区委全会邀请企业家代表列席

民营企业是深圳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此次全会,来自金融、建筑、服务、软件信息等领域20位企业代表受邀参加,彰显了罗湖对企业家的关心与重视,也更加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决心。

深圳市芯茂微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茂微电子”)是罗湖大力引进的软件信息技术服务国家级高新企业。公司行政总监杨少兵表示,除了现场感受到罗湖对企业一以贯之的尊重,他还洞悉了城区发展第一手信息。

“全会聚焦的‘科技创新’是我们最关心的话题,我希望能第一时间了解罗湖关于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最新部署。”杨少兵表示,罗湖对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重点部署更加坚定了行业企业未来发展信心。

金融业是罗湖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大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新银行”)作为总部位于罗湖的港资银行,在深港融合方面一直与罗湖同向同行。大新银行常务副行长成勇表示,罗湖“抓经济”“帮企业”的决心和举措令他印象深刻。“这次全会让我感受到区委区政府工作的‘真’和‘实’,不仅深入剖析了罗湖城区发展的不足和短板,而且拿出了相对应的方法论举措,很全面、很务实!”

成勇表示,未来大新银行将继续扎根罗湖,在深港融合领域、数字领域积极探索,助力罗湖建设具有全球资源配置力的深港融合发展先行区。

年度盘点

罗湖2023年度十件大事

“三力三区”乘势而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建设奋勇向前

人寰时序常易换,喜看今番多不凡。回眸2023,一件件大事标注着奋斗的足迹,一串串数字量化这非凡的一年,更以阔步向未来的万千气象,诠释着罗湖锚定“三力三区”实干奋进的新境界。

谋划创建“三力三区”,为深圳“五个中心”建设贡献罗湖力量

立足辖区发展基础优势,谋划提出“三力三区”产业发展目标,制定三个“三年行动方案”,抓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部署“12345”重点工作安排,引领全区上下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团结奋斗。

用好招商引资“关键一招”,吸引众多企业“投资深圳、共赢未来”

构建“1+5+5+10+N”大招商工作体系,组建5支区级青年干部招商先锋队和10支街道招商先锋队,创新开展资本招商、驻外招商、国企招商,2023年区级招商大会签约金额达1236亿元。

用好“存量”、挖掘“潜量”,释放优质空间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力实施产业空间挖潜、存量产业园区(楼宇)提质增效两大行动,25个低效闲置用地和存量空间项目加快盘活提质。启动罗湖商业城、动漫基地数字产业园、福泰克文创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区精致化水平

开展街区品质精致化提升行动,深入实施桥下空间利用、城区绿化提升等8个方面举措。建成粤海体育休闲公园(二期),利用“金角银边”微空间建成口袋公园、共建花园18个,落实“山海连城”计划,改建郊野径15.48公里,整治提升未移交纳管道路129条。系统打造“低碳先锋城区”,高标准建成全市首个零碳公园翠湖文体公园,锦田小学、市儿童公园、区中医院列入全省第一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

党建引领聚力,带动基层治理水平和政务服务效能“双提升”

综合网格改革全区铺开,推动事件“提速办”“提级办”“源头办”。创新实施“开工零等待”。投入10亿产业扶持资金,开展“万名干部助企行”。“反向办”拓展至10大领域45个事项,惠及群众超100万人次、企业超1万家。

凝心聚力推动深港双向奔赴、紧密合作,打造深港“超级链接地”

以打造深港现代商贸业升级发展区为牵引,全域全面对接香港,持续提升产业、规则、要素链接能力,提速罗湖口岸改造升级、推动文锦渡口岸生鲜货运功能转移、推动莲塘口岸优化服务。率先开展跨境信用试点,落地全国首台数字人民币硬钱包自助发卡机,为深港两地支付互联互通做出有益探索。

聚焦发展数币等新兴金融业态,不断夯实经济“压舱石”

提速“一带五区”建设,金融业增加值增速在全市金融集聚区排名第一。全市率先出台区级财富管理专项政策、建设数字人民币应用生态示范区若干措施,打造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产业园。设立全市首支“市区国企+股份合作公司”股权投资基金,专注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融·易·罗湖”特色品牌,千方百计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坚持高端引领、业态升级,全方位擦亮罗湖消费“金字招牌”

加快推动以东门步行街为龙头的五大消费街区改造升级,提速东门步行街改造提升一期、二期以及智慧商圈建设,加快水贝时尚设计总部经济集聚区品质提升,加快建设珠宝贸易平台,爱国路花市重磅重启,总人流量超220万人次。

推出细分行业领域系列政策,赋能培育“世界服务商”

推出“医美十条”“规划设计咨询十条”“律师、会计和资产评估十条”“旅游业十条”“财富管理22条”等支持政策,新增城脉中心、物资置地大厦、华润大厦等专业特色楼宇,加快打造“一楼一街一业”细分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格局。金威大厦成为全市首个旅游产业园,入驻企业超30家,助力旅游业实现140%高速增长。

清水河总部新城加速崛起,大梧桐生态融合区强势出圈,大平台有力支撑罗湖未来发展

2023年大梧桐生态融合区正式纳入全市重点片区,罗湖重点片区达3个、总部经济集聚区达4个。清水河总部新城多个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活口仓”搬迁取得实质性进展,澳康达项目成为全区首个“工业上楼”项目,玉龙垃圾填埋场环境修复工程正式立项,清水河复明工程顺利完工并对外开放。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