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明文小说连载之三
远房表叔覃勇,是他们寨子里公认的文武双全的人才。重点本科院校毕业后,他选择投身军营,12年后,以团级干部的身份光荣转业。然而,在他进入部队的第三年,却发生了一桩离奇的故事。
那一年,我的舅公,也就是覃勇表叔的父亲,因病去世了。覃勇表叔请假回家奔丧。舅公一共有四个儿子,覃勇是最小的一个,也是最有出息的一个,他的三个哥哥都很宠爱这个最小的弟弟。父亲过世,三个哥哥几乎扛下了孝子该承担的所有大小事务。覃勇只需要像其他孝子孝孙一样,跟着道士作法事的节奏,在父亲的灵堂周围行跪拜礼,打打拱,作作揖。

血气方刚,也许是所有年轻人的共性,覃勇自然也不例外。更何况,他具有绝大多数山沟沟青年所不具备的优越感:文,他是名校毕业;武,各项军事素质,在人才云集的部队里都是出类拔萃的。少年得志,意气风发,走路带风,这本来无可厚非。然而,在做法事的空档,他与村里人的聊天中,一些对道士的评价却引起了一位主科老道士的频频侧目。
“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道士赶鬼神!”
“人死如灯灭,哪要来渡劫。道士无非是骗几餐饭,骗两个钱!”
“开个追悼会,比请道士念经,要有意义得多。若不是看在我几个哥哥的面子上,我会洒几捧灰,把这些道士全部轰走!”
覃勇表叔的“一番番高论“,把村寨里的几个同龄青年逗得哈哈大笑。
事实证明,做人莫太飘,太飘会挨刀。在我们那里,人死后流行“三朝埋”,即将死人在家放三天,最后一天为大葬夜,这是亲朋好友最后一次与逝去的人告别机会,因此到场的亲友会比前两天都多,算是“正酒”,俗称“大葬”,然后次日早上出殡。
自从覃勇与众人发表了他那番“高论”后,第一天、第二天都没事,但到了大葬夜那天晚上,却出事了。
大葬夜中,最热闹的法事节目可能要数“跑五方”、“打绕馆”了。灵堂白烛高照,黄香袅袅。围绕棺木,道士走在前面,领头跳唱,曲词婉转,孝男孝女跟在后面亦步亦趋。随着节奏的不断加快,开始是慢慢走,然后是快步走,最后变成了加速奔跑,穷追不舍。

到了奔跑这个环节,为了安全起见,主事的人都会示意体力较弱的孝男孝女先撤下,立于棺木两边观看就行,剩下几个年轻力壮的孝男,紧跟着前面的道士奔跑。精彩时,旁边的人就不断燃放鞭炮,为他们加油鼓劲。这时候,你跑我赶,鞭炮齐鸣,加上鼓、锣、镲、钹等乐器的快节奏击打配合,还有围观的人不断喝彩,将法事节目一轮轮推向高潮。
躲避障碍,绕棺狂奔,这是一场体现速度与技巧的游戏。一场活动下来,由于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前面的道士可以做到脸不红心不跳,呼吸均匀。后面的跟随者却一个个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如牛。就连覃勇这样在部队受过特训的人,虽没有表现出像其他年轻人那么不堪,却也明显发现体力有点不支。
活动高潮过后,大家接下来休息的时候,诡异的一幕发生了。刚坐下长凳准备休息的覃勇,突然毫无征兆地栽倒在舅公的棺木边。眼睛紧闭、口吐白沫,不省人事,身体不断地抽搐着。

这一幕的出现,把大家吓坏了,惊呼声、哭声、喊声不绝于耳。顿时,灵堂的里里外外乱成了一锅粥。“是不是刚才跑累了?赶紧扶到床上去休息下!”有人喊道。“这哪是跑累了的症状?这分明是发病了啊!赶紧送镇里的卫生院!”有人立马提醒。“镇里卫生院那些医生是什么水平,难道大家不知道吗?治个感冒发烧还行,这种情况赶紧送县城医院,千万莫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这个主意一出,得到不少围观人群的赞同。
只是,这村寨离县城有点远,起码十多公里。再加上这大半夜的,找车也是个麻烦事,那时候私家车也不像现在这样普及。
这时,村寨中的一位辈分较高的老者站了出来,恭敬地双手递上烟,悄悄把主科的老道士从灵堂边请到了外面一个无人的角落。用近乎哀求的语气说道:“老先生啊,我看这情形有点不对啊,是不是这孩子有什么地方得罪老先生了?若是的话,我在这里替老先生赔礼道歉,还望老先生莫责怪啊。年轻人不懂事,教训一下是应该的,但是点到为止啊。”
主科的老道士望着远方的天际,猛抽一口烟,边吐着烟雾边幽幽地叹道:“唉!年轻人太狂了,不是好事。受点挫折,长点记性也好。这样吧,看在你老哥哥的面上,我尽量试,不行的话,我们再想其他办法。”
有了主科老道士的这句话兜底,村中老者心中有数了。他连连道谢后,快步走向灵堂里慌乱的人群,高举双手,不停地往下压,示意大家安静,说道:“根据现在的情况,我刚才请教了我们尊敬的主科老先生。最好的办法,就是一颗红心,两手打算。‘一颗红心’就是用便捷的方法,马上把昏迷的孩子救过来。‘两手打算’就是,先让我们见多识广的老先生出手,帮忙查找小伙子昏迷原因,看是不是中邪了,能不能找到化解的办法;第二,麻烦主事的人,尽快联系好车子,老先生这边万一搞不好的话,我们立马送孩子去县城医院,救人要紧,不能有太多耽误。”
话刚说完,众人连声称是。在老道士的吩咐下,众人将覃勇扶在灵堂面前的长凳上坐正。这时,只见老道士抓起令牌法器,“啪”的一声拍在桌上,然后在覃勇头部上下左右不停挥动,口中念念有词,隐隐约约听见:“令牌惊天地,诸将下凡尘。神灵让,鬼见愁,妖邪见了不抬头。千叫千应,万用万灵,众神拱手,皆听法令。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好了,把小伙子扶到床上休息一下,若十分钟之内还没清醒过来,就马上准备送医院。”老道士对着众人吩咐。
“好好好,马上照办!”几个年轻人抬的抬头,扶的扶肩膀,抬的抬脚,将覃勇送入屋内的床铺上休息。
“这招行吗?”待老道士坐定,旁边有好奇者凑了过来,递烟低声询问。
“行不行,等我抽完这根烟,看效果。”老道士接过烟,边点边说。
时间在一秒秒地流逝,大家无话,都在等待奇迹的到来。
“哎呀!醒了醒了,太好了!”“勇儿,你刚才怎么啦?差点把我们吓死!”“醒了就好,等下要好好感谢下老先生救你一命!”屋外的烟还没抽完,屋内就有阵阵惊喜声传出。
一瞬间,屋外的人都挤进屋内看热闹。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都连连称奇。只有老道士和几个不爱凑热闹的人,坐在那里没动。
不一会儿,在村寨老人的带领下,恢复正常的覃勇不好意思地走了出来,恭恭敬敬地朝着老道士深深鞠了一躬,感激地说:“感谢老前辈救命之恩,小辈不懂事,口出狂言,多有得罪,还望老前辈莫计较。”
老道士微笑着摆摆手:“没事没事,都是从年轻人过来的,很正常。以后为人处事方面,若能懂得低调谦卑一些,相信你的人生会走得更顺!”
一场冲突,一场虚惊,就这样化解。多年后,转业到地方工作的覃勇对这件事仍记忆犹新,每次都感叹:“凭我的身体素质,我至今没搞懂,当时是为什么变成那样子的。只能讲,这个世界上,我们不了解的东西太多了。至今还感谢那个老道士,是他给我好好上了一堂人生课。”
如果说这个不信邪的故事,只是上了一堂人生课的话,那么下面这个三毛木匠的故事,仗着自己是吃“鲁班饭”的,艺高人胆大,差点丢了半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