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裔一句戏言,曾国藩仕途巨变,有些玩笑开不得

历史沿革 2025-02-17 14:48:30

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后,和他的好友李鸿裔之间产生了矛盾,而这矛盾的起因是一次看似没什么大不了的言语玩笑。这个玩笑,跟科举制度有着诸多关联。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后坐上皇位,他很清楚该怎样把控权力与人才。于是,他搞出了殿试,自己当主考官,让所有科举考中的秀才都变成“天子门生”。这么做,既把天下的优秀人才笼络到了自己这边,又防止了文士结成私人势力。不过,宋代以及之后,科举制度产生的相关问题并没有解决。

曾国藩在27岁时参加会试,虽说得以步入仕途,可他仅排在三甲第四十二名,获赐同进士出身。这一经历让这位日后的大员始终难以释怀。当他出任两江总督时,好友李鸿裔不经意间的一句玩笑话触到了他的痛处,致使他们的友情以及他的仕途都出现了重大变化。

曾国藩跟李鸿裔关系很是要好,常常相互拿诗文开玩笑。然而,玩笑有时也能变成伤人的武器。有一回碰面时,曾国藩瞧见李鸿裔照料一位受宠的后宫妃子,就随口说了句玩笑话:“给如夫人洗脚呢。”没想到,李鸿裔马上回了一句:“赏个同进士出身。”这话可没那么容易被曾国藩忽略,而是狠狠扎在了他心里。从此,他没法再平和地对待李鸿裔了。

礼部试完成后,接下来的殿试纯粹就是一场科举的“名次争夺赛”,赵匡胤会对考生的好坏加以区分评定。曾国藩显然对自己在这场名次争夺赛里的排位不太满意,而李鸿裔的那番玩笑话恰好触碰到了他内心深处的痛处,让他们的友情变得不再明朗。谁都没想到,这句玩笑话竟会成为李鸿裔悲惨命运的开端。

李鸿裔清楚曾国藩的冷漠后,受伤的疼痛感觉愈发厉害。他私自收纳洪秀全的逆妃,遭到众人指责。曾国藩没有帮他,结果那女子被逼得投水而亡,李鸿裔悲痛至极,心灰意冷,便辞去了官职。即便曾国藩老是说自己宽宏大量,可心底的伤痛还是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疤。

这段旧事不单单是曾国藩和李鸿裔个人的纠葛,还体现出那时科举制度以及人际关系的繁杂。好比赵匡胤通过殿试掌控权力,其背后的社会关系、个人情感、自身抱负等诸多复杂因素相互交织。说到底,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玩笑话,一段亲密无间的情谊,都有可能起到改变命运的关键作用。

几百年来,科举制度一直是挑选文人进入官场的重要途径。自宋代开始推行殿试起,秀才只要在皇帝的最后一关展现出自身才能,便有希望获取极高的荣耀。但是,就因为这一制度,曾国藩的心里留下了无法消除的阴影。在张榜公布名次的那一天,他从美好的梦想中摔到地上,只能面对“赐同进士出身”这样的结果。

在文章的最后,希望每位读者能好好琢磨琢磨,是不是啥玩笑都能随便说出口,是不是所有的伤痛都能轻易给人看?不管时代咋变,人和人相处那都是一门学问。从小一起长大的情谊也扛不住人心的繁杂,一句玩笑话就能把多年的友情给毁了。所以啊,说话做事都得小心点儿,得学会掌握好那个度,这是每个人在社会上站住脚的关键原则。

在当今社会,科举制度早已成为过往云烟,然而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理解仍旧极为关键。不管是在工作场合还是日常生活中,慎重地挑选言辞,给予他人尊重,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李鸿裔和曾国藩的事例依旧在告诫当下的我们:有些玩笑万万不能开,有些伤痛永远不能碰。

0 阅读:5